(共23张PPT)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开始用火,火带给人类光明和温暖
同时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一、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对比试验 观察 分析与推断
火柴可燃吗? 小石块呢?
室温下存放的
蜡烛会燃烧吗?
点燃后呢?
用烧杯倒罩 住呢?
在空气中,已点燃
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
不燃烧
持续燃烧
持续燃烧
火焰慢慢熄灭
火柴是可燃物
小石块不是可燃物
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需要空气或氧气
火柴可燃
小石块不可燃
(着火点)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总 结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1. 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3. 可燃物达到燃烧必需的最低温度,此温度称为着火点。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 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固定不变的。
各种物质的着火点不尽相同,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可然物 白磷 红磷 硫 木炭 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60 320~370 558 700~750
【讨论与交流】
1、为什么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没燃烧?
2、为什么热水里的白磷不燃烧?
3、能不能让热水里的白磷燃烧?
(90℃)
二、燃烧、缓慢氧化、自燃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发热,且为氧化反应(剧烈)。
2. 缓慢进行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
3.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做自燃。
三者的共同点:
(1)都能放出热量
(2)都属于氧化反应
某些燃烧会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认识了燃烧的条件后,会自然的联想到如果控制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能够灭火了。
那么,有哪些燃烧的条件可以人为的控制甚至消除呢?
“蜡烛熄灭”的方法及原理:
1)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水
三、灭火的 原理
沙
子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清除可燃物
灭火原理:
一、燃烧物与其它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二、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三、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还是只要具备一项便可灭火呢?为什么?
问题
完成课本P82“讨论与交流”,找出能灭火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不仅要利用燃烧为人类造福,也要学习防火、灭火及失火自救等知识和方法,防止发生火灾,避免或减少火灾带来的破损和灾难。在山林密布的野外活动时,要特别注意严防山火。
常见的安全警示图标
P84 检查站 1题
(1)煤燃烧除了与空气接触外,温度必须达到煤的着火点。由于煤的着火点比较高,短时间的引燃或加热不能使温度上升到煤的着火点,所以需要用小木条等引燃物引燃。
(2)用扇子扇燃着的煤炉,鼓入了大量的空气,所以会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火焰时,虽然鼓入了空气,但同时使蜡烛的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的火焰一扇就灭。
P84 检查站2题
(1)立即切断电源,然后再灭火。(或报警)
(2)在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关闭石油气瓶阀门,小心地 把石油气瓶移离火源。
(3)用水(或沙)把棉被上的火浇灭,同时移开其他可燃物。
(4)用水(或沙)把火浇灭,同时移开其他可燃物。
(5)一方面抓紧拨打119,另一方面如果有条件用湿毛巾 捂住口鼻,从安全通道迅速撤离。
四、爆炸与防爆安全
条件:在有限空间发生急速燃烧
1.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慢氧化一定引起自燃
B:燃烧 、自燃、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
C: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灭火的方法之一就是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E:燃烧都需有氧气参加
B
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燃烧的三个必备条件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概念及注意事项
灭火原理
P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