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筛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筛选的方法;2.掌握取消筛选的方法;3.掌握排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排序与筛选的区别;2.发挥主动性,敢于将课前的预习情况进行示范;3.用WWH法展开学习(WWH法是本人自创的一种学习法,WWH就是What-Why-How,通过WWH法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明白数据需要收集、统计、筛选、排序等才能更有效、更客观地说明事情;2.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明白环境保护事关每一个人,我们都应该一起努力。
2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空气质量与健康内容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设计的过程中,在确保学生对知识目标掌握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心和珍爱生命的情感。为此,课前精心准备了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及视频资料,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的资源,另一方面用来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实践证明,视觉上的冲击要比单纯的语言描述更能刺激一个人的神经。四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在一年的训练中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教师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示范,展示自学的成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通过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练习来掌握筛选和排序这两个知识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筛选、排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条件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并了解排序与筛选的区别。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视觉冲击,引发思考,进入课题。
播放《穹顶之下》截取视频,并让学生发表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想到什么和此时的感受?(2’)
学生观看视频后,认真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设计意图:引入空气质量、环保等事关每一个人的话题。同时也进入本课的课题。
活动2【讲授】二、了解实况,学习新知,付之行动。
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对目前我国空气质量问题进行了解,分析。
1.收集有效的数据。登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21世纪教育网zhb.查找我国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我们以国家86个重点城市作为统计对象)(2’)
学生边看老师或学生代表的操作,边复习如何在互联网中收集信息。
设计意图:将第三课的知识和第四课的知识串联起来,学习新知的同时复习旧知。
2.运用Excel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筛选。
提出:用之前教的WWH法(WhatWhyHow)来学习“筛选”。
首先需要明白:
什么是筛选?
为什么要筛选?
怎么筛选?
此部分可有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或教师讲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新知,尝试自我构建学习新知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活动3【活动】三、自学新知,积极展示。
活动1:根据课本上的示例,请预习较好的学生上台示范如何筛选出空气质量前10位的城市。
活动2:再请学生代表上台示范如何取消筛选。
设计意图:WWH法的运用。主要由学生来示范学习,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一年的有意训练,四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根据课本上的示例去操作没有太大的问题,即便是新知识,教师也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当小老师进行示范,只需对一些细节部分进行补充说明。
活动3:所有学生一起跟着刚才学生代表的操作完成课本28页第一部分的练习。(13’)
教师巡堂,发现问题,教师或小组组长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
知识点细节补充:被筛选出的数据的行号和“AQI指数”右下角的都是呈现蓝色。(2’)
活动4【讲授】四、WWH法的再次运用
3.运用Excel对收集到额数据进行排序。
什么是排序?
为什么要排序?
怎么排序?
活动5【活动】五、小组合作,展现风采。
(1)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探索如何排序,尝试成功后,举手示意。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示范如何排序。
(2)根据排序的结果,完成填空。(15’)
设计意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相互协作的能力。
活动6【活动】六、环保问题,关系你我,一起行动。
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筛选、取消筛选、排序的方法;了解排序和筛选的区别。(3’)
播放1分钟小视频,唤起孩子们们的环保之心,提倡孩子们和家人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地球。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巩固知识。
四、布置课后练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