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6·广州学考模拟)近代以来,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冲击最主要体现在( )
A.中国的大门已完全打开
B.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C.传统的经济结构遭到冲击
D.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答案:C
2.(2016·汕头学考模拟)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A.土地国有代替私有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民族工业开始萎缩
D.开始了对外经济交往
答案:B
3.(2016·茂名学考模拟)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的对唱词:“(女)你耕田来我织布,(男)我挑水来你浇园。”唱词中所反映的经济形态在我国开始逐渐解体是在( )
A.16世纪中期以后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90年代
答案:B
4.(2016·韶关学考模拟)一个美国人曾发表文章抨击说“中国贸易是一种垄断贸易;广州,是一个帝国对外垄断贸易的港口;行商是地方的垄断者……”西方打破这一状况始于( )
A.16世纪初期 B.18世纪晚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期
答案:C
5.(2016·惠州学考模拟)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设立农工商总局
答案:B
6.(2016·茂名学考模拟)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抵制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发展资本主义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答案:D
7.(2016·惠州学考模拟)在中国近代有一位被称为“东方的俾斯麦”的人物,他提倡“自强”“求富”;开办近代企业,设立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并且还亲自到德国拜访过俾斯麦。这个人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答案:B
8.(2016·中山学考模拟)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遇到的困难,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各项属于这批企业的是( )
A.轮船招商局 B.安庆内军械所
C.江南制造总局 D.上海发昌机器厂
答案:A
9.(2016·清远学考模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于(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明朝中后期
C.民国时期 D.20世纪初期
答案:A
10.(2016·江门学考模拟)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答案:D
11.(2016·湛江学考模拟)他是晚清状元,主张实业救国,甲午中日战争后,他愤而辞官从商,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位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 B.张謇
C.李大钊 D.鲁迅
答案:B
12.(2016·广州学考模拟)据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答案:D
13.(2016·佛山学考模拟)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C
14.(2016·汕尾学考模拟)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体现了中西合璧特点的是( )
A.中山装 B.四合院
C.西装 D.花轿
答案:A
15.(2016·汕头学考模拟)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 )
A.《新青年》
B.《申报》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D.《万国公报》
答案:B
16.(2016·江门学考模拟)“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形容了近代某新事物对中国民众生活的影响。该新事物是( )
A.铁路运输 B.轮船水运
C.广播影视 D.电报电话
答案:D
17.(2016·揭阳学考模拟)我国无声电影结束的标志是( )
A.《定军山》拍摄成功
B.《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C.《渔光曲》拍摄成功
D.《风云儿女》拍摄成功
答案:B
18.(2016·广州学考模拟)“先生”“同志”这些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采用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后
答案:D
19.(2016·珠海学考模拟)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答案:D
20.(2016·河源学考模拟)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说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
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
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
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
D.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装修热、流行服饰
答案:C
二、单项选择题Ⅱ(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1.(2016·梅州学考模拟)下列几幅图片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其中最能直接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天津机器制造局
C.开平煤矿 D.京师大学堂
解析:洋务派民用工业的技术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了直接诱导作用。
答案:C
22.(2016·湛江学考模拟)如果用“有心栽花花不盛,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之洋务运动,那么,这里的“插柳”最有可能是指( )
A.培育了近代海防和教育
B.诱导了民族企业的产生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D.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解析:洋务运动中的近代企业扩大了国内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并从技术上提供了支持,从而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答案:B
23.(2016·江门学考模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 )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
C.沿海的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解析:沿海地区较早被迫开埠通商,外国商品的涌入,加速了当地自然经济的解体,因而较早出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答案:B
24.(2016·江门学考模拟)观察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1912和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
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
A.欧洲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实业的奖励法令
D.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解析:由图示中的时间和比例可知,最主要原因是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答案:A
25.(2016·惠州学考模拟)据史书记载: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这种情况发生在( )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B.抗日战争前期
C.抗日战争后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答案:D
26.(2016·中山学考模拟)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没有形成国内市场
B.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
C.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解析: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遭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始终未能茁壮成长,答案选C项。A项说法错误且不符合史实。B项是其发展的表现。D项表述颠倒了逻辑关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答案:C
27.(2016·茂名学考模拟)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其中1912—1919年,中国的第一、第二大工业分别是( )
A.纺织业和面粉业 B.造纸业和烟草业
C.火柴业和榨油业 D.钢铁业和煤炭业
解析:1912—1919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被称为“短暂的春天”。这一时期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各国对华的输出商品减少,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
答案:A
28.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烦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民国初年的婚姻自由、恋爱自由,但并不能说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所以B项不正确;从“无媒……早更”可知,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烦琐,所以C项是正确的;而追求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得到了媒体的歌颂,所以D项也是正确的。
答案:B
29.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城市仍处于封闭状态
解析:通过题目材料可知,中国的城市与农村的差别,表明当时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答案:B
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
B.京张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
C.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诞生
D.1920年京沪段航空线试飞成功
解析:1920年京沪线上的京津段试飞成功。
答案:D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31.(2016·珠海学考模拟)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入侵有关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不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西方列强入侵的结果。A、D两项说法错误。
答案:BC
32.(2016·深圳学考模拟)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资产阶级的改革
B.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C.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D.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解析: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工人,促进了中国近代化,洋务运动的诱导也成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之一。但是洋务运动是近代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因而不可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它只是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A、D两项。
答案:BC
33.(2016·茂名学考模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三次高潮”,三个阶段的相同点是( )
A.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B.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C.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D.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解析:中国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C项不正确。
答案:BD
34.(2016·梅州学考模拟)“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 )
A.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B.使传者与受者间高度互动
C.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D.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报纸的出现和文盲人数的降低没有必然联系,可排除C项;高度互动是互联网的特点,故排除B项。
答案:AD
35.(2016·惠州学考模拟)影视艺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有( )
A.以其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
B.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生活
C.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滞缓作用
解析:影视艺术属于意识形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将会产生新的政治、法律的社会观点,并强烈地影响其他各种意识形态。影视艺术是社会制度的产物,不能导致社会制度的更替。
答案:AB
课件91张PPT。专题九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