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学习要求: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假如我们在百度、谷歌中输入“中国最帅的人”点击搜索,你猜排在最前面的是谁呢?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二战后世界形势图观察图片,分析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二战后世界形势图 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红色是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绿色是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格局。首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了。除美国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其次,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亚洲建立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第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
——《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阅读材料,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形势?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有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
对新中国充满敌意,并遏制、孤立新中国。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关系,另建新的平等新交关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先清除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建交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平等互利外交关系基础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 “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对号入座以下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项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既要“独立自主”又要“一边倒”岂不矛盾?不矛盾。“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是维护“独立自主”的手段、策略。
“一边倒”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当苏联侵犯中国国家利益,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材料一:周恩来指出,“我们对外交有一个基本的立场,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
——《当代中国的外交》
材料二: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
材料三:1958年,毛泽东断然拒绝了苏联提出的有损中国主权的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中苏联合潜艇舰队的主张。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1、第一次建交高潮材料一: 1949——1950年各国与中国建交情况:
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1949.10.2)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波兰(10.7) ……
非社会主义国家 印度(1950.4.1) 瑞典(1950.5.9) 英国(1950.1.6)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
材料二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 ……任何一方受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 缔约国双方……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阅读材料,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主要是哪些国家?反映外交的什么特点?从材料可知中苏结盟具有什么重要意义?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意义: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有重要意义。国家: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 特点:一边倒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1、第一次建交高潮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1954年6月
周恩来访问印度1954年6月
周恩来访问缅甸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利;
和平共处。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最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它的提出使我国关于对外关系的方针、政策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完整和条理化从而成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标志。
——郝瑞庭《有关新中国外交的几个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对中国: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辟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体量规模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当今世界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国际文件所采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同和遵守。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2、对世界: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材料: 尽管西方大国都不同程度地对中国采取了敌视和排斥态度,但它们没有理由完全拒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为这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的界限,反映了国际关系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要求。……周恩来曾经指出:世界上不同制度的国家 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
——李爱华《邓小平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阐发》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结合材料说明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的外交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提出: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1、第一次建交高潮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日内瓦会议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P110第一段,总结出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目的、成果和意义。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3、日内瓦会议(1954年)①目的: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②成果:
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③意义: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
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日内瓦会议时的周恩来印度支那
音译自法文“Indochine”,表示位于印度与中国之间并受两国文化影响的区域。即法国殖民地在东南亚的一部分,其组成包括今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1、第一次建交高潮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日内瓦会议4、万隆会议 “这是人类有生以来第一次召开的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新亚洲和新非洲已经诞生了……”
——印尼总统苏加诺万隆会议(1955年 )结合材料和教材,说明这次会议参加国有什么特点?会议的议题是什么?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材料 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我们这两类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并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我们亚非国家,中国也在内,不论在经济上或是文化上都很落后。……”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补充发言阅读材料, 概括“求同存异”的“同”与“异”?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同:①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都要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万隆会议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
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
亚非会议
中国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
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7天的亚非会议的168个小时中,周总理只睡过13小时,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2小时。在那些不眠的时间里,他不是出席各种会议,就是与其他代表团进行交往活动…… ”
——中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感受伟人 “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 美国前总统夫人杰奎琳 “如果世上能多一些像周恩来一样的领导人,世界和平就有希望了。” ——印度印中友协会长 “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周恩来是我唯一的偶像!”
——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感受伟人国家利益国家性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国际环境 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50年1953年1954年1955年小结1.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学习反馈2、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限√学习反馈3.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胡志明所说的这次会议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C.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D.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习反馈4、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旧金山会议 D.26届联大 √学习反馈5.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A.日内瓦国际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学习反馈√6.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学习反馈√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