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总复习资料(石河子大学引航辅导班)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一数学总复习资料(石河子大学引航辅导班)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5-13 19:20:00

文档简介

河子大学引航辅导班·内部资料
终稿
初一数学恶复习
第一部分有理齦
数的扩充

故正整数
做负整数;正整数
数和零统称为
数;数
做正分数
做负分数
数和负分数统称为
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整数吗
数吗 是有理数吗
整数吗 是正数
有理数
③自然数就是整数吗 是正数吗 是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
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有理数进行不同的分类
将有理数按“整”和“分”的属性
按每类数
如下分类表
整数
整数{0
有理数
负整
分数{正分数
分数
②先将有理
按每类数的“整
如下分类表
理数
负有理数{
负整
数数数数
注:①“0”也是自然数
的特殊性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有正数组成的集
做正数集合;所有负数组成的集合
数集合;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整数集合;所有分数组成的集
分数集
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有理数集合;所有正整数和零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
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
原点、正
度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位置的选定
位长度
确定
根据需要认为规定的
定是水平的
动态演示各种类型的数轴。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依据
例题;例
断下图
数轴是否正确
确,指出错在哪
2-0I23
L
234
分析:原点
位长度这数轴的三要素

解答:都不正确,(1)缺少单位长度;(2)缺少正方向;(3)缺少原点;(4)单位长度
例2: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
3-1.30.3
解:将这些数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0
6.绝对值的非负性
绝对
义可知:不论有理数a取
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通常也称非负数),绝对值具
河子大学引航辅导班·内部资料
有非负性,即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0的绝对值是01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若a>0

数的绝对值
【同步达纲练习】
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
整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整数集合{
负数集合{
数集合{
整数集合和负整数集合并在一起,构成整数集
数集合和负数集合并在一起,构成有理数集合
(3)某仓库

20吨货
(4)如果下降3
米,那么不升不降记作0米
25不是分数,所以不是有理数
(6)在小学学过的数的前面添上“”号,就是负数
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左移动为正,那么向右移动3m应记作3m
填空题
(1)如果规定中午以后时间

时记竹
前4小时
小时
表示支出3
那么+300元表示
零件的长度比标准长度短1.5毫米记作-1.5毫米,那么比较标准长度多2毫米记作
毫米
(4)甲地海拔60米,乙地海拔10米,丙地海拔-30米,最高
地丙地比
(5)如果把增产10%记
那么减产

(6)有理数中,最小的
最大的负整数是
数中,是整数而不是正数的是
是负数而不是分数的
(8)正整数集
分数集合并在一起
数集合,既不是正整数
整数的
(1)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所有的正数都是整数
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不是最小的有理数石河子大学引航辅导半 内部资料
初一数学总复习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有理数
【同步达纲练习】1.略,2. ××√√ ×××3.(1)+3,-4,0; (2)收入 300 元; (3)+2;(4)甲,90,40; (5)-50%,
减产 12% (6)1,-1 (7)负整数和 0,负整数; (8)正有理数,0 4.(1)D, (2)B, (3)A, (4)D. 【素质优化训练】
1.不对,因为小数包括无限不循环小数,而无限不循小数不能化成分数;2.a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还
可以是 0,a 表示有理数;3.表明石英钟走 24 小时,快或慢都小于 0.5 秒,“+”通常表示快,“-”通常表示慢.
第二部分整式的加减
【模拟试题】【试题答案】(其余部分略)
1 1 1 7
1. < 2. 当 x = 时,它的值为 3. b = ± 4. 5. 解:不妨假设 x < y ,故 y = x +1,则
2 2 6 5
2
s 2 = (x 2 + x +1)2 x 2又 + x +1 = x 1 3+ + > 0 所以 s = x(x +1)+1 Q x(x + 1)为偶数 2 4
那么 x(x +1) +1为奇数 即 S 为奇数
第三部分 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的特征(15 分钟练习)一、1.× 2.√ 3.× 4.√ 5.×
二、1.C 2.A 3.B 4.C 5.B 三、1.互补 2.62° 3.180° 4.60° 60° 120°四、1.角平分线定
义 ∠3 DE B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D 两直线平行,同
旁内角互补 ∠B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 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一、1.× 2.√ 3.× 4.√
二、1.AB 为半径画弧 A′B′2.任意长 OC CD 三、略
第四部分 三角形
一. 选择题。 1. C 2. B 3. C 4. B 5. B 6. C 二. ∠EBD=∠EDB=35°,∠BED=110°三. 先证△ACD
≌△BCD(SSS),再证△DCM≌△DCN(SAS)四. 补充:BC=DC 或∠BAC=∠DAC 或∠BCA=∠DCA
或 AB=AD 理由略
第五部分 二元一次方程组
【典型例题】例 1. B 例 2. A 例 3. C 例 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和二元一次方
程组的解法。
x = 2 ax + by = 4 2a + b = 4
将 代入 可得到关于 a、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依据整体思想,两方程
y = 1 bx + ay = 5 a + 2b = 5
( ) 4x 3y = 5相加,便得 3 a + b = 9 ,即 a + b = 3 。例 5 解:原方程组可变形为 继续变形为
2x 3y = 1
2x 3y + 2x = 5 < 1> 7
<2>代入<1>得: 1+ 2x = 5 x = 3 解得: y = 方程组的解为
2x 3y = 1 < 2 > 3
1
石河子大学引航辅导半 内部资料
x = 3

7 例 6. 解:<1>×5-<2>得:17x +17y = 0 x = y < 3 >; <3>代入<1>得:y = 3
y = 3
x = 3 x y
把 y = 3代入<3>得: x = 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例 7 解:由<2>得: =
y = 3 4 3
x y 2
设 = = k ,则 x = 4k,y = 3k < 3 > 把<3>代入<1>得:4k 9k = 2 解得: k =
4 3 5
x 8 = 2 8 6
k = <3> x = y = 5把 代入 ,得: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例 8. 解:设
5 5 5 6
y = 5
3a 2b = 36 a = 24 x + y = 24x + y = a,x y = b ,则原方程组可变形为 ,解得 所以
3a 4b = 0

b = 18

x y = 18
x = 21 x = 21
解这个方程组,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y = 3
例 9 解:<1>+<2>得:7x 7y = 7
y = 3
所以 x y = 1 < 3 >
x = 0
<1>-<2>得: x + y = 1 < 4 > 由<3>、<4>得: 例 10. 解:(1)根据题意有
y = 1
2a + 4b = 4000 a = 800
解这个方程组,得: (2)初三年级学生捐助贫困中学生人数为 4(名),
3a + 3b = 4200 b = 600
捐助贫困小学生人数为 7(名)。 说明:本题已知条件由表格给出,题型比较新颖,要学会审读表格信息,
分析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巧列方程组求解,第(2)问设初三年级捐助贫困中学生 x 人,捐助贫困小学
x + y = 11 x = 4
生 y 人,列方程组得: 解得: 【试题答案】一. 1. D 2. C 3. B
800a + 600b = 7400

y = 7
4 x = 2
4. C 5. A 6. A 7. D8. C 9. B 10. B 二. 1. 略 2. , 4,4 3. 4. 6 5. 5 y = 2
加减消元,y 6. 1, 3 7. (1)4x + 7y = 76 ;(2)4;(3)5 8. 0 9. 60、51、42、33、24、15 10.
x y 55 12x = 4y
x = 2 x = 2 + =


5.76 三. 1. (1) (2) 2. m = 2 3.( 1
12 9 60
) (2)y 1 55= 90
y = 4 x y 90 9+ = x
= 8 y


4 8 60 60 60
9x = 8y

(3) 55 90 4. 解:方案一:总利润W1 = 4 × 2000 + (9 4) × 500 = 10500(元)
12 x = 4 y 60

60
方案二:设 4 天内加工酸奶 x 吨,加工奶片 y 吨
2
石河子大学引航辅导半 内部资料
x + y = 9
x = 7.5
根据题意,得: x y 解得: 总利润W2 = 1200 × 7.5+ 2000 × 1.5 = 12000
+ = 4 3 1
y = 1.5
(元) 因为W1 < W2 ,所以选择第二种方案获利较多。
x + 2y + 5 = 0 x = 3
5. 分别取a = 0,1,将其代入原方程,得: 解之,得:
3y + 3 = 0 y = 1
x = 3
故3(a 1) (a + 2) + 5 2a = 0 ,所以0·a = 0 可见方程组的解为 时,与 a 的取值无关。
y = 1
6. 解:设甲、乙两个旅游团分别有 x、y 人,因为 1008 是 9 的倍数,而不是 11 和 13 的倍数,所以 1008
÷9=112(人),故其中一团人数不超过 50 人,而另一团人数超过 50 人,但不超过 100 人,不妨设甲团
x + y = 112 x = 41
不超过 50 人,根据题意得: 解得: 即这两个旅游团分别有 41 人,71 人。
13x + 11y = 1314 y = 71
第六部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 典 型 例 题 】 例 1. 解 :( 1 ) 作 差 法 : 方 法 一 : Qab (a + b) = ab a b
= ab a b +1 1
= a(b 1) (b 1) 1 而a > 2,b > 2,∴(a 1)(b 1) 1> 0 即a + b < ab
= (b 1)(a 1) 1
方法二:设a = 2 +m,b = 2 + n (m > 0,n > 0) 则ab (a + b) = (2 + m)(2 + n) (4 + m + n)
= 4 + 2m + 2n + mn 4 m n
Qm > 0,n > 0,∴m+ n +mn > 0
= m + n + mn
Qa > 2,b > 2
ab a b a b ab a + b a b 1 1 ∴ > + ,即 + < 1 1 1 1(2)作商法:方法三: = + = + ∴ + < + = 1
ab ab ab a b a b 2 2
a + b
∴ < 1
ab
∴a + b < ab
注:上例是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问题,我们通常采用作差法(与 0 比较大小)或作商法(与 1 比较
大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灵活地选择这两种方法比大小,是解题的关键。当“差”或“商”中含有字母
不能直接得出结论时,有时需将条件中字母表示的数值代入再判断,有时还需分类进行讨论,如:比较a + 4
与4 a 的大小。需要指出的是,在解选择题时,赋值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 2. 解:由已知得:11x < 22
x 2 1 1 17 ∴ < ,正整数解为 x = 1 代入方程,得:a = 2 ∴a 2 + 2 = 4 + = 例 3. 解:当 x ≠ 1a 4 4
1
时,两边消去 化简得: 2x > 2 ∴ x < 1 ∴不等式的解为 x < 1且 x ≠ 1
x +1
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一
定要改变方向,还要关注不等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例 4. 解:整理,得: (m 2)x < n + 3
3
石河子大学引航辅导半 内部资料
m 2 n + 3 n + 3 当 > 时,解为 x < 当 m < 2 时,解为 x > 当 m = 2 时,原不等式为
m 2 m 2
0·x < n + 3,此时 若n > 3时,则解为全体有理数 若n ≤ 3时,则不等式无解
不等式中所含非未知数的字母称为参数,解含字母系数的一次不等式要对参数进行讨论;含有参数的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总可以化为标准式ax > b (或ax < b ),对形如ax > b (或ax < b )的不等式:
当a > 0时,解为 x b> (或 x b b b< ) 当a < 0时,解为 x < (或 x > );当a = 0,b < 0时,
a a a a
不等式的解为全体实数(或无解)当a = 0,b ≥ 0时,不等式无解(或解为全体实数)例 5. 解:原不等
9 1
式整理得:(1 a)x > 9 当1 a = 0时,不等式无解 当1 a < 0时,解为 x < ,这与已知 x >
1 a 2
9 1 9 1
产生矛盾; 当1 a > 0时,解为 x > ,与 x > 一致; 故 = ,∴a = 17
1 a 2 1 a 2
注:由上例可得下面的结论:若不等式ax > b (或ax < b )的解为 x > t (或 x < t ),则 x = t 是其
x = 8 2k x > 0 8 2k > 0
对应方程ax = b 的根(且a > 0)。例 6. 解:方程组的解为 Qy = k 1

y > 0

k 1 > 0
k < 4
解得: ∴1<k<4 由于 k 为正整数 ∴k=2 或 3 例 7. 分析:用含一个字母的代数式
k > 1
2y + z = 5 3x
表示 S,并确定这个字母的取值范围,就可求得 S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由已知得:
y z = 2 x

7 4x x ≥ 0
y = x ≥ 0 3 S 2x 7 4x 1 x

∴ = + = x + 2 7 4x 解得: 由 y ≥ 0得不等式组 ≥ 0
z 1 x= 3 3 3 3 z ≥ 0 1 x
≥ 0 3
解得:0 ≤ x ≤ 1 ∴2≤S≤3 所以,S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 5
注:含多个变量的问题称为“多变元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通过消元,将多元转化为一元。
1 1 1 1
【试题答案】1. < < 2. A = B 3. 9 ≤ m < 12 4. a > 1992 5. x < 6. m=1 或 m=3
c b a ab 4
第七部分 列方程求解(略)第八部分 简单的面积问题
1
例 1. 解:阴影部分可以看作是 圆面积加上小正方形的面积和△AOF 的面积,再减去△EFC 的面积。
4
例 2. 解:设△AGE 面积为 x,△FBG 的面积为 y
1
∴ S 1 25圆 = ×π × 25 = π =19.6254 4 4 QΔAGC与ΔGCD同高,△ABG 与△BGD 同高
S正方形EBOF = 9
1 同理,△AFG 与△AGC 同高,△BFG 与 BGC 同高 SΔAOF = × (5 3)×3 = 32 x + 35 84 + y=
1 ∴
30 40 x = 70
又Q S = × (5+ 3)×3 =12 ∴ ∴ S Δ ABC = 315ΔFEC 2
84 y
=
y = 56
x + 35 70
∴19.625 + 9 + 3 12 =19.625
4
石河子大学引航辅导半 内部资料
∴ AE = CE ∴ SΔAEG = SΔGEC = 3,∴ SΔADC = 10
例 3. 解:QE是AC中点 Q BD = 2DC,高相等 例 4 解:将这个图形补上四
Q高相等
∴ SΔABD = 2SΔADC = 20
∴ SΔABC = 30
Q S大正方形 = 13,S小正方形 = 1
∴ AB = 5
个 全 等 的 直 角 三 角 形 ∴4S 三角形 = 12,∴ S直角三角形 = 3 Q AE + ED = 5,ED AE = 1
∴ S ABCD = 8 × 3+1 = 25
∴ AE = 2,ED = 3 1 ∴S = 4,∴S = 2
例 6 解:Q S = 1 平行四边形ABCD ΔACB
∴23 + 33 4
平行四边形ABCD
= 35 QSΔBCE = SΔAEC = 1
∴ AB = 2 AE ∴ E , 是中点 3 1 3 7
Q S ΔBCE = 2S ΔCDF ∴ AF = AD4 ∴SΔCEF = S平行四边形ABCD SΔBCE SΔCDF SΔAEF =4 1 =
S 1∴ = A E B
2 4 4
ΔCDF 2
Q S = 2 S,∴ ΔCDF 1 ΔADC = S ΔADC 4 F
D C
F
例 7. 解:分别连结 AE、DC、FB QΔEFA与ΔACE 等底同高
A
B C E
∴ SΔFAE = SΔACE
D QΔABC与ΔACE等底同高
∴ SΔABC = SΔACE = 1
同理SΔABF = SΔFBD = SΔBDC = SΔDCE = 1【试题答案】
1. 选 B ∴ SΔDEF = 7。
2. S = S + S + S A E B 提示: 3 2 7 8
Q S3 + S1 + S6
= S3 + S4 + S 3. 解: 5 F
= S1 + S 2 + S7 + S6 + S
8 4. 27 + 8 = 35 D C
∴ S1 + S 2 + S7 + S6 + S8 解:补上四个相同直角三角形
= S1 + S3 + S6
∴ S 2 + S7 + S8 = S3 Q13 1 = 12
∴12 ÷ 4 = 3 b
S = 24 +1 = 25 a a a a a 4b 大
a a a a
∴边长和为 5
b
∵差为 1,∴为 2 和 3。 2 b 2b
c
5. 提示:连结 MN
2b c 2b
1 2(a + b) 1 a a a a
①= a + a πa
2
2 3 4
5
石河子大学引航辅导半 内部资料
1 a a + b = + b 1 πb2 5 π 1 π② ∴ S① + S② =
a 2 + b2 + ab
2 3 4 6 4

6 4
D M C
a-b
① ②
K
A a N b B
Q S平行四边形ABCD = 4 = 2SΔEBC
∴ AB = 2 AE,∴ E是中点
6. 解:连结 ED、AC 1
Q SΔAED = 1,SΔADC = 2,SΔCFD = 2
∴ SΔAFC = 1.5
∴ AF = 3FD
∴F 为四等分点
1 3
∴ S 1 3 7ΔFDE = ,∴ SΔAFE = 4 4 ∴ S
ΔCEF = S平行四边形ABCD SΔBCE SΔCDF SΔAEF = 4 1 =2 4 4
第九部分 总复习题(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