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
累计课时数(30)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页的例1和例2。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长方形性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后,推导出周长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周长。这是学生首次学习几何与数学内容相结合的知识,对培养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各种实物和图形,便学生们理解周长的意义,并学会动手测量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周长。
2、理解和掌握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3、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周长的测量策略。。
教学准备:
每一个同学都带一片树叶,一面小国旗,一颗五角星,一面圆形的钟,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条绳子和一把尺子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7分钟)
1、出示课题:周长的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问题预设:①什么是周长?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
归纳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课前学生的准备,出示自探提示:
①观察你手中的实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观察你手中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③什么叫周长?
④怎样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呢?
学生自学课本,自主解决以上问题。
二、解疑合探(16分钟)
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识周长。
教师:大家拿出来的实物和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征,它们都是封闭的图形。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和图形的边缘。从某一个点开始摸一圈后再回到这个点上。
刚才大家都用手摸了这些实物和图形的边缘一周,这一周的长度,我们给他一个名称叫周长。
小结板书: 封闭的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学生自主识记这个概念。
2、怎样计算周长。
学生汇报交流:
(1)可用尺子量出每一个物体的各条边的长度再相加。
(2)可用绳子把物体围一圈,量出绳子的长度。
(3)根据这一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汇报测量方法。(有的测量两条边,有的测量四条边)
比较发现: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的长度相等,所以只要测量两条边就可以了。
(4)动手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你有什么好的方法?鼓励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每一步都要说出依据。
A、6十4十6十4=20(厘米)
因为: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十宽十长十宽,
所以:是6十4十6十4
=
20(厘米)
B、6
×2
=
12(厘米),4
×
2
=
8(厘米),
12十8
=
20(厘米)
因为: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先算2个长是多少,再算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C、(6十4)
×2=20(厘米)
因为: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对边相等),先求一个长和一个宽的和是多少,再乘以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5)教师小结,在实际计算中,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要注意观察细致,计算细心。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请举手提问。(问题预设:①正方形的周长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计算 ②圆形的周长该怎样计算?)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四、运用拓展(12分钟)
(一)学生自主设计自编题,展示较好的习题,全班共享。
(二)教师供题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42页做一做的第1题。
什么叫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列式求长方形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42页做一做的第2题。
要求每一个同学找一件长方形的物品,并算出这个长方形物体的周长。然后老师再给予讲评。
(三)全课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说一说。
板书设计:
周长的认识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
4×2=8(厘米)
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