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北京大学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九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
一、单项选择
1.如图事件所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
A.中国的国门已经被迫打开
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C.中国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瓜分
D.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重大进展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3.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编写《海国图志》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4.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太平军攻占苏州
C.定都天京
D.青浦大败洋枪队
5.下列关于清政府收复新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
B.在收新疆的过程中,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索取了大量赔款
C.1878年,清政府收复了整个新疆
D.收复新疆后,清政府在新疆设立驻藏大臣进行有效管理
6.“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副气壮山河的对联,是左宗棠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下列事件与左宗棠密切相关的是( )
A.抗击华尔的洋枪队
B.参与签订《南京条约》
C.最早发起维新变法运动
D.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
7.“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翠竹
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
A.抗击倭寇,平定东南沿海倭患
B.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C.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D.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8.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史学家蒋廷献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项条款相关( )
A.增辟通商口岸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0.下面是几位几司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1.《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 )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列强获得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
D.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12.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3.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列强侵入北京城有关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14.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5.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位中方官员站起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注:四种鬼怪),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辛丑条约》
16.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请你根据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改革﹣﹣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7.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18.2012年以来,中国海监巡航编队在南海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执法活动,依法维护中国海洋权益.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并为之苦苦求索.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始实行于下列哪一时期?( )
A.洋务运动场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后
19.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
A.慈禧的盲目自大
B.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C.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D.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2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2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l2日,渚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中国( )
A.摆脱了殖民统治
B.推翻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
C.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D.改变了社会性质
2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与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D.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23.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是( )
①民族
②民权
③民主
④民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其中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驱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
二、材料分析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25分)
26.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年,中国的发展大大的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倍受列强欺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争的名称,以及在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列举出来。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条约?赔款数额最大的是哪一个条约?
(3)材料二中,清朝晚期中国的落后,与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有关?与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这一历史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三个。
(5)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有哪些?
27.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路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两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并举出D处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容。(任意1点即可)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C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
(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没有完全成功的原因。
2015-2016学年北京大学附中河南分校宇华教育集团九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
1.如图事件所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
A.中国的国门已经被迫打开
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C.中国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完全瓜分
D.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重大进展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京条约》签订的相关内容.
【解答】上图反映的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的情景.该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国门已经被迫打开.
故选A.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材料中“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是指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在展开,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理解: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的必然结果.
【解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迫切要求开拓国外市场.借口虎门销烟于1840年﹣1842年发动入侵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提供了必要条件.
故选A.
3.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编写《海国图志》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解答】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2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完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进一步的破坏,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
C、维新变法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开始的救亡图存的探索,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开始的救亡图存的探索,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B.
4.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太平军攻占苏州
C.定都天京
D.青浦大败洋枪队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解答】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北伐和西征,全盛时拥有中国半壁江山.
故选C.
5.下列关于清政府收复新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
B.在收新疆的过程中,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索取了大量赔款
C.1878年,清政府收复了整个新疆
D.收复新疆后,清政府在新疆设立驻藏大臣进行有效管理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分析】本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
【解答】A.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不是采用“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
B.在收新疆的过程中,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索取了大量赔款,符合史实.
C.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不是清政府收复了整个新疆.
D.收复新疆后,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进行新疆行省有效管理,不是驻藏大臣.
故选B.
6.“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副气壮山河的对联,是左宗棠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下列事件与左宗棠密切相关的是( )
A.抗击华尔的洋枪队
B.参与签订《南京条约》
C.最早发起维新变法运动
D.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分析】本题考查左宗棠的事迹.
【解答】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新疆的伊犁地区.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ABC与左宗棠无关.
故选D.
7.“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翠竹
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功臣”的依据是( )
A.抗击倭寇,平定东南沿海倭患
B.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C.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D.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分析】本题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知识点.
【解答】从“出征、驱外虏于西域”可看出左宗棠的功绩是收复新疆.A是戚继光的功绩,B是郑成功的功绩,C是林则徐的功绩.
故选D.
8.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考点】《马关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规定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的条约是《马关条约》.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根据《马关条约》被割占.
故选C.
9.史学家蒋廷献把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形容为“引狼入室”,其中西方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资本输出尤为突出.这与《马关条约》的哪项条款相关( )
A.增辟通商口岸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考点】《马关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马关条约》的理解和掌握.
【解答】A.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B.巨额的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
D.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扩大资本输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加紧了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符合题意.
故选D.
10.下面是几位几司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解答】1894年7月,日军在朝鲜丰岛海面突然袭击北洋舰队,因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故选C.
11.《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 )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列强获得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
D.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考点】《马关条约》;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条约内容的理解.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签订的《南京条约》和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它们的共同点是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最主要的区别是《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从此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故选B.
12.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考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解答】《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A.
13.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列强侵入北京城有关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史上的四次侵华战争.
【解答】①项,1840年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被迫求和.故错误.②、④项,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且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并占领北京,并签订了《北京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的侵略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向北京进犯,于1900年8月中旬攻入北京.故正确.
③项,甲午中日战争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并未攻入北京.故错误.综上所述,因为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故选D.
14.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考点】《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丑条约》的内容.
【解答】据所学知,ABCD四项都是《辛丑条约》的内容,其中最能反映出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B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个规定表明清政府帮助洋人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选B.
15.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位中方官员站起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注:四种鬼怪),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辛丑条约》
【考点】《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解答】题干里的“八大王”是解题的关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D.
16.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请你根据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改革﹣﹣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考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
【解答】据所学知识,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谭嗣同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人物,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与戊戌变法有密切关系;《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与辛亥革命有密切关系;《新青年》杂志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综合分析这四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三个重要历程.
故选A.
17.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是( )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解答】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因此李鸿章才有材料中的伤感.
故选B.
18.2012年以来,中国海监巡航编队在南海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执法活动,依法维护中国海洋权益.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并为之苦苦求索.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始实行于下列哪一时期?( )
A.洋务运动场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后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相关知识的内容.
【解答】洋务派为了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新式海陆军,清军逐步改用洋枪,采用西方军队的练兵方式.新式海军的建设主要依靠购买外国军舰.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海军.
故选A.
19.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
A.慈禧的盲目自大
B.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C.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D.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封建观念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解答】A.慈禧的盲目自大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
B.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是错误项.
C.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符合慈禧太后因循守旧顽固派的特点.
D.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与材料内容的主旨相反.
故选C.
2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C.戊戌变法从开始至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考点】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解答】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因这次变法仅历时103天又称它为“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故选D.
2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l2日,渚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中国( )
A.摆脱了殖民统治
B.推翻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
C.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D.改变了社会性质
【考点】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答】题干给出辛亥革命,设问考查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故选B.
2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与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D.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考点】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答】据所学知,辛亥革命只所被称为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其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故选A.
23.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是( )
①民族
②民权
③民主
④民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分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民权、民生.
【解答】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具体内容是民族、民权、民生.民族主义指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政府;民生主义指改革土地制度.
故选C.
2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考点】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中华民族第一次学习西方是从经济上学习,具体事件是洋务运动;第二次学习是从政治制度上,具体事件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始.
故选B.
2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其中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驱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
【考点】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解答】根据课本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指出它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李大钊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
故选A.
二、材料分析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25分)
26.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品居世界前列。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年,中国的发展大大的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倍受列强欺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对应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写出这三次战争的名称,以及在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列举出来。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条约?赔款数额最大的是哪一个条约?
(3)材料二中,清朝晚期中国的落后,与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有关?与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这一历史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三个。
(5)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有哪些?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及在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2)本题主要考查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及赔款数额最大的条约.
(3)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与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落后主要体现的方面.
(4)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末期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
(5)本题主要考查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
【解答】(1)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图一“英国炮轰广东海面”对应的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是鸦片战争;图二“黄海激战”对应的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图三“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对应的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有在鸦片战争中的爱国将领关天培,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
(2)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901年,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南京条约》赔款银元2100万元;《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是赔款数目最多的条约.
(3)材料二中,清朝晚期中国的落后,与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有关;与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社会生产力落后或技术发展水平低,封建政治体制腐朽,思想封闭、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4)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矛盾空前尖锐,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台湾、邓世昌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从前辈身上学习和继承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有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牺牲的精神等.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关天培,邓世昌.(答出三场战争名称,答出两位英雄人物)
(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3)闭关锁国政策;社会生产力落后或技术发展水平低,封建政治体制腐朽,思想封闭、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即可)
(4)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台湾、邓世昌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任选3个即可)
(5)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牺牲的精神(言之成理即可)
27.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艰难探索路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发展进程图,分别写出A、B两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并举出D处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容。(任意1点即可)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C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
(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没有完全成功的原因。
【考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
【解答】(1)依据题干A、19世纪60﹣90年代,可知是洋务运动;B、1898年是戊戌变法;D、1915年是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C处1911年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据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可知,近代化的探索主要是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学西方经济技术,洋务运动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戊戌变法的成效不大,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合所学知识,在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没有完全成功的原因是中华民族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没有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近代化道路.(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名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答出一点即可)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特点: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中华民族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没有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近代化道路.
2016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