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新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_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人教新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_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9 17:2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商鞅变法、战国七雄、合纵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连横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同壶》《战国形势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
商鞅变法
教学方法
讨论、练习、启发
教学手段
课件、触控一体机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师: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的巨大的变革。当时的政治书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一下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师:板书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讲授新课
战国七雄
师: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力”与“战国形势图”,默读第一部分,并思考: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教师简单介绍“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3、战国时期的兼并战有何特点?简单介绍“长平之战”。4、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师:对战国兼并战进行评价总结,引出下一节“商鞅变法”
1、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2、生:说出战国七雄,并能看图说出各自的位置。3、生: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4、反对战争,希望战争结束;和平统一,过安定的生活。
商鞅变法
师:指名读《商鞅变法》部分。思考:1、秦国为何要实施变法?2、师:通过“徙木立信”的故事介绍“商鞅”其人。3、出示:商鞅变法的内容。由学生说出变法的历史作用。4、商鞅变法为何能取得成功?师: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兴修水利。引出下一节: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生:小组讨论。并由组长汇报讨论结果。2、生:能理解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3、学生能说出其中一、二即可。4、顺应时代潮流;地处西陲,国家落后,改革决心大,秦孝公支持;商鞅个人品质和措施得力。学生能说出一、二即可。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师:出示都江堰示图
2、学生默读本部分,并知晓: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年代、主持人;工程的建造原理及其作用。
生:能通过看图与课文内容结合进行理解。
课堂小结
师:战国时期,七雄之间相互攻伐,地处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巩固练习
师:组织学生完成课后活动第2题。第1题,能学生课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以便加深对成语典故的理解。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的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特点:评价:破坏性;客观作用二、商鞅变法1、背景2、内容:行县制,废世袭特权,编户籍,明法度;废井田,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3、意义:秦国国力大增,封建制度建立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建造及特点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科学利用高山与平原交界处的地势与河道2、都江堰的结构3、都江堰的作用与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