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三份打包)(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三份打包)(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1-01 09:20:34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习题课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成绩: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是(  )
A.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B.挪威峡湾海岸
C.塔里木盆地风蚀蘑菇的形成
D.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2.敦煌壁画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化和风蚀
D.水的溶蚀
  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地貌与①②③④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①
B.裂谷—②
C.沙丘—③
D.戈壁—④
4.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  )
A.①
B.②
C.③
D.④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右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之为“蛇曲”。据此回答5~6题。
5.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
6.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综合题
7.某大学地理系的同学,利用暑假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省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学生甲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    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活动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地区海拔最高的。”据此判断,属于学生乙绘制的是    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3)学生丙说:“这次我在同一个地方,冒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达40
℃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你认为学生丙绘制的是      、      两图。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    。主要是由    、    作用形成的。
  读我国西北某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回答8~9题。
8.该河流量、流速最小的时期是(  )
A.Ⅰ时期
B.Ⅱ时期
C.Ⅲ时期
D.Ⅳ时期
9.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断该城被遗弃的原因可能是(  )
A.战争破坏
B.瘟疫流行
C.水源不足
D.水土流失
10.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阅读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我国带来什么大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中,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 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2)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3)喜马拉雅山上     作用明显。
(4)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是    ,主要的自然资源有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成绩: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以流水和风力作用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说明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能够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加深对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
自学指导
一、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外力作用
(1)表现形式:风化、①     、搬运、②     、固结成岩作用。
(2)形成地貌:侵蚀地形、堆积地形。
2.流水作用
(1)侵蚀作用:冲刷坡面,使沟谷、河床加宽加深。(2)沉积作用:冲积扇、③     、河口三角洲。
3.风力作用
(1)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城堡。(2)④     :沙丘、⑤    。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
2.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改变
(1)合理措施:修筑⑥     ;填海⑦     ;建造⑧     ;植树⑨     。
(2)不合理措施:过度⑩     ;不合理    ;破坏     。
能力提升
1.外力作用的各种表现形式是孤立存在的吗
【提示】 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它们之间是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的统一过程。岩石风化易被侵蚀,而侵蚀作用又为新裸露在地表的岩石接受风化提供了条件。有了风化、侵蚀的产物才有被风、流水、冰川等动力进行搬运沉积的可能,而固结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又为风化、侵蚀提供了条件。
2.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是一回事吗
【提示】 不是一回事。地表或接近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的岩石,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力作用则指风的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风化作用中对岩石产生破坏的是相对静态的物质(温度、水、生物等),而风力作用中风是动态的。             
互动探究 读常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说出以上不同地貌形态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形成的主导性外力作用。
(2)喀斯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典型地貌类型有哪些 [提示:CaCO3+CO2+H2OCa(HCO3)2]
(3)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
[归纳总结]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出山口和河流中下游(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地区(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归纳总结]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改造的合理行为
平整田地、修筑梯田、挖河沟渠、填海造陆
人类对地表形态改造的不合理行为
毁林开荒、陡坡开荒、围湖造田
课堂练习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A.中游落差小      B.地转偏向力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
2.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为冲积扇地貌,此地形一般分布在    

(2)冲积扇是    
作用形成的。
(3)冲积扇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4)冲积扇组成物质的分布特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5)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使用日期: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2.理解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4.了解地质构造的概念,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了解火山、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自学指导:用10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P36-41上面,并完成以下基础知识填空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①     。
(2)表现形式:②     、岩浆活动、地震。
(3)影响: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盆地等。
2.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③     。
(2)表现形式:④     、侵蚀、⑤     、沉积、⑥     作用。
(3)影响:削低高山,填平盆地,使地表趋向平坦。
3.地形: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全球⑦     分成六大板块,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2)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或者挤压碰撞,或者彼此分离。
(3)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⑧     、海洋、海岭。
(4)挤压碰撞地区形成山脉、⑨     、岛弧。
(5)地球上海陆的分布,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平原的地貌格局,是     运动的结果。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概念:地壳运动留下的“     ”。
背斜成
(2)褶皱
向斜成
地垒成
(3)断层
地堑成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火山锥、火山口。
(2)地震:地壳断裂和错动。
 三、归纳总结                   
 1.地壳的变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火山喷发等
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削低高山,填平洼地,使地表趋于平坦
  2.板块运动
板块运动
对地表的影响
举例
板块张裂
常形成裂谷、海洋或海岭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碰撞挤压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俯冲带附近常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压向上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东亚岛弧链、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常形成巨大的山脉、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归纳总结]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图示
续表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断块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如渭河谷地、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四、当堂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质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
B.地壳始终在内、外力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
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D.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会占优势
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2~3题。
2.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属于(  )
A.欧亚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3.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
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生长边界
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消亡边界
4.根据右图判断,华山的形成是(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断层形成的块状山地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我国东北某地的自然风光(甲)及在周边所拾得的与该景观形成直接相关的代表性岩石(乙)的图片。读图,回答5~6题。
5.甲图景观是(  )
A.在火山口形成的天池
B.溶洞塌陷形成的天坑
C.地壳下陷形成的湖泊
D.岩石崩塌形成的堰塞

6.乙图岩石(  )
A.可能为石灰岩
B.上升冷凝而成
C.可能为变质岩
D.具有层理结构
二、综合题
7.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   。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③处的地形属于    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双选)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
A.渭河平原
B.长江三峡
C.吐鲁番盆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填代号)处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
  读某种地形示意图,回答8~9题。
8.判断图中甲地原来的构造是(  )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海沟
9.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排列应为(  )。
A.乙、丙、丁
B.乙、丁、丙
C.丙、乙、丁
D.丙、丁、乙
10.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A.   ,C.   。
(2)在地貌上B表现为    ,其成因是                   。
(3)我国的汾河谷地按成因划分属于图中的    处地貌。(填字母)
(4)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地铁隧道的工程选址应定在A、B两处中的      处,理由是                            。
(5)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那么石
( http: / / www.21cnjy.com )油一般储存于A、B两处中的    处,它能够大量保存石油的原因是                         。
11.在高一(三)班刘明同学的家乡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出露地面的煤层,如下图中的C、D、E处。刘明想帮钻井队选择煤井的位置,并进行了调查研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为确定钻井位置,他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必要材料
为确定A、B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他应做哪些工作
根据图中岩层的倾斜弯曲状况,能确定A处是背斜吗
(4)在实地考察过程中,他在图示岩层中都发现了化石,如下图。他能据此确定岩层的新老关系吗
(5)根据调查研究,他最终将钻井的位置选在了A处。仅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合理吗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