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诞生一次》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每天诞生一次》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9 18:1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每天诞生一次》
练习
基础练习
1.给黑体字注音
不啻
凝眸 早夭 残酷 冻馁 简陋 踉跄
chì
móu yāo kù něi lòu liànɡ qiànɡ
2. 下面的词句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 战云蜜布 棉毯 僵卧 郁郁葱葱
B. 列宁格勒 剧照贴满 艰苦 不放弃尊严
C. 磨剑高悬 首饰 单薄 砍伐
D. 旧铺板 铃声 坐无虚席 人格高贵
B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⑴其实早晨并不新鲜,新鲜的是    在醒来时的感觉。
⑵呵!不点就亮的世界,是真正伟大的    。
⑶语言是我生命存在的一个   ,我是生怕丢失了它呢。
⑷单纯的思想宛如火烛一样    ,他非常可爱,令人怜惜。
A. 生命 太阳 重要标志 温暖光亮
B. 人们 光明 重要显示 小而洪亮
C. 生命 恩赐 重要显示 小而洪亮
D. 自己 奉献 主要表现 温暖光亮
C
文本练习
1.
文中描述自己醒来时感受的句子是?
提示:“我仿佛从死亡线上返回来”、
“接着我静默下来——”、“无所顾忌,酣畅淋漓”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句?
提示:“语言是我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显示”、
“我思故我在”
、“敢哭才是真性情,伟男子”
3. 赏析“浑身充溢着力量和欲望——”一句。
提示:“感激”、“忽略”、“恩赐”这些词语中充满对生之喜悦的感激和赞美。
4.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每天诞生一次(节选)
①接着我静默下来,我陷入了沉思或回忆,判断自己或分析别人,捕捉念头或欣赏思维,这时的思维像白纸上似是而非的显影线条,也像冬日村庄上空最先升起的炊烟轮廓,还像一朵停留在无风的秋空之间的云絮,也像寒冷天气里汽车引擎刚发动时的声响。这时候思维很美,简洁纯净而又专注、飘浮、凝然不动,有令人舒适的享受感——像是一炉恰好的炭火那样,毫不费力地燃烧着,温暖着心灵。
②我知道这和婴儿仰脸凝视天花板时是同样的,我诞生了,我思故我在。单纯的思想宛如火烛一样小而红亮,它非常可爱,令人怜惜。
③然后我低声哼起一支熟悉的歌,甚至一些普通的歌也能使我感动,使我不能自禁,热泪盈眶。简单的旋律和音符,平常的一些词句,仿佛第一次接触似的,显示出原初的本质,使我一下轻易与之沟通,理解到远比这支歌丰富的内容。
④特别是早晨不能读好书,连平常的书也会打动我。我易感得像一个尚未发蒙的少年,读一些书时难以自持。有一次家中无人,我读着读着竟莫名其妙地痛哭起来,我哭得无所顾忌,酣畅淋漓。我哭够了,觉得胸中万里晴空,极其舒服。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最是反人性的玩艺儿了。我有泪腺,我想哭,哭如果让人舒服为什么不呢?
⑤我知道这和婴儿无端的哭是同样的,我诞生了,我在学习哭。哭一点儿都不可耻,丝毫也不值得羞愧,在没有外界力量的情况下独自痛哭是何等必要的课程啊!
⑥这叫\\\'揾英雄泪\\\'。敢笑骂不足奇,敢哭才是真性情、伟男子。一切的一,譬如昨日死;一的一切,譬如今日生。我从夜的怀抱里归来,我在每一个早晨醒来,我忘记沧桑岁月、齿序年轮,我蹒跚学步,我满眼新奇,我仍然是婴儿,是赤子,扑向崭新的太阳。
⑦每天诞生一次。
⑧谁说不是呢?谁又不是呢?生命正是在每一早晨抖落尘埃,拂掉夜幕,复归它可爱的、新鲜的本质,抖擞精神,宛如一只小蝌蚪那样游向世界和大海……无须悲观,因为每天你都能够诞生一次——和我一样。
(1)第①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了什么作用?
答: 。
(2)节选文字中,作者写了哪些在早晨所独有的重诞生的感受?(选用文中的重要词句分条作答)
答: 。
(3)第⑧段中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4)谈谈你对“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话的看法。(30字左右)
答:
答案:
(1)运用一系列的比喻把抽象的思维化为形象的图画,具体而生动。
(2)(1)陷入沉思或回忆时心灵的暖;(2)哼唱普通的歌时的感动;(3)早晨读书感动得哭并不值得羞愧;(4)早晨醒来感到满眼新奇。
(3)表达了高贵的人生精神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认为男儿有泪流或不流都可,只要言之成理。
拓展练习
(一)石缝间的生命
林 希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根须,只为了不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遏制。
③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深埋在石缝狭隘的间隙里。它们默默地为攀登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④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的,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巅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由此,它们才能迎击暴雨的侵袭. 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一片土地。
⑤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凄凄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找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⑥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它具有如此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1)阅读全文,指出“石缝间倔强的生命”为什么使作者“感动得潸然泪下”。
                                       
(2)①第②段中,作者赞美了无名野草“生命本能”的尊贵。这里的“本能”是指什么 (用文中的词句概括,不超过15字。)
答:
②第③段中。作者从“蒲公英”的生长中感悟到生命“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这句话在文中具体指的什么 (根据这段文字作概括)
答:                                   
(3)第④段写“石缝间的松柏”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松柏的?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刭松柏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                                   
(4)文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起到什么作用
答:                                   
(5)作者在最后一段中指出“石缝间的生命”是美学的。品赏全文,你认为“石缝间的生命之美在哪里。
答:                                   
(6)下面这段话是作者由自然界生命本体的认识提升到人生哲理的一段议论。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个能体现这段议论内容的人物的生活经历,作概要的叙述。(必须交代书名和作者)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答:      
(1)石缝间“的野草、山花和松柏在恶劣的环境里,顽强拼搏,茁壮生长,体现出它们倔强的性格和不可遏制的生命力,所以作者被感动得潸然泪下。
(2)①自己生长根须;自己寻找石缝。②同是蒲公英,在田野里生长茁壮,根须被人们挖去做野菜;而在石缝里显得坚韧苍老,没有光泽,为登山人作可靠的抓手。
(3)躯干、枝叶、树根。可从松柏高大的形象、坚强的意志、无穷的力量等方面发表自己的感受。
(4)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以小花小草衬托松柏惊人的生命力。
(5)可从三个方面分析:在艰苦环境里蓬勃生长的外在美;与险恶环境拼搏斗争求得生存的内在美;使世界变得神奇辉煌的创造美。
(6)例如: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保尔·柯察金在恶劣的环境中得了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一度产生自杀的念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认识到生命的价值,重新安排生活,开始艰难地写作,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理想:“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完成精神境界的升华(名著可以是大纲推荐的,也可以是大纲推荐之外的。作家名、著作名写错别字不得分;故事概述应体现“困厄”“锤炼”“升华”三个关键词。)
(二)书趣
  大二时我很欣赏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夜雨孤灯乱翻书。”
  夜,不是黄昏,不是华灯初上,而是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时白天的喧嚣已经退去,而因为安静,因为清冷,人的思绪便格外纵横开阖,情感的神经末稍也格外丰富而敏感。虽说心远地自偏,然而若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对于我们这些定力不够的年轻人来说,恐怕是有些为难的。
  而又有雨。我一直怀疑许多人的灵性是不是都是雨滋养出来的。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虽然不为高见识的长者所推崇,可是我个人以为,一篇“粗头乱服,不掩国色”的文章当然很好,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至少我在读着的时候,便觉得有几丝凉沁沁的细雨落到发梢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因为有了雨声沙沙,外边便好像更加安静了。静得让人可以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
  再是孤灯。可以想见古人的“夜阑犹剪灯花弄”。一灯如豆,照彻千年来无眠的人。
  孤灯下,似乎总会伴着想象里红袖添香的故事。美丽的狐女,也是那些违心寒窗苦读的多情才子们想出来的。然而终不能实现,孤灯衬着孤人,益见其孤。
  最妙的是乱。
  我以为,书的乐趣实在不能说是在“汗牛充栋”或“读书破万卷”里。这样太过于注重数目或太注重效率,会坏了读书的美感。书趣,只在“乱”。
  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我便尤爱这“杂”“乱”二字。
  美的极致在于随性。书也是,不妨随地扔着几本。想起来了,拿起来翻翻,读了一句,觉得不错,就品一品。说不定竟品出会心一笑来了。看得有点闷了,便换一本,或是干脆闲置不看。这和你要坚持的爱情不同,大可放宽心些。
  如是,在风疏雨细的夜里,亮一灯,昏黄的光线染得雨丝也微亮。握一卷在手,时而定定地凝神细看,时而望着窗外发发呆,时而低头,淡淡一笑,这时的心境,便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1.请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作者所描述的“夜雨孤灯乱翻书”的情景。
 (不超过80字)。
  2.这篇散文中,作者说年轻人无法“在人声鼎沸的菜市场读优雅的小品文”,又说“书趣,只在‘乱'”,请根据文意,写出“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意与“乱”字的含意。  答:(1)“人声鼎沸的菜市场”的喻意为: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
  (2)“乱”字的含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联系语境,说说本文第三段中“可是雕琢得有美感,那也不是什么坏事啊”这句话针对什么说的,实际上暗含了作者什么看法
  答:(1)针对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
  (2)暗含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书的乐趣实在不能说是在‘汗牛充栋’或‘读书破万卷’里。”并认为“书趣,只在‘乱’。”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 结合全文,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
  1.在风疏雨细的深夜,亮一灯。握一卷在手,时而定定地凝神细看,时而发发呆,时而低头,淡淡一笑。看得有点闷了,便换一本,或是干脆闲置不看。(用文中的语句写出“疏风”、“细雨”、“深夜”、“孤灯”、“随性”等要点即可)
 2.(1)嘈杂的环境(2)随性或随意
 3.(1)针对高见识的长者所推崇的美在自然的观点而说的。(或,针对高见识的长者对“粗头乱服,不掩国色”的文章的推崇而说的)(2)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是一篇雕琢得有美感的散文。
 4.阅读的心境应是随意的,心清气朗,安宁平静,最好有几本简单朴素又味道精雅的好书,还有台灯柔和灯光如水的夜晚。然而生活的芜杂,学习的压力,我们却常常没有阅读的心境,太过于注重数目或太注重效率,往往觉得很累,是一种负担,便坏了读书的美感,让夜变得不够安宁纯净,让空间失去阅读的朴素的光辉。所以我认为书趣,只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