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汪清六中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总分:100分
时量:120分钟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在答题卡与答题卷上作答,在此卷上作答不记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瞋目(chēn)
惩创
(chuàng)
忸怩(niú
ní)
B.
戍守(shù)
箕踞
(jījù)
扼腕(wàn)
刀俎(zǔ)
C.
婆娑(suō)
虐杀(nǜe)
浸渍(jìn
zì)
浮藻(zhǎo)
D.
叱咤(chà)
褴褛(lán
lǚ)
颓圮(pǐ)
横亘(gèng)
2.下列四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恶耗
怅廖阔
殒身不恤
桀骜锋利
B.愁怅
万户侯
暗然泣下
摘星揽月
C.河畔
沁园春
书生意气
妄自菲薄
D.编缉
有文采
绿树成阴
九霄云外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
惩创(惩治)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遗之千金(丢弃)
B.
弄堂(小巷)
山阿(山陵)
黯然(忧伤的样子)
C.
不恤(顾虑)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至陛下(皇帝)
D.
微漠(淡薄)
深味(深深地体会)
立仆(站起来又倒下)
4.下面古今异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物质上不富有)
B.约为婚姻
(男女婚事)
C.持千金之资币物
(礼品)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十分)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谦称的一项是(
)
A.乃请荆卿
B.仆所以留者
C.则虽欲长侍足下
D.吾不能早用子
6.从句式特点看,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
B.具告以事
C.金千斤,邑万家
D.竖子不足与谋
二、文言文阅读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邑)
B夫晋,何厌之有 (满足)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D亦去之。(离开)
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既东封郑
④又欲肆其西封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不同
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封”字也相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相同
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封”字也不同
9、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理由是(
)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
③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⑤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夫晋,何厌之有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④⑤⑥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翻译和默写
(15分)
10.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分)
(2)夫晋,何厌之有?(2分)
11.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句名篇的上下句。(每小题1分,共10分)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3)又前而为歌曰:“
,
。”
(4)真的猛士,
,
。
(5)惨象,
,流言,
。
三、诗歌鉴赏(6分)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2.李白的这两首诗歌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其中《独坐敬亭山》运用了
手法,《梦游天姥吟留别》则运用了
手法。(2分)
13.这两首诗歌的主旨有何不同?(4分)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一)阅读课内《包身工》片段,做14-16题.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14、说说第一自然段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其表达效果是什么?(3分)
答:
15、第三自然段描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这个情景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16、“篷头、赤脚,一边扣着纽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哪个字用得好,说说它的好处。(3分)
(二)课外阅读,做17-19题。
病
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话,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 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科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7.小说题为“病人”有什么深刻含义 (2分)
答:
18.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在电梯中重点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请具体加以概括。(3分)
答:
19.以“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一句结尾,有什么作用和意义?(2分)
答:
五、语言综合运用
(5分)
20.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后面题目。(2分)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
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里”,
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
经过逻辑推断,你认为肖像应该在哪个盒子里?
答:
21.
“感恩节”快到了,请给你的父母、老师、同学分别发一条短信息(共3分)
父母:
老师:
同学:
六、作文(4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女士,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的女邻居懒惰:“你看她衣服永远都洗不净,晾着的衣服总是脏的!”一天,一位朋友到她家做客,听见她的嘲笑,就仔细地观察,然后拿起一块抹布,把这位女士家窗玻璃上的污垢擦干净,然后说:“你再看看,对面的衣服还脏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要求:1.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A,
j1
Q"
|
n5
S'
~3.不少于800字。
4.卷面整洁,书写端正。
答题卡:
一、选择题(18分)
1
2
3
4
5
6
7
8
9
二、翻译和默写
(5分)
10.(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夫晋,何厌之有?
11.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句名篇的上下句。(每小题1分,共10分)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3)又前而为歌曰:“
,
。”
(4)真的猛士,
,
。
(5)惨象,
,流言,
。
三、诗歌鉴赏(6分)
12.
(2分)
13.(4分)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14、
(3分)
15、
(3分)
16.
(3分)
17.(2分)
18.(3分)
19.(2分)
五、语言综合运用
(5分)
20.
答:
21.父母:
老师:
同学: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B
6.A
7.A
8.D
9.D
(3)假如没有这个人的力量我不能达到今天这地位。
(4)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7A①把……当作边邑②满足③扩张④离开
8D(以:因为/把,用
封:把……当作疆界/疆界)
9D
10①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考察点:“东道主”,“行李”)②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考察点:“赐”;后半句的主语)
11.(1)层林尽染
百舸争流(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2.拟人
比喻/夸张/借代
13.《独坐敬亭山》描写山与人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悠闲恬适(答“孤寂”亦可)的心情。《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展现了诗人蔑视权贵、坚守气节的高傲。
14答:修辞手法是比喻、拟物,作者把包身工的住宿比作蜂房,形象生动地说明她们住房拥挤,把她们比作生物,又赋予她们动物蠕动的行为,物化她们,是比喻兼拟物的修辞。揭露她们悲惨的非人生活、更没有人格尊严的社会地位
15.答:它的作用是:说明包身工狭窄的住宿,恶劣的生活环境,起床时骚动不安的情景,表现她们劳累疲惫的形象和备受折磨后麻木、迟钝的精神面貌。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慨。
16.答:
“冲”字写出她们匆忙的动作,害怕挨打的恐惧心理。揭露批判带工老板的凶残。表达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包身工制度的愤慨。
17.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疗治。(2分)
18.三个场景:在电梯发出超载的警报时,“她”从人群中主动挤出,等下一趟;“她”主动帮助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只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并被有些人称作精神病人
19.照应“她的行为不太正常”的评价,(1分)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比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1分)
20.
在银盒子里。试题分析:因为金盒子上的话和铅盒子上的话是矛盾的,所以两句中一真一假。其次,三句话中至多只有一句是真话,所以银盒上的是假话。所以,画像在银盒里。
22、审题参考:自己的玻璃窗脏了,透过这样的窗户看任何东西恐怕都是脏的。自己的心灵晦暗了,那么看任何人都是污浊的,有问题的,甚至是邪恶的。同时告诉人们,当你说别人不是时,应首先反省反省自己。
这是一个比喻型题目。这里的窗子并非只是实指的窗子,而是有更深层面的意义,是非物质化的认识、修养类的窗子。隔着物质的窗子看世界有时会不很分明,不很清楚;隔着心灵上的窗子更会让心迷失方向。擦亮你的窗子,你会发现更为精彩的东西在闪闪发光。没有了过分的张扬,没有了过分的自信,我们可以微笑着看着周围的一切。
这个题目可以写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或缺点,可对于自己的问题或错误往往看不到,因此别让灰尘挡住了自己的视线,擦亮窗子可以使我们看清这个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检讨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别人。文章需要从这个层面展开,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正确立意】
1、擦亮心窗,不要嘲笑别人
2、反省自己,认清自己
3、先完善自己,再评价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