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 实验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Ⅰ(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
1.小刘同学用双缩脲试剂对豆奶饮料中的某种成分进行检测,该成分是( )
A.蛋白质 B.葡萄糖
C.脂肪 D.核酸
答案:A
2.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梨汁中含有( )
A.淀粉 B.蛋白质
C.还原糖 D.脂肪
答案:C
3.为了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甲基绿试剂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果应该是( )
A.细胞质呈红色 B.细胞不被染色
C.细胞核呈绿色 D.细胞核呈红色
答案:C
4.下表为小魏用吡罗红甲基绿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及其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原因分析
A
红色弥散区
DNA散布于整个细胞
B
绿色弥散区
RNA散布于整个细胞
C
红色圆斑
RNA存在于细胞核
D
绿色圆斑
DNA存在于细胞核
答案:D
5.(2016年6月·广东学考)进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时,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然后转换到高倍镜观察。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 ④在低倍镜下将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A.①→⑤→③→④ B.④→①→③→⑤
C.⑤→③→②→④ D.④→③→⑤→②
答案:D
6.观察黑藻叶片的叶绿体时,应该( )
A.用健那绿染色,以便于观察
B.直接使用高倍镜,方便仔细观察
C.保持装片有蒸馏水,避免叶片干燥
D.保持装片有生理盐水,避免细胞涨破
答案:C
7.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绿色颗粒,还可以看到这些绿色颗粒在流动,因为( )
A.使用了高倍镜 B.细胞在运动
C.细胞内有中心体 D.细胞质在流动
答案:D
8.小张进行“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如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随温度升高,酶活性不断上升
B.随pH下降,酶活性不断升高
C.最适温度为T,最适pH为X
D.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但不受pH影响
答案:C
9.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适宜的实验材料是( )
A.菠菜叶片 B.洋葱鳞茎
C.马铃薯块茎 D.番薯块根
答案:A
10.(2014年6月·广东学考)小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与线粒体,正确的是( )
A.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红色
B.无需染色,可直接观察叶绿体
C.与线粒体相比,叶绿体体积较小
D.观察线粒体时,需先加热固定细胞
答案:B
11.(2016年6月·广东学考)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可以生存
B.培养液中加入葡萄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物质
C.发酵过程中持续通入氧气可以提高酒精产量
D.发醇产生的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C
12.(2015年6月·广东学考)“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被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成红色的细胞部位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液泡 D.高尔基体
答案:B
13.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发生质壁分离时所观察到的细胞是( )
答案:A
14.“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慢和最快的色素分别是( )
A.叶绿素a、叶黄素 B.叶绿素b、叶黄素
C.胡萝卜素、叶绿素a D.叶绿素b、胡萝卜素
答案:D
1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中,滴入过氧化氢酶的试管内,气泡产生的情况和卫生香燃烧的情况分别是( )
A.产生的气泡多、燃烧得不猛烈
B.产生的气泡多、燃烧得猛烈
C.产生的气泡少、燃烧得不猛烈
D.产生的气泡少、燃烧得猛烈
答案:B
二、单项选择题Ⅱ(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
16.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是( )
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B.菠菜叶肉细胞
C.洋葱根尖细胞
D.菠菜根毛细胞
解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A错误;菠菜叶肉细胞富含叶绿体,可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B正确;洋葱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C错误;菠菜根毛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作为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D错误。
答案:B
17.通过“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可以看出,细胞越大,则( )
A.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的
B.表面积就越小
C.相对表面积就越大
D.细胞核DNA含量就越高
解析:细胞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A正确;细胞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表面积除以体积),BC错误;细胞核DNA含量不变,D错误。
答案:A
18.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不染色就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辩认出来,是因为叶绿体( )
A.显蓝色 B.由单层膜构成
C.显绿色 D.由双层膜构成
解析:叶绿体显绿色,因此不染色在高倍显微镜下也能辨认出来,A错误,C正确;叶绿体由双层膜构成,B错误;叶绿体由双层膜构成,但这不是其不染色也能在高倍显微镜下被辨认出来的原因,D错误。
答案:C
19.(2014年6月·广东学考)关于“观察DNA和RNA在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B.RNA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C.8%盐酸使细胞膜保持稳定
D.甲基绿使细胞核染成绿色
答案:D
20.(2015年6月·广东学考)通过“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可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是随细胞体积增大( )
①物质运输的效率降低 ②物质运输的效率升高 ③细胞相对表面积增加 ④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会逐渐减小,物质运输效率会随之下降。
答案:B
21.某小组进行“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正确的操作是( )
A.生态瓶内是无菌环境
B.生态瓶放置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中
C.每天定时打开瓶盖通气
D.每小时记录一次瓶内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解析:生态瓶内物质要尽可能循环利用,但能量必须由外界提供,即给予充足的光照。
答案:B
22.“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该实验叫作( )
A.对比实验 B.对照实验
C.验证实验 D.模拟实验
解析:对照实验是为了让实验对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参照物而设定,如在此探索实验中增加一个插条不使用生长素,让其成为空白对照实验。而验证实验是已经有了结论,通过进一步实验证明其正确性。模拟实验是用生物体进行实际操作不太方便或不够直观而通过其他方式模拟来进行,如在高中生物中常见的就有“模拟血糖调节”、“模拟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等实验。本实验所有插条使用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再观察对比其生根的状况,属于对比实验(其内也含有对照实验——相互对照)。
答案:A
23.研究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通常用的统计方法是( )
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
C.目测估计法 D.记名计算法
解析:在丰富度研究调查中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如果个体较大、数量较少常用记名计算法。
答案:D
24.如果生态缸中腐生的微生物数量太少,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生物是( )
A.分解者 B.生产者
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
解析:腐生的微生物数量太少就不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首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能利用无机物的生物——生产者。
答案:B
25.下列实验试剂或材料与其实验名称不相符的是( )
A.丙酮——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B.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碘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所以无法观察到有丝分裂的过程。
答案:D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有2至3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未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得1分)
26.在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不包括( )
A.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结果
B.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
D.滤纸条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
答案:ABD
27.菠菜叶片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下列哪些实验适宜用菠菜叶片做实验材料( )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
B.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D.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
答案:BD
28.下列生物材料适用于作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有( )
A.葡萄糖溶液 B.花生匀浆
C.牛奶 D.梨汁液
答案:AD
29.下列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密度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森林公园中野兔的种群密度
C.用抽样检测法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
D.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答案:BC
30.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 )
A.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B.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答案:AD
课件108张PPT。学业水平测试(生物)专题十六 实验专题大 小 浅 深碘液 不变蓝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