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1.4 地形图的判读(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1.4 地形图的判读(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0-31 22: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1.4
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2.在地形图上能识别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的类型
重点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备注
导入
前面我们了解了地图的基本要素,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对地形图如何判读。
自主学习
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
的垂直距离。2.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二.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2.
等高线的形状对应的地形类型(书第16页,图1.29)四.其他常用的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按照_________或者_________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________来判断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学生自己完成
团队合作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
米;乙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⑶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⑷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注意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表示方法,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小结提纲思维导图
海拔与相对高度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_______________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反馈练习
1.
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
)A.
-132米
B.
1668米
C.
132米
D.
900米2.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A.
山地
B.
丘陵
C.
平原
D.
高原3.
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边后边是沟谷,则他位于(
)A.
山谷
B.
鞍部
C.
山脊
D.
盆地底部4.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
C.______
E.______
F.______⑵从A到B,山体的走向是____,A
、B山顶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⑶从C到B
与从D到A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____。⑷A、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是_____米。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