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置字体、字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一、设置字体、字号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 学 活 动
活动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文档的查找和替换
操作。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复习旧知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知
8分钟
上节课学习过如何查找和替换文字的内容,下面请一位同学完成下列的操作。(打开一篇已输入好的文章)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请看,这是《第一次煮饭》这篇文章设置文字格式前后对比画面。同一篇文章两种格式,你们认为哪一篇比较好?(出示范例)教师提出问题:后者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大家讨论一下。教师板书并揭示课题。
由一名学生操作,将过程演示给全体学生并口述查找和替换方法。纷纷发表意见观察、讨论,发表观察结果:(字的形状不同;字的颜色不同;字的大小不同;文字有边框和底纹等特殊效果)
教师将精心准备好的文稿样式在计算机演示起来,增强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介绍格式工具栏和A字体按钮中的命令设置字体字号
围绕目标整体感知讲授新课
12分钟
让学生想一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要在哪个菜单中进行呢?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格式菜单,格式工具栏也能帮我们完成。现在,大家观察一下格式菜单中A字体有哪些命令?格式工具栏中又有哪些按钮?教师讲解设置字体的具体方法,并将操作过程通过广播教学展示给全体学生。首先介绍利用格式工具栏对字体进行设置,然后介绍格式菜单和右键快捷菜单中的“字体”命令的使用方法。
学生回答问题单击格式菜单中A字体,观察有哪些命令。并将鼠标移到格式工具栏上,观察指标指向该工具按钮上时,屏幕显示的按钮作用。观摩操作,领会技巧
学生在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做出选择工具决定,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观察、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操作过程广播给全体学生,使学生能方便地观察全过程。同时注意与学生的沟通,掌握学生的接受情况。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信息处理的多样性。
教师演示:设置字号的方法,操作过程中故意给出错误的操作(没有选中文字而对文字字号进行设置)。
发现错误,提出解决方法。
通过设置“错误陷阱”,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反馈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因替老师纠错而兴趣大增,活跃课堂气氛。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品评比
课堂实践
18分钟
给出一篇文章由学生各自进行文字设置。完成后,请大家挑选出几篇比较好的作品展示给全体学生,评审出美化效果最佳的作品。
实践操作,挑选,评比。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学生间的作品评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课堂总结
2分钟
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交流心得体会
通过作品间的对比,让学生理解信息处理的多样性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判情趣和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