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6单元 《扬基·嘟得儿》-资源包【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6单元 《扬基·嘟得儿》-资源包【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0-30 12:15:38

文档简介

“扬基·嘟得儿”由来
“扬基·嘟得儿”意为美国佬。也有人把歌名译为《扬基歌》。这是一首在独立战争前就流行的歌曲,有美国第二国歌之称。Yankee一词,原系对新英格兰人的谑称,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已常用。在南北战争时,南方人用它来贬称北方人或联邦军队的士兵。自独立战争后,英国人用之称呼所有的美国人,这种习惯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流行。此歌曲在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过各种不同的填词,突出地体现了活泼、生动、无忧无虑的美国精神。
对于此曲的来源,曾有过各种考证与各种说法。有的说此曲可追溯到法国的一首古老的“收葡萄”歌,在荷兰则称之为“奶酪”歌。在1848年写的一篇关于《我们的国歌,扬基歌》的文献中说此歌是由名为《南茜·道森》的歌曲演变而来的。但在1775年写的一文献中,作者认为是由于北美新英格兰军队粗鲁的外表促使一英国军医创造了“扬基”一词,以此来取笑美国人,并被英国人用此词填写入传统曲调而成为一首讽刺和嘲笑美国佬的歌曲。但在独立战争时期,美国人又反过来利用这首歌来讽刺英国人。
1775年4月18日夜间,英国军队到离波士顿约27公里的康科德地方去搜查北美民兵储藏的军火;北美爱国者事先得到了这一消息,波士顿附近民兵迅速集合起来,埋伏在康科德公路两侧。4月19日拂晓,当英军唱着《扬基歌》行军至莱克星顿时,即遭到北美民兵的阻击,英军勉强走到康科德,在那里又遭到北美民兵的致命打击。当他们向波士顿溃逃时,北美民兵就唱起《扬基歌》在后面追赶。英军将领伯高恩和康沃利斯在向美军投降时,美国人就是用这首歌来作伴奏的。从此《扬基歌》就变成一首美国爱国歌曲。
《扬基.嘟得儿》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扬基.嘟得儿》。
2、感受曲调轻快、歌词诙谐,反映活泼、生动和无忧无虑的美国人的性格特征。
3、了解歌曲写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
感受曲调轻快、歌词诙谐,反映活泼、生动和无忧无虑的美国人的性格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听:
重点感受曲调轻快、歌词诙谐,反映活泼、生动和无忧无虑的美国人的性格特征。
二、讲解:
这是一首英国军队用来嘲笑美国兵的歌曲(在美国的独立战争中又有一首巧妙地奚落英国人的歌曲,后来这首歌曲成为美国的一首爱国歌曲)。
三、复听:
可随录音边听边唱,在感受歌曲风格的同时考虑歌曲的结构(上下句)。
四、讨论一下这首歌曲的特点:
出示讨论题目,由学生填写。
▲歌曲的曲调(轻快、开朗)。
▲歌曲的节奏(简单、工整)。
▲歌曲的歌词(诙谐、幽默)。
▲歌曲的旋律(通俗、流畅)。
五、创编活动:
唱熟歌曲后,可让学生根据歌曲的特点和背景创编简单的情景剧分角色进行表演。如,可让学生分别扮演美军和英军再现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莱克星顿枪声的一幕,扮演美军的同学边高唱歌曲〈扬基.嘟德尔〉边追逐逃窜的“英军”。
六、总结:
由学生来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课件10张PPT。《扬基.嘟得儿》美国夏威夷美国冰川公园华盛顿艺术馆《扬基.嘟得儿》是一首欧洲移民带来的音乐,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群众喜爱的幽默歌曲。欧洲宫廷乐团欧洲园艺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拍子和情绪吗?2/4 活泼地美国乡村歌曲简介
起源于美国南部与阿帕拉契山区,可追溯至1920年代,融合了传统民谣音乐、凯尔特音乐、福音音乐及古时音乐。乡村音乐的曲调,一般都很流畅、动听,曲式结构也比较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