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九中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阜阳九中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9 10:4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3.如图是某数具厂生产的一咱历史文物模型:筒车.筒车可以随水自由流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该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战国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了汉族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
A.突厥
B.回纥
C.吐蕃
D.靺鞨
5.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如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  )
A.玄奘
B.鉴真
C.马可 波罗
D.郑和
6.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①听《秦王破阵乐》②到赵州桥上散步
③用纸写诗
④和朋友议论澶渊之盟
⑤听《黄袍加身》评书
⑥参加举考试。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7.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8.“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在(  )
A.唐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9.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曾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历史上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0.下列属于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是?(  )
A.建立蒙古政权
B.建立南宋政权
C.建立西夏
D.建立元朝政权
11.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隋朝的科举制
D.元朝的行省制
12.“世间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颂的是(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13.杭州西湖边上有一座祠堂,纪念的是我国古代一位很有气节的将领,他为偏安杭州的南宋朝廷抗击金军的进攻,却被奸臣害死.他是(  )
A.戚继光
B.岳飞
C.文天祥
D.林则徐
14.“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
A.弘扬佛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统一中国
15.在我国历史上,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的皇帝是(  )
A.唐玄宗
B.武则天
C.隋文帝
D.隋炀帝
16.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卷末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
A.标有年代的活字印刷品
B.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C.隋代初年留存的印刷品
D.北宋时期的佛经印刷品
17.“初,蜀民以铁,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这段史料讲述了(  )
A.造纸术的产生过程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
D.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
18.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她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平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19.在我国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是(  )
A.藏族
B.壮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20.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到北宋时期的东京游玩,不可能办到的是
(  )
A.到城里吃羊肉
B.到邸店买古玩
C.乘牛车到郊外
D.贴桃符迎元旦
 
二.组合列举题(每空2分,共12分)
21.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
(1)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学,由他设计的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建筑是  。
(2)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还以亲身经历见闻写成  。
(3)元朝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写的  ,让西方了解了中国的富庶。
22.中国古代人才济济,名臣名将闪耀历史长河。
(1)唐太宗时期,富于谋略的宰相是  。
(2)力劝宋真宗到澶州御驾亲征的宋宰相是  。
(3)留下千古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大臣是  。
 
三、辨析改错题
23.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柳公权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改正:  
  (2)唐朝时出现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在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改正:  
  (3)宋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了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重。
改正:  
  (4)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以黄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改正:  。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4小题12分,第25小题10分,共2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见图
请回答:
(1)这两首诗的作者对大运河作了完全不同的评价,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2)大运河以哪个城市为中心?(写城市名称)写出C段运河的名称。
(3)隋朝开凿大运的目的是什么?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1)、图(2)和图(3)。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2)“交子”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  。(从三个选项中选一个)
A
农业繁荣
B
手工业繁荣
C
商业繁荣
(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什么经济现象?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五、分析与探究
26.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某校七年级(1)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和谐盛世篇:
(1)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制度创新篇:
(2)唐朝选拔人才的制度是科举制,它的常设科目主要是哪两个?
对外关系篇:
(3)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频繁,试举两例说明
民族关系篇:
(4)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艺术篇:
(5)请列举唐朝时期一个重要的艺术宝库。
科技篇:
(6)唐朝时期一项重要的科技发明节约了时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请问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
反思篇:
(7)唐朝的繁盛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阜阳九中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隋朝的建立;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
【解答】题目给出的①秦朝、②隋朝和④元朝属于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唐朝之前是统一王朝统一的隋朝,所以唐朝不属于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
故选B.
 
2.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解答】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还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但创立科举制度的是在隋朝.
故选D.
 
3.如图是某数具厂生产的一咱历史文物模型:筒车.筒车可以随水自由流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该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战国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盛世经济中生产工具的知识.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得知:图片是唐朝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为灌溉土地而发明了的筒车.
故选C.
 
4.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了汉族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
A.突厥
B.回纥
C.吐蕃
D.靺鞨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藏族发展史.
【解答】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故选C.
 
5.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如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  )
A.玄奘
B.鉴真
C.马可 波罗
D.郑和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相关内容.
【解答】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故选B.
 
6.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
①听《秦王破阵乐》②到赵州桥上散步
③用纸写诗
④和朋友议论澶渊之盟
⑤听《黄袍加身》评书
⑥参加举考试。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⑥
【考点】隋唐时期的乐舞;纸的发明和改进;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社会生活.
【解答】④和朋友议论澶渊之盟和⑤听《黄袍加身》评书都发生在唐朝以后的宋朝,据此可排除含有这两个选项的ABC三个选项.
故选D.
 
7.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考点】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分析】本题考查金的相关知识.
【解答】10世纪时,女真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后来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继任女真首领后,继续领导抗辽斗争,势力不断壮大.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
故选C.
 
8.“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在(  )
A.唐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解答】“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苏湖熟,天下足”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两宋时期,宋朝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到南宋时完成了重心南移.
故选C.
 
9.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曾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历史上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是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巩固统一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由设在中央的宣政院对其进行管理,西藏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故选D.
 
10.下列属于成吉思汗历史功绩的是?(  )
A.建立蒙古政权
B.建立南宋政权
C.建立西夏
D.建立元朝政权
【考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知识点.
【解答】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故选A.
 
11.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隋朝的科举制
D.元朝的行省制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点.
【解答】元朝时期,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元政府实行了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故选D.
 
12.“世间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颂的是(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考点】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耀千古的唐诗.
【解答】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朝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杜甫的诗气魄雄浑、沉郁悲怆,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复杂时代.题目中“世间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称颂的诗人杜甫.
故选C.
 
13.杭州西湖边上有一座祠堂,纪念的是我国古代一位很有气节的将领,他为偏安杭州的南宋朝廷抗击金军的进攻,却被奸臣害死.他是(  )
A.戚继光
B.岳飞
C.文天祥
D.林则徐
【考点】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分析】本题考查岳飞抗金的史实.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杭州西湖边上有一座祠堂”“他为偏安杭州的南宋朝廷抗击金军的进攻,却被奸臣害死”.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南宋军民英勇抗击金军,但最终被秦桧等人迫害而死.岳飞死后,人们将岳飞埋葬于西子湖畔,人们并在坟前塑造了秦桧等人的铜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遣唐使来华”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
A.弘扬佛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统一中国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外交流的认识.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其中典型的代表有:日本遣唐使来华、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中外交往.
故选C.
 
15.在我国历史上,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的皇帝是(  )
A.唐玄宗
B.武则天
C.隋文帝
D.隋炀帝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炀帝主要历史活动的知识点.
【解答】隋炀帝在位时期,开凿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形成.
故选D.
 
16.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卷末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
A.标有年代的活字印刷品
B.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C.隋代初年留存的印刷品
D.北宋时期的佛经印刷品
【考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注意把握《金刚经》的历史地位.
【解答】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故选B.
 
17.“初,蜀民以铁,私为券……始,益州豪民十余万户……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这段史料讲述了(  )
A.造纸术的产生过程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纸币“交子”的生产过程
D.圆形方孔钱的铸造过程
【考点】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了纸币在宋代出现的情形,属于基础知识,需要学生掌握.
【解答】注意提取材料信息“蜀民”,蜀即是指四川;“以铁,私为券,”说明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因此发行纸币交子以便贸易,“私为券”说明不是政府发行,属于商人的私人行为,“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是说明“交子”的生产过程.A、B、D选项都与题意无关.
故选C.
 
18.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她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平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的海外贸易.
【解答】通过题干内容:“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可以得出结论: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联系所学知识:宋朝政府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泉州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
故选A.
 
19.在我国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是(  )
A.藏族
B.壮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考点】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民族融合的知识点.
【解答】元朝时期,长期以来居住于新疆地区的阿拉伯人等,与当地的居民互相通婚,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故选C.
 
20.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到北宋时期的东京游玩,不可能办到的是
(  )
A.到城里吃羊肉
B.到邸店买古玩
C.乘牛车到郊外
D.贴桃符迎元旦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的社会生活.
【解答】宋代社会生活气象万千,丰富多彩.在北宋都城东京即可以吃到羊肉,也可以乘牛车到郊外游玩,春节还可以贴桃符庆元旦.东京城内的邸店是住宿的.
故选B.
 
二.组合列举题(每空2分,共12分)
21.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
(1)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学,由他设计的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建筑是 唐招提寺 。
(2)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还以亲身经历见闻写成 《大唐西域记》 。
(3)元朝来华的意大利旅行家写的 《马可 波罗行纪》 ,让西方了解了中国的富庶。
【考点】组合列举题;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马克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行纪》.
【分析】本题考查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和马可 波罗来华.
【解答】(1)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2)唐太宗前期,玄奘西游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唐太宗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经历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3)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他的《马可 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让西方了解了中国的富庶.
故答案为:
(1)唐招提寺.
(2)《大唐西域记》.
(3)《马可 波罗行纪》.
 
22.中国古代人才济济,名臣名将闪耀历史长河。
(1)唐太宗时期,富于谋略的宰相是 房玄龄 。
(2)力劝宋真宗到澶州御驾亲征的宋宰相是 寇准 。
(3)留下千古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大臣是 文天祥 。
【考点】组合列举题;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寇准和文天祥抗元.
【解答】(1)唐太宗时期,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2)1004年的澶州之战,力劝宋真宗到澶州御驾亲征的宋宰相是寇准.
(3)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留下了留下千古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故答案为:
(1)房玄龄.
(2)寇准.
(3)文天祥.
 
三、辨析改错题
23.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柳公权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改正: 柳公权改为颜真卿. 
 × (2)唐朝时出现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在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改正: 唐朝改为隋朝. 
 √ (3)宋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了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重。
改正: √ 
 × (4)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以黄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改正: 黄河改为淮水 。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南宋和金的对峙;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1)本题考查了唐朝的重要书法家及其成就.
(2)本题考查了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了宋朝时期妇女缠足的陋习.
(4)本题考查了南宋与金国界的划分.
【解答】(1)据所学知,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故(1)错误.
(2)据所学知,隋朝时出现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隋炀帝时设立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在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故(2)错误.
(3)宋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反映了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越来越重.这与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有很大的关系.故(3)正确.
(4)据所学知,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故(4)错误.
故答案为:
(1)×;改正:柳公权改为颜真卿.
(2)×;改正:唐朝改为隋朝.
(3)√.
(4)×;改正:黄河改为淮水.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24小题12分,第25小题10分,共2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见图
请回答:
(1)这两首诗的作者对大运河作了完全不同的评价,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2)大运河以哪个城市为中心?(写城市名称)写出C段运河的名称。
(3)隋朝开凿大运的目的是什么?
【考点】材料解析题;隋朝大运河;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评价能力与综合归纳能力.
(2)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及四条河段的知识.
(3)本题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目的.
【解答】(1)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故赞同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因为皮日休批评了将隋亡原因归于开运河的片面看法,比较全面的认识大运河在历史的影响和作用.
(2)据所学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其中C段运河的名称为江南河.
(3)依据所学知识,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故答案为:
(1)皮日休.因为皮日休不仅指出了大运河加速了隋朝灭亡,而且说明了大运河的积极影响.它的观点更全面.
(2)洛阳;邗沟.
(3)巩固隋朝统一;加强南北交通.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1)、图(2)和图(3)。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2)“交子”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2)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最直接的反映了宋代的 C 。(从三个选项中选一个)
A
农业繁荣
B
手工业繁荣
C
商业繁荣
(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什么经济现象?出现这种经济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考点】材料解析题;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交子的地位.
(2)本题考查的宋代商业的繁荣.
(3)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认识.
【解答】(1)通过图片(2)可知“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图(1)宋代《货郎图》、图(2)北宋“交子”铜版拓片和图(3)南宋纸币铜版拓片都反映出宋朝商业繁荣.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是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表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故答案为: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C.
(3)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五、分析与探究
26.学习完唐朝的历史后,某校七年级(1)班计划以“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为题出一期历史板报。以下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板报样式,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和谐盛世篇:
(1)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谏的大臣是谁?唐太宗时期的盛世局面被称为什么?
制度创新篇:
(2)唐朝选拔人才的制度是科举制,它的常设科目主要是哪两个?
对外关系篇:
(3)唐朝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友好往来频繁,试举两例说明
民族关系篇:
(4)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艺术篇:
(5)请列举唐朝时期一个重要的艺术宝库。
科技篇:
(6)唐朝时期一项重要的科技发明节约了时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请问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
反思篇:
(7)唐朝的繁盛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考点】材料解析题;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贞观之治.
(2)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了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5)本题考查隋唐时期开凿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
(6)本题考查的是雕版印刷术的知识.
(7)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繁盛留给我们启示.
【解答】(1)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
(2)隋朝创立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唐朝完善,常设科目是明经和进士.
(3)据所学知,唐朝时期对外友好交流频繁,日本、新罗等派遣唐使来唐朝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唐朝时也有不少人去国外学习交流,如历史上有名的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
(4)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举例为开放性试题,学生举出友好的民族交流和交往的例子即可,如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等等.
(5)隋唐时期,石窟艺术获得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这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隋唐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是绘画艺术、佛教、雕塑艺术的集中体现,石窟内有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泥塑和壁画.
(6)据所学知,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公元868年已是唐朝后期,所以判断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准确地说是唐朝后期.
(7)唐朝的繁盛给后人很大的启示,学生只要能从唐朝的繁盛和盛世出现的原因方面叙说即可.
故答案为:
(1)魏征;贞观之治.
(2)进士和明经.
(3)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写两个即可).
(4)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
(5)莫高窟.
(6)雕版印刷术.
(7)加强对外交往;加强民族友好关系;重视科技和人才(回答两点即可).
 
2016年10月29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