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信息
主题名称
认识计算机硬件
选题意图
计算机硬件是很难理解的理论知识,它相对抽象。所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可以很好的完成硬件的形象展示,加深学生对硬件知识的形象理解。
内容来源
山东教育出版社
初中信息技术
第一册
第2课
认识计算机的硬件
适用对象
七年级学生及进行学考复习的毕业生
教学目标
1、
通过视频,形象的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2、
通过学习视频和任务开展加深对冯诺依曼原理的认知。3、
建立完整了计算机硬件知识树。
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 ■课中讲解或活动 □课后辅导 □其他
(请简要说明你将如何使用该微课程)在初步讲解完冯 诺依曼原理后,通过微课帮助学生认识硬件。
知识类型
■理论讲授型 □推理演算型 ■技能训练型 □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 □其他
制作方式(可多选)
■拍摄 ■录屏 □演示文稿 □动画 □其他
预计时间
(不超过10分钟)10分钟
《认识计算机硬件》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
设计意图(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选择)
情景导入
描述我们眼中的计算机
视频学习及完成任务
通过观看学习视频了解理论知识及操作时间,开展与相关学习对应的任务。
硬件系统知识树建立
通过示例帮助学生回顾我们学了什么,通过任务延展让学生自主去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硬件知识树。
总结及点评学生学习情况
1、提供一个学生分享学习经验的平台;2、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准确的知识树建立。
设计亮点:(请你从教学方法、案例选取、媒体选择、互动设计、技术细节等方面来说明你的设计亮点,以便其他教师更好地关注微课程的设计细节,不超过300字。)本课虽然设计为一节微课,但是内容量却相当大,或许这样做是不妥当的。但这节课设计比较灵活,在使用本课时我既可以在一整节课中完整的使用它,也可以拿出一部分知识来进行使用。比如:可以使用它来讲解计算机外部组件的拆组、CPU的相关知识、存储器的相关知识。但是这些零散的知识都有一个共同的落脚点,那就是硬件是整体的。所以我又将他们进行了整合,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了展示,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构建,这是我希望课程能达到的效果。并不完全拘泥于某种形式,而是让学生对难于理解的知识产生争取的认知。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计划(请思考您将在教学中如何该微课程,不超过300字)这个课程的使用非常灵活,就像我前面描述的他可以拆开来讲某一个点,也可以合起来讲整个硬件。还可以当做复习课帮助毕业生重新认识硬件进行学考复习。但是我还是希望让学生在初中新接触信息技术时,能通过我制作的课程对计算机的硬件有一个“质变”的认识,不是简简单单的看见了,而是真真切切的看见了,并且实实在在的去操作了。比如:课下完成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拆组;课上观察老师对CPU、内存进行拆解。当然这些远远达不到我的预设,希望在未来条件允许时我能带着学生一起拆装整台电脑,那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什么是计算机硬件。
《认识计算机硬件》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 该文档用于告知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视频,形象的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2、 通过学习视频和任务开展加深对冯诺依曼原理的认知。3、 建立完整了计算机硬件知识树。
二、学习资源
(提示:可选项,如有其他相关资源请在此说明):利用网络搜索功能,扩展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参数的学习。
三、学习方法
(提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请在此处为学生提出微课程学习的具体要求或建议)通过自主探究视频,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视频的学习。视频中有明确的概念解说和探究任务,学生需要主动进行学习。
四、学习任务
(提示:请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测验或思考题列在此处)任务一:对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进行分类。课后扩展:拆组家中电脑的外部设备,并思考与学校电脑的异同。任务二:通过网络了解CPU的参数知识;冯诺依曼原理那两部分组成CPU。任务三:思考内存的分类及特性。任务四:建立存储器部分知识树。任务五:根据教师提供的样板,建立硬件部分知识树。
五、后续学习预告(可选):
分享和展示学生计算机硬件部分的知识树,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对硬件的看法和认识。
六、学习困惑
(提示:此处由学生填写)1、课程容量相对较大,整合硬件部分知识需要一定的听课基础。2、知识树的设计需要较好的office软件使用功底,老师应当适度指导。3、如果能提供一节课让学生自己拆解计算机,课程解效果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