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Ⅰ(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
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依赖的信息分子是( )
A.钠离子 B.钾离子
C.神经递质 D.局部电流
答案:C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
A.大脑 B.小脑
C.脑神经 D.脑干
答案:C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
A.双向传递 B.单向传递
C.终止传递 D.反向传递
答案:B
4.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
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
C.分泌物 D.突起
答案:D
5.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
A.内正外负、外正内负 B.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C.外正内负、外正内负 D.外正内负、内正外负
答案:D
6.足球运动员踢球的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答案:B
7.下列两种激素之间具有拮抗作用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答案:A
8.下列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垂体 B.肠腺
C.卵巢 D.甲状腺
答案:B
9.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都是小分子物质
B.激素对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C.激素参与的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
D.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
答案:D
10.下列结构中可以存在突触的是( )
①一个神经元内 ②树突→轴突 ③轴突→树突 ④轴突→细胞体 ⑤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内 ⑥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
A.③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④⑤⑥
答案:A
11.下列关于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外为负电荷
D.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答案:D
12.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
B.反射活动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C.体温调节与神经系统无关
D.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D
13.成年大白鼠的某腺体被摘除后出现了行动呆滞、精神萎靡、代谢耗氧量下降和产热量减少等现象,被摘除的腺体最可能是( )
A.肾上腺 B.睾丸
C.甲状腺 D.胸腺
答案:C
14.不同激素的作用方式有一些共同特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激素作用特点的是( )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通过导管运输
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答案:C
15.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B
二、单项选择题Ⅱ(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
16.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B.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要比在突触间传递的速度快
解析:静息状态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兴奋时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而膜外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电信号)要比在突触间传递(化学信号)的速度快。
答案:C
17.下列激素中,既能促进机体某些部位的活动,又能抑制另外一些部位活动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的控制,同时它也属于反馈调节,当分泌过多的时候,也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
答案:C
18.关于兴奋的传导,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兴奋使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兴奋部位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D.突触小体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答案:D
19.如果某患者支配右手的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分完整,则( )
A.针刺左手不会发生缩手反射
B.针刺右手会发生缩手反射
C.针刺左手不会感觉疼痛
D.针刺右手会感觉疼痛
解析:患者支配右手的传出神经受损,只影响右手肌肉的收缩,不影响感觉。
答案:D
20.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下列对于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递质通过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B.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递质不能最终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解析: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其传递是单向的,只能通过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答案:A
21.蝌蚪发育成青蛙与甲状腺激素密切相关,如果垂体被完全破坏,蝌蚪就不能正常发育为青蛙,原因是( )
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不能运输到靶器官
D.下丘脑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分级调节,如果垂体被完全破坏,则不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A
22.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解析: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不起催化作用,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酶。
答案:B
23.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甲
-
-
-
乙
+
-
-
丙
+
+
-
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
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B.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D.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答案:A
24.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解析:当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应的酶所破坏,这对于机体来说非常重要,否则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将连续发挥作用,神经将持续处于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
答案:B
25.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解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同时,A错。
答案:A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至3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未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得1分)
26.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B.神经纤维兴奋时产生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突触后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前膜
D.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答案:BCD
27.下列腺体能分泌激素的有( )
A.垂体 B.甲状腺
C.性腺 D.大脑
答案:ABC
28.在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的分级调节中,直接参与的内分泌腺主要包括( )
A.下丘脑 B.垂体
C.甲状腺 D.胰岛
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此过程中胰岛没有直接参与其中。
答案:ABC
29.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是信息分子
B.激素是有机分子
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D.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解析:激素不参与细胞代谢,激素会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起调节作用。
答案:ABD
30.一个幼儿垂体受到损伤,可能引起( )
A.抗寒能力减弱 B.血糖升高
C.生长发育迟缓 D.尿量增多
解析:幼儿的垂体受到损伤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使尿量增多。生长激素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减少,使幼儿的生长发育迟缓,体温调节中也会因甲状腺激素的减少而受影响。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共同影响的结果,胰岛素的分泌不受垂体调控,血糖是否升高与垂体关系不大。
答案:ACD
课件105张PPT。学业水平测试(生物)专题十二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垂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