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提升
探究点一
图说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上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又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样就形成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封建官僚制度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该知识点是历年各地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而且命题形式多样,选择题和读图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及探究性问答题都有可能涉及。
探究点二
如何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史实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实行残酷的刑罚,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
了文化。其暴政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同秦始皇一样,汉武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汉武帝雄才大略,在政治上,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封国势力;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在经济上,他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通过这些措施,汉武帝从政治、思想和经济上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但由于连年用兵,国力耗损,汉武帝晚年不得不写下“罪己诏”悔过,调整政策。
探究点三
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我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人认为,在今天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可开发的新价值已经不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不同意,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纯的交通线路,而是一条中国通向欧洲盛极一时的灿烂纽带,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这条曾经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千年古道,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文化、经济价值,也极具国家战略意义。
探究点四
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领域
人物
时间
成果或主张
地位或作用
造纸术
西汉时期
发明用麻做的纸
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蔡伦
东汉
改进造纸术
促进了纸的普遍使用[ZB)]
医学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华佗
发明“麻沸散”,创造出“五禽戏”
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领域
人物
时间
成果或主张
地位或作用
史学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宗教
东汉末年
张角
创立太平道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
张陵
创立五斗米道
乔达摩·悉达多
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古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传入中国[JP]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ZB)]
探究点五
两汉时期,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原因
汉代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繁荣景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两汉时期,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环境比较安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汉代的统治者(如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光武帝等)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措施(如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3)科技的进步(如农业、手工业方面新工具和新技术的应用),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4)水利的兴修、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也是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两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这为当时科技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政治基石。
(2)当时封建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各民族往来的加强和中外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亚、印度文化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4)在这些基础上,当时无数的仁人志士在前人创造的丰硕成果上,勇于创新,不断改进与发展,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
1.2016·张掖等七市州]`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自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
)
A.禅让制
B.
分封制度
C.郡县制度
D.
行省制度
2.[2016·青岛]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
马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巨鹿之战
3.
[2016·南充]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汉高祖时候B.
汉文帝时候
C.
汉景帝时候D.
汉武帝时候
4.[2016·成都]后人在对张骞的评价中说:“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里所说的“西域道”的起点是(
)
A.
洛阳B.
成都
C.
长安D.
酒泉
5.
[2016·青岛]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古代,也有一项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麻沸散。它问世于(
)
A.
春秋战国之际B.
秦朝
C.
汉朝D.
明朝
6.[
2015·厦门]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
A.
加强文化控制
B.
加强经济管理
C.
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
巩固国家统一
7.[
2015·恩施]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8.[2015·怀化]
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我国信徒众多,影响甚广。这与中国政府一贯以来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密切相关。该宗教由古代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大约是在(
)
A.
秦朝末年B.
西汉末年
C.
东汉末年
D.
唐朝末年
9.
[2015·南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势看秦汉大一统
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根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作用。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试举两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3)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ZK)]
10.[2015·重庆]有历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秦完成统一大业是在哪一年?为巩固统一,秦王嬴政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是怎样建立这一制度的?
(2)汉武帝时,确立某一学说的“独尊”地位,从而形成了全国上下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和普遍认同的文化体系。这是哪一学说?
(3)从秦汉时期起,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综上所述,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详答
【中考链接】
1.C
2.
D
3.
D
4.C
5.
C
6.D [解析]
图片展示的分别是秦朝的统一文字和统一货币,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巩固国家统一。
7.A [解析]
东汉时,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体现了“变废为宝”;纸作为文字的载体,得到广泛应用,为保存人类文化提供了重要条件。
8.B [解析]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9.(1)①东周;②战国。周武王。使周王朝紧密地连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2)“焚书坑儒”。儒家思想。西晋统一全国;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等。
(3)追求大一统。
10.(1)时间:公元前221年。建立: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2)儒家学说。
(3)政治和文化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言之有理即可)单元过关测试(三)
[范围:第三单元 时间:____分钟 分值:____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下图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
A.皇帝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制
2.下列属于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有( )
①“焚书坑儒”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3.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给朋友写一封信,所写字体最有可能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草书
4.小王同学对“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B.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C.秦朝统治者向项羽投降
D.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
5.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6.为了更好地了解汉武帝一生的丰功伟绩,小明将他的功劳总结成了一首歌谣,其中哪一句与他无关( )
A.颁布推恩促集权
B.独尊儒术思想专
C.统一货币半两钱
D.北击匈奴固中原
7.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学,西汉统治者却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现实需要的变化
B.农民战争的推动
C.儒学自身的发展
D.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8.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巩固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9.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景帝
10.下面为西汉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①处应为( )
A.长安
B.涿郡
C.临安
D.广州
1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 )
A.乌垒城
B.长安
C.洛阳
D.咸阳
12.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
A.“麻沸散”
B.“五禽戏”
C.造纸术
D.《伤寒杂病论》
13.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14.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是( )
A.《史记》
B.《春秋》
C.《伤寒杂病论》
D.《尚书》
15.下列关于佛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B.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C.宣扬今生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D.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二、非选择题(共____分)
16.(____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____________,叫“半两钱”,其重量正好是半两。秦以前的其他货币均被废除。
材料二 今亡(逃亡)亦死,举大计(发动起义)亦死。等死(一样的死),死国(意为推翻秦朝,夺取政权)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1)你认为材料一中的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____分)
(2)嬴政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置了哪三个官职,分别掌管国家的行政、军事和监察大权?(____分)
(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嬴政采取了什么措施?(____分)
(4)材料二中所说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明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____分)
17.(____分)秦汉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并得到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外交往也逐步开展起来。请结合所学知识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秦国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____分)
(2)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汉武帝时期,巩固了封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____分)
(3)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很多领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时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____分)
18.(____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州瓯海区泽雅的古法造纸素有“中国造纸术活化石”之誉,这里的“四连碓造纸作坊”是目前为止唯一承载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材料二 2016年5月28日,中国北方最大藏传佛教寺庙承德普宁寺举办了“宗师殿”建设落成开光揭幕仪式。普宁寺是汉藏风格结合的喇嘛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
(1)根据材料一回答,造纸术发明于何时?蔡伦在造纸术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____分)
(2)假如你是参加此次活动的一名学生,你当时的感想是什么?(____分)
(3)佛教起源于________,张骞通西域后经____________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传入中国后产生了什么影响?(____分)
(4)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汉朝文化具有什么特点?(____分)
详解详析
1.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图片反映的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后可知,①④是秦始皇的措施,②③是汉武帝的措施,故符合题意的是①④,答案为C项。
3.B [解析]
秦始皇规定将小篆作为统一文字。
4.C 5.D
6.C [解析]
“统一货币半两钱”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故C正确。
7.A
8.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史实的综合分析能力。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采取措施巩固统一;西汉王朝建立,汉武帝巩固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所以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9.C
10.A [解析]
根据图示判断①处是丝绸之路的出发地长安。
11.A
12.C [解析]
本题的关键词是“人类文化传播”,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故本题选C项。
13.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14.A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史学著作”“纪”“传”等,可知指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故正确的选项是A。
15.D [解析]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的是我国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的本土宗教——道教。
16.[答案]
(1)圆形方孔铜钱
(2)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焚书坑儒”。
(4)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秦的暴政。
[解析]
本题以秦朝的兴亡为主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第(1)问考查秦统一货币的名称为圆形方孔铜钱。第(2)问根据教材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第(3)问注意审题,需要回答事件名称。第(4)问注意审题“该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应答秦的暴政。
17.[答案]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民渴望统一;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等。
(2)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并建立刺史制度;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西汉时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注意从历史发展趋势、秦国实力及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等几个方面分析。第(2)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第(3)问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注意必须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成果。
18.(1)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2)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等。
(3)古印度 丝绸之路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4)中外交融或兼容并包。单元过关测试(三), )
[范围:第三单元 时间:____分钟 分值:____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1.随着有关秦始皇影视剧的增多,小军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产生了兴趣。围绕着他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小军和其他人展开了讨论。你认为这些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
C.统一文字
D.统一度量衡
2.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货币,这种形状的货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3.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D.长平之战标志着秦统一六国的完成
4.2014年,安徽省民政厅发文将宿州市埇桥区西寺坡镇更名为大泽乡镇,可见大泽乡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下列成语和大泽乡有关的是( )
A.揭竿斩木
B.退避三舍
C.草木皆兵
D.卧薪尝胆
5.秦朝末年,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40余万秦军主力进行了一场重大战役。这场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6.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
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起到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8.观察右面的《汉代讲经图》,这是哪一位皇帝兴办太学的实证( )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蜀汉皇帝刘备
9.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下列的各项措施与他有关的是( )
①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②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③大兴儒学教育
④统一铸造五铢钱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减轻或废除刑罚 ④释放奴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时间
B.领导人
C.借助宗教
D.作用
12.下列与丝绸之路开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域都护的设置
B.张骞通西域
C.玄奘西行
D.马可·波罗东游
13.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穿越了今天我国境内下列哪一地区( )
A.西藏
B.新疆
C.湖北
D.广西
14.2015年被视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战略决策落地实施的关键年。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B.西域的葡萄、石榴等植物经此通道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其路线是从西汉的都城洛阳出发,直达西亚、非洲
D.这条通道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15.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C.中国的丝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
16.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蔡伦上榜并排在第七位的理由是( )
A.改进造纸术
B.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
C.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D.创造医学体操“五禽戏”
17.下列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传播影响最深远的是( )
A.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司马迁编写《史记》
C.华佗发明了五禽戏
D.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18.《史记》中能查到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9.《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主要是因为它( )
A.歌颂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反抗精神
B.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C.歌颂了农民领袖的斗争精神
D.体例完备,内容翔实,文笔生动
20.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 )
A.洛阳白马寺
B.嵩山少林寺
C.大昭寺
D.曲阜孔庙
二、非选择题(共____分)
21.(____分)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图(a) 图(b)
(1)图(a)反映了我国哪个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除图(a)内容外,这个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____分)
(2)图(b)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分)
(3)这个封建王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仅经历15年就灭亡了。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该王朝的灭亡给你的最大启示是什么。(____分)
22.(____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元三年,张骞带领一百多名随从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虏,遭到长达十余年的软禁……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大宛等国。
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绸之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同时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的大力向前发展。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丝绸之路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
——《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
(1)材料一中“建元三年”是哪一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试分析这一路上张骞遇到了哪些困难。(____分)
(2)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这次“空前的探险”有什么重大作用?(____分)
(3)材料一中“汉宣帝神爵二年”是哪一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何意义?(____分)
(4)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为什么材料二中说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____分)
(5)“丝绸之路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表现在什么地方?(____分)
23.(____分)某中学集邮协会的同学们搜集到了有关钱币的一系列邮票。请你参与进来并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邮票搜集】
【问题探究】
(1)请你找出在战国时东方六国中流通的三种货币。(____分)
(2)秦统一后,秦始皇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哪一种?(____分)
(3)五铢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由国家统一铸造的?(____分)
【情感体验】
(4)结合货币的统一及国家统一铸造货币的作用,谈一谈给你的感想与启示。(____分)
教师详答
1.A [解析]
秦始皇创立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C [解析]
我国最早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是在秦朝。
3.D [解析]
长平之战秦国战胜赵国,这只是秦统一过程中的一场重要战役,秦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是在公元前221年。
4.A [解析]
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揭竿斩木,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5.B [解析]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6.C
7.D [解析]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8.B [解析]
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9.D [解析]
①③④是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②是秦始皇的措施。故选D。
10.C [解析]
解答本题时,可用排除法。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东汉的“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中则没有吸取前朝教训的因素。含有②的选项排除,故选C项。
11.C
12.B [解析]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13.B [解析]
丝绸之路穿越了我国的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新疆等地,而没有穿越今天的西藏、湖北和广西。
14.C [解析]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汉的都城长安,因此C说法错误。
15.B [解析]
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的桥梁,因此位于中国东方的朝鲜不属于丝绸之路上的国家。
16.A [解析]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17.A 18.B
19.D [解析]
A、B、C三项表述正确,但都是从单一方面来描述的,不具备全面性和总结性。
20.A
21.(1)秦朝。还有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修筑长城等。
(2)陈胜、吴广起义。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残暴统治。
(3)启示:残暴的统治必然导致国家灭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言之有理即可)
22.(1)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被匈奴俘获;茫茫的沙漠;自然环境恶劣。(言之有理即可)
(2)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
(3)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
(4)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5)能促进相关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济发展。
23.(1)布币、鬼脸钱、刀币。
(2)圆形方孔钱。
(3)汉武帝时。
(4)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国家统一铸造货币能防止地方私造货币造成的币制混乱,也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经济,货币的统一及国家统一铸造货币是十分必要的。(言之有理即可)(共12张PPT)
单元总结提升
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
核心必记
核心必记
专题梳理
专题梳理
知
识
整
合
单元总结提升
核
心
必
记
单元总结提升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4.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5.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6.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单元总结提升
7.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8.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9.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单元总结提升
10.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1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12.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
13.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
14.《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专
题
梳
理
单元总结提升
专题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影响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其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创立了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主要由三点组成,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主宰。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单元总结提升
(2)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这套中央官僚机构有两个明显特点: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
(3)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秦朝以后,郡制没有保留到封建社会后期,但县制却长期实行。秦朝县制机构管理的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单元总结提升
(4)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六国后,为巩固统治,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修筑万里长城。
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单元总结提升
汉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也比较繁荣;另一方面,诸侯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很大。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监察制度等。在民族关系方面,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发了西北边疆,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专题二 汉武帝的大一统及其影响
单元总结提升
在经济方面,把铸币权叫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大大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在长安设太学。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单元总结提升
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他确立的察举制度,是中国系统选拔人才制度的起源,对后世影响很大。汉武帝时,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单元总结提升
专题三 秦汉统一王朝归纳
起止年代
开国皇帝
都城
重点知识
秦朝
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
秦始皇(嬴政)
咸阳
秦的统一及其作用(中央集权制度);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
公元前202—公元9年
汉高祖(刘邦)
长安
“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的设置
东汉
25—220年
光武帝(刘秀)
洛阳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