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 第2节 电解质(第1课时)
1. 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 理解电离的定义和电离的条件。
3. 理解酸、碱、盐的含义及其电离方程式书写。
探究下列物质能否导电:
①酒精水溶液 ②蔗糖水溶液 ③NaCl固体 、
④氯化钠溶液 ⑤ NaOH溶液 ⑥盐酸【实验探究1】注意:
1.电极插入液体内的深度要基本一致。
2.每次做完导电实验要先用蒸馏水洗净两碳棒,
再用纸擦干后方可进行下一次实验。根据刚才的实验思考这些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能导电?不亮不亮不亮亮亮亮不导电不导电不导电导电导电导电 和熔融电解质非电解质BaSO4(固体)一、电解质及其电离⒈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乙醇、蔗糖等都是非电解质)在 或 能够
导电的 。 在 和 都不能
导电的 。水溶液里 熔融状态下化合物水溶液里 熔融状态下 化合物××√××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1)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 )
(2)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
(3)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
(4)AgCl难溶于水,它属于非电解质。( )
(5)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一定能导电。( )
(6) CO2、NH3、SO3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 )
(7)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融化状态下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
⑸ 此类化合物溶于水生成其它物质是溶质在导电。所以本身不是电解质。⑷水溶液或熔化状态,只要满足一个条件即可。⑶不能根据化合物的溶解性来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盐属于电解质。⑵ 溶液属于混合物,而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溶液里的溶质可以是电解质。
⑴ 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认知提升练习2.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能够导电的是 。
①NaCl固体 ②盐酸 ③C2H5OH ④Ca(OH)2
⑤BaSO4 ⑥ Fe ⑦蔗糖 ⑧熔融的NaCl②⑥⑧①④⑤⑧③⑦ 二、电解质的电离练习3. 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 )
A. Cu B. 盐酸溶液
C. 熔融烧碱 D. 固体氯化钾D电离的条件 酸 发生电离。
碱和盐 发生电离。溶解于水时 在溶解于水和受热熔融时2.电离方程式 = H + + Cl- = Na + + OH- Na + + Cl- NaClNaOH=HCl 书写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 硫酸, 硝酸;
2.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钡;
3. 硫酸铜, 氯化钡,氯化铵。试一试 你能行
金氨属根离离子子 酸 根离子NaHSO4=Na+ + H+ + SO42 –?
练习5.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 Al2(SO4)3 = 2Al3+ + 3SO42-
B. HCl = H+ + Cl-
C. Ba(OH)2 = Ba2+ + 2OH-
D. Na2CO3 = Na+ CO32-D【实验探究2】25mL 0.1mol/L盐酸和醋酸导电能力一样吗?导电能力____导电能力____弱强(部分电离)(全部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里
是否完全电离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强酸(HCl、H2SO4、HNO3等)
强碱(NaOH、KOH、
Ca(OH)2Ba(OH)2)
盐 (NaCl、 NaHCO3、AgCl等)弱酸(H2CO3、CH3COOH等)
弱碱(NH3·H2O、Fe(OH)3等)
水 = H + + Cl- HCl电离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化合物在水溶液里
或熔融状态
下能否导电 电解质
(酸、碱、盐) 在水溶液里
是否完全电离电离方 程式 非电解质
(蔗糖、乙醇等)小结1. A 2. C 3.C 4.B 5. C 6.D
7. (1)
(2)
(3)Ca(OH)2 = Ca2+ + 2OH-(NH4)2CO3 = 2NH4+ + CO3 2-HNO3 = H+ + NO3-当堂练习( 4 )NaHSO4 = Na+H+ +SO42- 谢 谢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第2节 电解质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 理解电离的定义和电离的条件。
3. 理解酸、碱、盐的含义及其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学习重点、难点】: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合作探究】
探究对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是否导电(填导电或不导电)
①酒精水溶液
按下电源后,一边按住电源一边将碳棒插入烧杯内, 观察指示灯是否变亮。判断溶液是否导电。
②蔗糖水溶液
③NaCl 固体
④NaCl溶液
⑤NaOH溶液
⑥盐酸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实验探究1】探究下列物质的导电性
【思考】1.根据刚才的实验思考这些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能导电?
电解质: 在 或 能够导电的 称为电解质。
都是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 和 都不能导电的 称为非电解质。
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
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 )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
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
⑷ AgCl难溶于水,所以它属于非电解质。( )
⑸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一定能导电。( )
⑹ CO2 、NH3 、SO3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 )
⑺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融化状态下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
练习2.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能导电的是
NaCl固体 ②盐酸 ③C2H5OH ④Ca(OH)2 ⑤BaSO4 ⑥ Fe ⑦蔗糖 ⑧熔融的NaCl
【思考】 1. 以上导电的物质,导电的原理相同吗?
2. NaCl固体不导电而溶于水或者受热熔融之后为什么能导电?
二、 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
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融化时,离解成能够 的过程。
电离的条件 。
酸在 下电离,碱或盐在 电离
练习3. 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 )
A.Cu B.盐酸溶液
C.熔融烧碱 D.固体氯化钾
2.电离方程式
练习4. 写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硫酸, 硝酸;
2.氢氧化钾, 氢氧化钡;
3.硫酸铜, 氯化钡, 氯化铵
练习5.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 Al2(SO4)3 = 2Al3+ + 3SO42-
B. HCl = H+ + Cl-
C. Ba(OH)2 = Ba2+ + 2OH-
D. Na2CO3 = Na+ +CO32-
三、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实验探究2】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盐酸和醋酸导电能力
探究对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25mL 0.1 mol/L盐酸
将电源、溶液、灯泡连接成闭合回路,观察灯泡亮度,判断溶液导电能力。
25mL 0.1 mol/L CH3COOH溶液
【思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什么有关?根据导电能力电解质又可分为?
电解质根据在 是否 ,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常见强电解质,如 ;弱电解质如 ,其电离方程式中“=”要用“”代替。
【本节收获】
当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电离
B.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强弱
C. 酸、碱和盐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 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2.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
A. KClO3溶液 B. 液态HCl C. KCl溶液 D. NaCl晶体
3.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A. NaCl B. 酒精 C. H2SO4 D. KCl
4.BaSO4在熔化状态能导电,其本质原因是( )
A.是电解质 B.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C.存在电子 D.存在离子
5.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醋酸 B.NH3·H2O
C.AgNO3 D.H2O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MgSO4 = Mg2+ + SO42- B. Ba(OH)2 = Ba2+ + 2OH-
C. H2SO4 = 2H+ + SO42- D. NaHCO3 = Na+ + H++CO32-
7.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Ca(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H4)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N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aH 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1. 课下搜索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与电解质有关的例子,写一篇论文。
2.完成练习册本相应习题。
第2节 电解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 理解电离的定义和电离的条件。
3. 理解酸、碱、盐的含义及其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质疑”、“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2.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电离及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强化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探究氯化钠溶液或者熔融的氯化钠导电的原因。
掌握电离定义及其条件。
练习电离方程式。
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强弱电解质。
【引入】这些饮料大家喜欢喝吗?你注意这些字了吗?那什么是电解质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第2节 电解质
【投影】教学目标
【过渡】接下来我们依次探究下列物质的导电性。
【投影】导电实验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演示导电实验器的使用。
【实验探究1】探究下列物质的导电性
试剂: ①酒精水溶液 ②蔗糖水溶液 ③NaCl固体
④氯化钠溶液 ⑤ NaOH溶液 ⑥盐酸
【思考】根据刚才的实验思考这些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能导电?
【讲解】固体物质除了在水溶液判断是否导电还可以在熔融状态下判断,Ba SO4固体应该在什么条件下判断呢?
【过渡】以上这些物质从物质分类上属于什么?初中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这节课我将从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请学生回答定义及定义中的关键词
【提问】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前提是什么?如何判断该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
【练习】
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或“√”)
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 )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
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
⑷ AgCl难溶于水,所以它属于非电解质。( )
⑸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一定能导电。( )
⑹ CO2 、NH3 、SO3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 )
⑺蔗糖、酒精在水溶液和融化状态下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
练习2.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能导电的是
NaCl固体 ②盐酸 ③C2H5OH ④Ca(OH)2
⑤BaSO4 ⑥ Fe ⑦蔗糖 ⑧熔融的NaCl
【思考】1. 以上导电的物质,导电的原理相同吗? 练习2中的金属铁为何能导电呢?
2. NaCl固体不导电而溶于水或者受热熔融之后为什么能导电?
【投影】氯化钠溶于水的动画
【讲解】氯化钠固体虽然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理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过渡】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电离
【板书】二、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
【投影】电离的定义及电离的条件
【讲解】酸在溶于水时电离,碱或盐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导电。
【练习】
练习3. 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 )
A.Cu B.盐酸溶液
C.熔融烧碱 D.固体氯化钾
【过渡】像氯化钠电离产生离子的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板书】2.电离方程式
举例:HCl = H+ + Cl-
NaOH= Na+ + OH-
NaCl = Na+ + Cl-
【练习】
练习4.写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硫酸, 硝酸;
2.氢氧化钾, 氢氧化钡;
3.硫酸铜, 氯化钡, 氯化铵
【思考】根据练习4如何定义酸、碱、盐?
【练习】
练习5.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 Al2(SO4)3 = 2Al3+ + 3SO42-
B. HCl = H+ + Cl-
C. Ba(OH)2 = Ba2+ + 2OH-
D. Na2CO3 = Na+ +CO32-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导电,导电能力相同吗?我们接下来探究一下。
【实验探究2】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盐酸和醋酸导电能力
探究对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25mL0.1 mol/L盐酸
将电源、溶液、灯泡连接成闭合回路,观察灯泡亮度,判断溶液导电能力。
25mL 0.1 mol/L CH3COOH溶液
【思考】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什么有关?
【过渡】那为何浓度相同的两种酸,离子浓度不同呢?这是因为电离程度不一样,电解质按在水溶液下是否完全电离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常见的强电解质有?弱电解质有?
【总结】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用 “=”,弱电解质用“/”代替。
【投影】醋酸和氨水的电离方程式。
【本节收获】
对课堂探究实验充满兴趣,跃跃欲试。
学生汇报灯不亮,溶液是否导电
思考,回答
聆听,记忆。
学生阅读定义,找出关键词。
聆听,思考,回答。
练习,自己总结。
根据刚才的总结,进一步加强练习
思考并回答:不相同
思考并观看氯化钠溶于水的动画,认识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实质。
聆听并明确固体不导电的原因。
阅读电离定于及电离的条件。
完成讲义的填空。
完成练习。
聆听,记忆。
练习并批改后总结。
思考并回答。
完成练习。
思考并讨论。
观看实验。
思考,回答。
思考,聆听,记忆并回答。
明确学习任务。
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热情、好奇,课堂实验探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通过讲解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的导电条件不一样。
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使学生明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是化合物。
在学生了解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含义后,要让他们明确“在熔融状态下和水溶液中是否导电”是对化合物进行分类的一种依据。
通过刚才总结的要点使学生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明确金属和非金属导电原理不同。明确金属导电是因为自由的电子。
以具体物质氯化钠为例,分析导电原因。
明确电离的定义及条件,以及酸、碱、盐在什么条件下电离。
巩固所讲内容。
通过练习促使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在电离的基础生进一步认识酸、碱、盐。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第 2 节 电 解 质
第1课时
日 照 市 岚 山 区 第 一 中 学
庄 光 云
教学反思
通过对案例“电解质”教学设计的实施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教学重难点能够突破,教学环节流畅有序,教学效果良好。本节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以及多个问题探究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认识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概念,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本节课循序渐进,衔接自然,环环相扣,学生对知识的认识逐步加深,如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折两个概念讲解时,先从水溶液中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然后通过加热固体硝酸钾的导电实验,引出熔融状态下也是电解质导电的条件之一。在探究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看到实验现象,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这比老师直接讲授效果要好很多。当然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启发学生思维,学生评价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