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成分的不同;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能根据实验方案进行试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2、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动手、大胆实验的学习习惯,逐步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
实验重点: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
实验难点:
学会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
实验用品:
仪器:四个集气瓶上面配套有四个玻璃片、酒精灯、火柴、水槽(里面装有水)、导管(塑料吸管)、木条、两个干燥的光滑玻璃片、污物槽
药品: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生命不息,呼吸不止,我们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呢?对,是空气。下列事例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呢?
1、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
;
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面附着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呢?这就是我们要探究的内容。教师板书课题: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作出猜想: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哪些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和原来相比,是变大还是变小呢?请同学们作出大胆的猜想。
【学生活动】猜想
设计实验:
【提问】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学生回答】设计实验
【教师活动】出示实验目标后,请同学们参照屏幕上给出的知识信息和实验器材,分组展开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讨论、设计、交流方案。
【演示实验】
(边讲边实验)这两个集气瓶中本来就盛有空气,盖上玻璃片,两瓶空气也就收集好了。
呼出的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是如何收集的。先在两个集气瓶中灌满水,盖上玻片后,将它们倒置于水槽中,将导管伸入瓶内,向其中吹气。当有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了。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集气瓶正放于桌面,这样一瓶呼出的气体就收集好了。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
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填写下表
探究内容
实验方法
现象
结论
二氧化碳
含
量
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空气瓶中石灰水
呼出气体瓶中石灰水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的
。
氧
气
含
量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空气瓶中的木条
呼出气体中的木条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
。
水蒸气
含
量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对比
空气中的玻璃片上
,呼气的玻璃片上
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比空气的
。
解释与结论:
【教师讲述】请同学跟着老师一起来说一说自己所填写的内容(教师配以课件展示)
【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变大,氧气的含量变小。说明呼吸过程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呼吸过程是化学变化。
拓展延伸:
【教师讲述】(呈现右图实物),用这种装置,也可以探究得出空气
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想一想,瓶内应该装什么药品?
药品装进后,又该怎样操作呢?
【学生活动】思考上述问题。
【教师提问】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途径。根据刚才的探究,你能归纳出科学探究通常包含哪些环节吗?(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
学以致用:
【呈现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屏幕上的问题。题目见课件。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布置作业:
三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但没有贴明标签,请你根据这节课上的收获,设计实验加以鉴别。
板书设计:
课题: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空气的成分
呼出气体的成分及含量变化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变多)
氧气
氧气(变少)
水蒸气
水蒸气(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