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1 怎样才叫做功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1.1 怎样才叫做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1-01 22:13: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1
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定义.
2.知道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3.能够熟练的运用公式W=Fs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知道功的单位.
4.了解机械功原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生活中事例、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理解做功的概念.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准确计算所做的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创设情境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举重选手陈燮霞夺得了首枚金牌,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我校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身体也买了杠铃供同学们练习,小明同学用尽全身力气想举起杠铃,可是杠铃在地上却纹丝不动.
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小明同学对杠铃施加的力产生效果了吗?
方案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让学生阅读“活动1”部分的内容后进行讨论:
①物理学中对做功是怎样规定的?
②做功必须包含那些要素?
推进新课
一、怎样才叫做功
待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后演示以下内容:
演示实验1:手托书本静止不动.
演示实验2:放在课桌上的黑板擦在手推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
观察并思考:演示1中手托书本静止不动,手对书本做功了吗?演示2中手对黑板擦做功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再加以明确:托力对书本没有做功,因为书本没有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一段距离.演示2中推力对黑板擦做了功.
演示实验3:手托书本平移了一段距离.
观察并思考:手的托力对书本做功了吗?为什么?
结论:没有做功,因为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在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做功包括两个要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让学生举例分析“劳而无功”,“不劳无功”的情况.
举例包括:用手推车没有推动,虽然累的满头大汗,却没有做功,这就是“劳而无功”.踢出去的足球,离开脚后虽然又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这段距离上没有做功,这就是“不劳功”.根据学生举例情况教师再加以补充.
让学生阅读“活动二”部分的内容,回答力对物体做功了吗?
a.小鸟将虫子从地里叼起来.
b.人将油桶推到仓库中.
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教师分析:研究力做功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谁施力,谁在做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是否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二、怎样测算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明确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
计算公式:W=Fs,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
运用公式计算时,物理量一律用国际单位,1J=1N m.
思考1:手托两个鸡蛋升高1米,手对鸡蛋大约做多少功?
思考2: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拾到课桌上大约做多少功?
例题教学:让学生阅读“活动3”部分的内容后,讲解例题.
例题:某人用F=100N的力把木箱从斜面底端沿斜面推到2米高处.斜面长4米,这个人做了多少功?
已知:F=100N,s=4m.
求:W=
解:W=Fs=100N 4 m =400J.
答:这个人做了400焦耳的功.
三、机械功原理
让学生阅读“机械功原理”部分的内容.
思考:机械功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分析:机械功原理是一切机械做功时满足的普片原理适用于从简单到复杂的一切机械.
【课堂小结】
1.功的含义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3.功的规定
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
4.计算公式:W=Fs
5.功的单位:焦耳(J).
6.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