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 8.1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 8.1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11-01 21:38:51

文档简介

分数的大小比较(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页例6。
【教学目标】
1.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分数,已经和分数是好朋友了。但是有一天分数王国里发生了一场争论,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卡通形象的对说:“我比你大。”对说:“我比你大。”
它们到底谁大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分数的大小比较(二)(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
(1)你能帮忙解决吗?
学生汇报各自的意见。
看来大家的意见也不相同呀。请拿出准备好的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再比一比,并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动手实验,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
从刚才涂的过程中,我发现25涂色的部分小,35涂色的部分大。
……
25里面有2个,里面有3个,所以大。
(3)小结: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已经发现35大于25。因为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表示其中的3份,表示其中的2份,所以大于。
(4)猜想:和谁大?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验证:让学生拿出圆形纸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验证自己的想法。(引导表示1个圆)
(6)学生上台展示。
教师板书:>。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分数,这两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
(2)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判断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只要看分子,分子大的数就表示份数多,所以分数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3页“做一做”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归纳方法: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四、拓展练习
1.练习二十第7题。
(1)出示第7题的情境图,让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说说爸爸、妈妈、女儿分别吃了一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剩下几分之几?
(2)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集体交流时,指名说说想法。
2.练习二十第8
题。
(1)尝试完成。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移”“拼”的方法将几个分数图形连接起来,再观察就很清楚了。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分数,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分、折、涂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体会比较方法,并在多个实例中尝试概括比大小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和游戏情境,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交流解决。分数的大小比较(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例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掌握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比较。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几分之一的意义,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难点:掌握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拿出一条线,如果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多少?平均分成3份、4份、8份,每份又是它的多少呢?(每说一次平均分的份数,教师就折一折,教师边折,学生边说份数。)
教师:像、、、
这些分数哪个大,哪个小呢?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分数的大小比较(1)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学习例3中的左图(用正方形代替)。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2张正方形纸片,重合在一起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对,这2张正方形纸片的大小完全一样,现在请你在一张纸上折出它的,并涂色表示。在另一张纸上折出它的,并涂色表示。
学生独立操作,全班交流。
教师投影:
(2)观察比较涂色部分。
教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正方形纸片的涂色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教师小结。
教师:同样大的正方形纸片,的涂色部分比的涂色部分大,所以大于。
板书:>。
2.教学例3中的右图。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了>,那么和这两个分数谁大谁小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投影反馈:
教师小结: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的涂色部分比的涂色部分大,所以大于
板书:>。
3.实践巩固。
(1)请大家用老师给你的圆片创作一个你喜欢的几分之一的分数,并将其中的一份涂色,标明这一份表示整个圆的几分之一。
(2)小组活动,把创作的分数放在一起,两两比较大小,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4.归纳总结。
通过大家共同研讨,我们得出了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师归纳】同一个物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其中一份就越小;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少,其中的一份就越大。即: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反之分数就越大。
三、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91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重点说说判断的理由。
2.看图写分数,并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展示交流结果。
3.开放题。
请学生随意说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获取了什么知识?对分数的比较大小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重视操作,促进参与。让学生动手折纸、涂色,直观感知的涂色部分比的涂色部分大,使学生在表象中得出>。接着再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得出>,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最终得出“同一个物体,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这一结论。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知识,促进合作交流,提高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