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第2课时 熔化和凝固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第2课时 熔化和凝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1-02 23:3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凝固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了解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通过探究固体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学习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学习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凝固时温度 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学习器材】铁架台 烧杯 温度计 酒精灯 铁圈及石棉网 冰 烛蜡 秒表
【学习过程】
(一)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活动三
[发现并提出新问题]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那么水和烛蜡在凝固时又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指导学生与熔化过程类比,思考讨论作图推理出(1)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2)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晶体凝固的条件。
(4)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二)熔化、凝固的应用
(1)指导学生阅读图2-31至图2-34,回答熔化、凝固的应用
(2)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秦王的水晶宫;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为防止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
讨论熔化、凝固对我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避免?
【拓展演练】
1.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
A.晶体 B.非晶体 C.不能确定
2.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3.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
(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
(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4.纯水的凝固点是0℃,海水的凝固点是-2.5℃,这说明水中如果掺有食盐其凝固点会降低.小华把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内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小华觉得很奇怪,他认为物体只有放热后温度才会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比0℃高,冰块怎么会向周围放热呢?请你帮助小华想一想,这个现象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或否定你的解释吗?
6.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