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编辑图文并茂的幻灯片
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经过长时间自主探究学习的体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在协作学习环境下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具备了的文字录入能力,初步掌握了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学习Word应用软件的相关迁移,对PPT有一定的熟识度,为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2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点拨导引,自主探究——归纳整合,提升认识——自主创作,拓展延伸来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不受时空限制,异质同组的学习伙伴能上网浏览、欣赏点评同学的作品。教师则通过平台对各小组进行检查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协作式教学模式无疑为学生提供一个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学习环境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合作环境。较好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给幻灯片设置背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认知能力和与人合作的团体意识;
2、提高学生对已有信息加以整合和创造性运用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在实践中大胆探究、创新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给幻灯片设置背景的方法。
难点:
“忽略母版的背景图形”复选框的灵活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
知识进行创作实践的能力。
5学法指导
以“学为中心”,在“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亲自实践,探究创造”,就能成为走在老师前面的探究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6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有以下体会:
1、本课创设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创新的学习环境。本次课主要出现了三次大的互动高潮:第一次出现在学生独立探索中遇到问题时,第二次集中在协作小组内的作品交流时,第三次爆发在各组作品汇报、交流中。每一个学生可以代表个人或小组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分享集体的智慧,这种来自同辈的支持和关注,促进学生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促进合作创新。
2、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对网络环境、学生信息技能要求比较高,如果没有平时探究性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应用基础,要完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难以想象的。
3、时间的分配上考虑不够周密,所以作品的欣赏和点评不够细致具体,感觉流于形式了,只能通过论坛将这延伸到课外了。
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7.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明确任务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对诗猜谜大比拼”,看哪位同学能把其中一首古诗补充完整,并说出它所描写的是哪一处风景名胜,老师就带他们去那儿游览一番。
2、而后,再展示一组有背景和无背景的对比演示文稿,提请学生观察。找出异同点,随后给出本课任务。
活动2【活动】一、点拨导引,自主探究,大胆创新
1、学习“应用设计模板”设置背景。
【练一练】
(1)为空白幻灯片添加模板背景;
(2)新建带模板的演示文稿。
【想一想】通过以上学习,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利用[格式]——[背景]设置背景
深入学习:
(1)[忽略母版的背景图形]复选框会给背景设置带来多样性;
(2)【练习】以小组为单位给幻灯片设置背景。
【观察】小组其他成员的幻灯片与自己的异同。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想象创新
扩展延伸:
(1)用两种方法实现图片文件作背景。
(2)运用两种方法作背景有什么区别
2、对于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则请学生到前面来演示,展示各自的好方法互学互教,或在头脑风暴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潜能,实现问题解决。
活动3【活动】二、归纳整合,提升认识,形成结构
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一组“判断练习”,启发、引导学生归纳相关结论。
活动4【活动】三、自主创作,交流评析,拓展延伸
1、小组成员将各自作品上传到平台中。2、学生利用作品完成、提交的时间差,对已提交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及时跟进。3、组内作品完成后,在组长组织下,对小组作品综合评价,请小组推选能代表本组水平的作品,共同修改、准备发言稿,并上传作品参与班级竞争。4、集中展示每一个小组富有个性的作品。5、点评优秀作品并听取别组对作品的评价(意见来自当面或利用平台)。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作品最后提交。6、组织评选优秀作品。
活动5【活动】小结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如何给PPT设置多姿多彩背景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多观察思考、实践创新,更好地张扬个性、展现自我,让我们的未来也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