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 电流和电路 1.摩擦起电:用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带电体有
物体的性质。例如:油罐车在行驶过程中因为燃油与油罐摩擦,产生静电,如果静电大量积累,会产生火花放电而引发爆炸,所以在油罐车后面拖一条长的铁链及时将静电导走;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容易脏,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起电现象而吸引细小灰尘造成的。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有 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 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3.验电器:实验室里常用 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是利用同种电荷 的原理来工作的,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摩擦吸引轻小两负正排斥吸引验电器相互排斥 4.原子结构、元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 ,简称 。电荷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1897年,英国科学家 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原子由 和 组成。原子核带 电,电子带 电。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 表示,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 ,整个原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5.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 。例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等属于导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干燥木材等属于绝缘体。电荷量电荷库仑库C汤姆生原子核电子正负e相等导体绝缘体6.电路的构成:最简单的电路由 、 、
、 四部分组成。
7.电路图:用 符号 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例如电灯、电池、开关分别表示为:8.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将用电器 连接起来的电路;并联电路是指将用电器 地连接起来的电路。例如装饰用的小彩灯是串联在一起的;在家庭电路中,电灯、电冰箱、电视机等之间是并联的。
9.电流:表示电流 的物理量,用 表示,单位 (符号: );规定 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 极经过用电器流向
极。 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逐个顺次并列强弱I安培A正正负 10.电流表:专门测量电路中 的仪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一个是 A,分度值为 A;一个是 A,分度值是 A。
11.电流表的使用:在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时,要“两看、两要、两不”,“两看”是指要看清 和 ,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两要”是指电流表要与被测电路
联,电流要从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两不”是指电流不能超出电流表的量程,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到电源两端。
12.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表达式: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 ,表达式: 。电流大小0~0.60.020~30.1量程分度值串“+”“-”处处相等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典例1:摩擦起电及电荷间相互作用
例1 淘气的小明将两只系着细线的气球在衣服上蹭来蹭去,当他提起细线试图让两只气球靠近时,出现了如图15-1所示的现象,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图15-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 因为气球与衣服摩擦时,气球带上了电,并且两只气球所带电荷相同,所以当两只气球靠近时,就发生了相互排斥的现象。
知识延伸:①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②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三种方法:a.看物体能否吸引轻小物体;b.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c.利用验电器检验。典例2:导体与绝缘体
例2 下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 )
A.木片 B.塑料尺
C.橡皮 D.细铜线
知识延伸:①在金属中存在大量自由电子,金属导电依靠自由电子;酸、碱、盐水溶液导电的自由电荷称为正、负离子;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不是因为没有电荷,是因为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②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并且导体与绝缘体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D 典例3:串、并联电路的判断
例3 电路中有两盏电灯,将开关闭合后,正确的是( )
A.若两盏灯同时发光,则两灯一定是串联
B.若两盏灯同时发光,则两灯一定是并联
C.若只有一盏灯亮,则两灯一定是串联
D.若只有一盏灯亮,则两灯一定是并联
D解析: D 利用定义法进行判断,两灯的连接方式只有串联和并联两种,闭合开关后两灯同时发光,开关在串联电路上或并联电路的干路上都可以控制所有的灯,A、B错误;若开关闭合后只有一盏灯亮,另一盏灯不亮,表明两灯的工作互不影响,可以肯定两灯是并联,选项C不对,D正确。知识延伸:判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①电路通断法:去掉一个用电器,若影响了其他用电器的工作,就是串联电路,否则就是并联电路;②电流流向法:让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后不分支,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就是串联电路,否则就是并联电路;③等效电路法:在不改变电路连接情况的前提下,把复杂的电路改画成直观、易辨的电路。典例4:串、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4 家用电吹风由电动机和电热丝等组成。为了保证电吹风的安全使用,要求:电动机不工作时,电热丝不能发热;电热丝不发热时,电动机仍能工作。如图15-2所示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图15-2 D [解析] D 分析题目要求可知,电热丝与电动机互不干扰,因此为并联,故A错误;B、C选项中闭合开关,电热丝就发热,不能达到“电热丝不发热时,电动机仍能工作”的要求,故B、C错误。
知识延伸:简单电路设计题是中考的热点题目,解题方法是根据题目中的要求首先判断出各用电器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再判断开关对各用电器的控制情况。有时也会出现开关闭合对用电器短路情况的考查,即闭合开关后,用电器不工作,断开开关时,用电器正常工作等。典例5:电流表的使用
例5 在如图15-3所示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使开关S能同时控制两盏灯,电流表只测量通过灯泡L1的电流。[答案] 如图15-4所示图15-3图15-4典例6: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例6 如图15-5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小明同学用电流表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A=0.4 A,IB=0.2 A,IC=0.2 A,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首先应该做的是( )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
B.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
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D.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值图15-5B [解析] B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应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几次实验;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测量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只能使测量的误差更大些。
知识延伸:实验结论是不能通过测量一组数据就得出的,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应当多测量几组数据,找出共同规律。在该实验中,两支路电流相等,说明两只小灯泡的规格是相同的,这也是该实验存在的一个不足,应当再选用规格不同的两只小灯泡进行实验。练习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A 2.与图15-6甲所示实验电路相对应的电路图是图乙中的( )图15-6D 3.在如图15-7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电流单位的是( )图15-7C 4.如图15-8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比较a、b、c、d四处电流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5-8D 5.某学生使用电流表时,根据电路中的待测电流,应选用0~0.6 A的量程,但误将“0.6”和“3”两接线柱接入电路。这样做的结果是( )
A.指针摆动角度大
B.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更准确
C.接法错误,无法读数
D.指针摆动角度小,读数不精确C 6.如图15-9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图15-90.48 A 图15-10D
8.小华在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时,连接成了如图15-11所示的电路。当他用开关试触时,发现两个灯泡都不亮,A表指针也不偏转。(1)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请你只拆去一根导线(在图中用“×”标出要拆去的导线),使闭合开关后两个灯泡能同时发光。
(3)画出拆去导线后正确的电路图。图15-11电路短路 (2)如图15-12所示图15-12(3)如图15-13所示图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