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颂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视唱《红旗颂》的“主旋律”;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进行对比鉴赏。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听赏《红旗颂》;能视唱“主旋律”;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区别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表演风格特点。
3教学方法:
欣赏法 演示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4教学用具: PPT课件
5课时安排: 一课时
6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开国大典》视频升国旗片段。提问:这段视频播放了那一重大历史事件,大家看到了什么场面?
2、欣赏美术作品——油画《开国大典》。
3、导入聆听音乐作品管弦乐合奏《红旗颂》。
二、讲授新课
(一)、乐理知识讲解
管弦乐队的乐器组成
(二)、作者简介
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
、创作背景
《红旗颂》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第一面国旗升起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五星红旗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情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乐曲创作于1965年,同年5月献演于“上海之春”的开幕式。
、分段聆听《红旗颂》
1、赏析《红旗颂》主旋律,说说乐曲的节拍、力度、速度是怎样的?
2、视谱哼唱《红旗颂》主题旋律。
3、聆听引子部分,思考:A、引子部分主要有什么乐器演奏?B、引子部分采用了哪首歌曲的曲调?
4、聆听第一部分,思考:A、主题旋律连续出现了几次,音高有什么变化?B、旋律描绘了怎样的音乐意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聆听第二部分,思考:A、主题旋律在本乐段中再次出现了吗?与第一主题风格一致吗?节奏、力度、速度有什么变化?
6、聆听第三部分
7、聆听尾声,思考:尾声采用了哪首歌曲的音调?
(五)对比鉴赏
管弦乐《红旗颂》与油画《开国大典》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六)听乐赏画
让我们一起完整聆听乐曲《红旗颂》,在主题出现时,请同学们挥动小红旗并哼唱主旋律。
三、小结:同学们,红旗是祖国的象征,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热爱我们的祖国吧。
课件16张PPT。音乐欣赏管弦乐合奏· 乐理知识拉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管弦乐队乐器组成作者简介
吕其明,1930年出身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
创作背景《红旗颂》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第一面国旗升起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五星红旗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情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乐曲创作于1965年,同年5月献演于“上海之春”的开幕式。主旋律赏析
1、说说乐曲的节拍、力度、速度是怎样的?
2、视谱学唱主旋律。1=C 4/4聆 听引子部分
思考:
1、乐曲开头用了哪件乐器演奏?
A、小提琴 B、小号 C、圆号 D、双簧管
2、引子部分采用了哪首歌曲的曲调?聆 听第一部分
思考:
1、主题旋律连续出现了几次?音高有什么变化?
2、旋律描绘了怎样的音乐意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A、宽广、辉煌、赞颂 B、坚定、豪迈、激昂聆 听第二部分
思考:
主题旋律在本乐段中再次出现了吗?与第一主题风格一致吗?节奏、力度、速度有什么变化?聆 听第三部分
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聆 听尾声部分
思考:
尾声采用了哪首歌曲的音调?
完整聆听
思考:整首作品中,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每次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吗?
对比鉴赏通过速度、力度、节奏、调性、音色、旋律来塑造音乐主题。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听乐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