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01 11:1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语言
年级
:八年级
学科:语文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流程
导航台
知识链接
自主探究环节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会读会写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物候和物候学)2.
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提示:在文中标注,或者根据文中的语言自己概括。)a.
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b.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c.
决定物候观测来临的因素有哪些?d.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ào)
纬度(wěi)
销声匿迹(xiāo)
蓑衣(suō)
阻挠(náo)
忌讳(huì)
悄然无声(qiǎo)学习说明文,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说明的对象;2、说明对象的特点;3、说明方法;4、说明顺序;5、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生动)
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分类别、下定义、引用等
合作交流环节1、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思路及说明顺序(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语句说明。4、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而这两种风格特点在本文中兼有。
说明文的语言:
平实说明、生动说明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每一种说明顺序的使用都有特定的词语提示。
展示点拨环节明确:从主要到次要。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小组展示,找到文段,并读出文段的内容说出自己理解的说明顺序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换顺序说?为什么?
明确答案: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
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巩固达标环节
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农谚“清明前,开秧田”讲的是根据节气来确定“开秧田”的时间,“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说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馒头云,天气晴”则说明可以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描述物象
作出解释
推究原因
阐明意义
现象--本质(逻辑顺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再好的课堂设计如果脱离了学生,也只能是空中的楼阁。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研读学生。教师只有事先研读学生,在预习时有的放矢地进行交流,上课时才能有效地引导。
我在预习课的时候,发现学生不大配合,尝试着交流了几次,都碰了壁。此时,我没有积极想办法,进行疏通和引导,却急于求成,只想快点完成自己的预习任务,丧失了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最好时机。以致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很好地展现自己,课堂上的表现也差强人意。这是这节课我最遗憾的地方。
今后,我还需要多学习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研读各种各样的学生,在备课中关注他们,在教学中引导他们,鼓励各层次的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