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曲)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曲)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和民族打击乐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
2、通过乐曲欣赏来表现农村丰收的场景,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重点:
感受农村丰收的景象。
教学难点:
了解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
教学准备:
民族打击乐器;录像带;扇子;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曲)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介绍了民族打击乐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首民乐,合奏曲在欣赏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哪一种打击乐器,请你到黑板上写来。
1、放音乐《丰收锣鼓》,找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乐器名称。
2、听了这首乐曲,你联想到了什么?(农民丰收)那是什么场面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有些人在干什么?有些人在干什么?(有割稻子的,有堆谷子的......)谁能用动作给大家表演一下。
3、下面咱们来分乐段来分析一下这首乐曲
乐曲分四个部分:(放第一部音乐)
①展现了一幅热烈,欢腾,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锣鼓部分)节奏明快,速度较快,情绪更为高涨,尤其是最后的锣鼓部分,情绪更为高涨,这首乐曲就叫
板书:《丰收锣鼓》(民乐合奏曲)
(放第二部分音乐)
②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继而转入由弦乐组和笛子先后演奏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然后笛子与弹拨乐以轻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在劳动时的欢快心情。( 放第三部分音乐)
③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之后,笛子以明亮的音色,采用散板的旋律,展现出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云锣的柔和音色和琶音旋律,犹如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放第四段音乐)
④这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一开始,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在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打击乐又运用锣鼓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构成了第三段的锣鼓。乐曲在快速、强的全奏中结束。(放庆《丰收锣鼓》场面录像)
听听想想:
(1) 乐曲中以锣鼓为主担任演奏的地方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和气氛?(热烈欢腾的情绪和气氛)
(2) 在悠扬的笛声后,你有没有听到云锣奏出的柔美声音?这一部分音乐给你什么感觉?(仿佛是水库水面上波光闪闪)
4、讨论。
⑴ 通过欣赏这首乐曲,你感受到了什么?(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
⑵ 那他们为什么高兴呢?(这是一个丰收年,体会到劳动成果的乐趣)
⑶ 农民是怎样劳动的?(面朝黄土背朝天)
⑷ 那粮食长成需要哪些过程?(播种,浇水,施肥,除虫......)
三、表演与创造
男同学头戴白毛巾,女同学拿扇子,有的扭秧歌,有的割稻,有的开拖拉机,有的敲锣,有的打鼓......(表演前先讲各种乐器的打法,秧歌的扭法等)。
四、相互评价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民乐合奏曲《丰收锣鼓》,又复习了民族打击乐器,即巩固了打击乐器的表演功能,又感受到农民丰收的乐趣,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辛苦,有一首诗叫《锄禾》你们还记得吗?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你们能做到吗?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有:
1、以打击乐器的认识、感受、使用为主线,把教学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教学步步深入。一气呵成。这是本节课最有特色之处。
2、在欣赏《丰收锣鼓》教学时,教师的引导简洁而具有启发性,学生能充分畅谈自己的感受,思维特别活跃;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音响时,学生参与积极,想象丰富,创编的成果丰富多彩。
处理不当、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欣赏《丰收锣鼓》后的发言,应在小组讨论或邻座同学讨论的 基础上进行,这样不仅能提高发言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使每位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只有每位学生都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以后的学习中他才会去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课件15张PPT。丰收锣鼓音乐欣赏请欣赏:击缶而歌丰收锣鼓用了下列民族打击乐器进行演奏,你认识他们吗?请在括号里标上乐器的名称。猜一猜小锣大锣钹堂鼓( )( )云锣板鼓听音色说出乐器的名称音色:笛子音色:二胡音色:云锣音色:鼓1. 这段音乐有哪种乐器演奏?鼓 、二胡 、钹2. 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怎样?渐强 、有力 、速度快 、情绪高涨 3、让人联想到哪些情景?展现了一副热烈、欢腾,你追我赶热情欢欣的劳动场面(锣鼓部分)节奏明快速度加快情绪更为高涨,尤其是最后的锣鼓部分情绪更为高涨。1. 这段音乐有哪几种乐器演奏?二胡 、唢呐 、笛子2. 这段优美、轻快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在劳动时怎样的一种心情?这一部分优美抒情,开始以吹管乐器奏出富有号召性的音调,继而转入有弦乐组和笛子先后演奏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然后笛子以弹拨乐以轻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在劳动时的欢快心情。1. 这段音乐有哪几种乐器演奏?笛子、云锣 、二胡2. 这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段音乐速度稍快,情绪高涨,这一段音乐速度缓慢旋律舒展柔美。3. 这一段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意境?音乐以笛子明亮的音色采用舒展柔美的旋律,展现出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云锣的柔和音色,犹如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1. 说说这段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这段音乐的力度很强,节奏速度很快。2. 这段音乐和本曲哪一段相同?和第一段相同,是第一段的再现。3. 这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音乐是如何表现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的?一开始大锣鼓的打击乐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变化在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打击乐又运用锣鼓表现紧张、急速、激烈场面。乐曲在快速、很强的演奏中结束。大家来小结判断乐曲主题与表现内容?丰收锣鼓
丰收锣鼓是彭修文、蔡惠泉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具有鲜明山东音乐特点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借鉴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加以变化发展,推陈出新,充分发挥我国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的表现能力,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一、基本信息 丰收锣鼓
文化遗产名称:丰收锣鼓
所属地区: 安徽 · 滁州 · 明光市
遗产编号:II—3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滁州市明光市文化馆
遗产级别: 省
二、概述“丰收锣鼓”是独有的民族打击乐曲种。发源于明光市潘村镇紫阳南刘庄一带,是流行于皖苏两省,明光、五河、盱眙、泗洪四县的一种民间民族打击乐的艺术形式。
“丰收锣鼓”在民间孕育而生并繁衍发展。明未清初,“丰收锣鼓”(小五番)的第一代传承人程开学的父亲在民间小戏班做鼓乐手,由于战乱回家务农,又逢荒灾。他就带上家人,手持锣鼓沿途乞讨渡日。
战乱荒灾过后,回到故里,开始整理鼓谱,并行成了起初的“丰收锣鼓”(小五番)。
“丰收锣鼓”的乐手不限,少则八至十几人,多则几十人。
鼓乐器件有:鼓、锣、铙、钹,其鼓谱独特,表演的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变。
三、特点 曲谱
“丰收锣鼓”的基本特点是:第一,鼓声激扬。看“丰收锣鼓”未见其形,早闻其声,而且声振如雷。传统的配置比例是鼓2锣4铙4钹2。现在的人数扩大,多到几十人,鼓和锣、铙、钹的比例加大,声响效果更加突出。演奏的方法是鼓指挥,锣主奏,铙和钹辅配,交替击打。第二,曲式欢快。“丰收锣鼓”的曲牌,既独立成章,又联结成套,由过去的小五番演进到现在的大十番,番曲分为“番头”“主体”“番尾”三个部分。第三,场面欢快。“丰收锣鼓”演奏多达几十人,配上喜庆的服饰,“V”字形展开,时而迎面打奏,时而交叉击打,站立与蹲坐,跳跃与翻转,场面欢快喜庆。
四、乐曲组成 丰收锣鼓
1、在雄壮嘹亮的引子后,展现了一幅热情欢欣、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旋律跳荡,节奏明快,情绪热烈;尤其是最后的锣鼓段,以浙江吹打中音色丰富的十面锣为主奏乐器,情绪更为欢腾、高涨。
2、以吹管乐器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开始,转入弦乐组和笛子先后奏出的歌唱性旋律,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然后笛子与弹拨乐器以软快节奏和跳跃旋律,抒发了人们在劳动时的欢快心情。
3、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笛子以明亮的音乐和散板旋律,展现出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和的音色和琶音旋律,犹如阳光下的水库粼波。
4、全曲的高潮部分,表现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一开始用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器,并借鉴其“火炮”点子加以发挥,气势磅礴,在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旋律后,打击乐队又运用京剧锣鼓中擅长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的“急急风”、“马腿”和苏南吹打中的“螺蛳结顶”点子加以发展,构成了第三段的锣鼓,乐曲在快速强烈的全奏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