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秋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三章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1-02 22:03:40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金属世界……
第一课时
活动一:金属分布特征
含量特征
§地壳中元素含量较多是O、Si、Al、Fe。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存在形式特征
§除金、铂等少数极不活泼
金属以游离态存在外,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活动二:金属有哪些物理共性?
金属的物理共性:
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易导电、易导热、有延展性等。
活动三: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
金属最外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做还原剂)
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呢?
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能与酸反应
②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③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2Mg+O2=2MgO
2Al+3CuSO4=Al2(SO4)3+3Cu
Cu+2AgNO3=Cu(NO3)2+2Ag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氧气)
常温
1.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的固体
2.质软(硬度小)
很活泼
,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4Na
+
O2
=
2Na2O
常温
现象:可观察到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能隔绝空气。
钠的保存
常温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加热
-2
-1
比较Na2O和Na2O2
Na2O
Na2O2


氧元素的价态
生成条件

象:铝箔熔化,表面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象有一层膜兜着
是不是所有的氧化膜都能起保护作用呢?
思考
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金属除了能和氧气反应外,金属还能被氯气Cl2、S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试着相信自己写写化学方程式看!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
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迅速游动,嘶嘶作响,溶液变红
现象:
2Na+2H2O=2NaOH+H2↑
反应方程式:
1、钠与水的反应
现象分析
现象
原因

密度比水小

钠和水反应放热,使钠熔成闪亮的小球

钠和水反应生成气体,推动钠游动

钠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使水局部蒸发为气体

钠和水反应生成了碱
2、铁和水反应
铁不能和冷水、热水反应但能和水蒸气反应
从水蒸气的产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
反应产物的检验设计装置。
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现象:
反应方程式:
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
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
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B
2.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C.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D.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是还原剂
B

3.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
A、Na
B、NaCl
C、NaOH
D、Na2O
A
4.取一小块钠放在玻璃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③燃烧时火星四射④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⑤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⑤
B
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熔化,再燃烧,最后所得产物为Na2O2
B.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特殊保护
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是因为铝不活泼
D.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疏松多孔,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要涂保护层
C(共43张PPT)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金属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2.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意义。
3.体验合作学习和共同竞争的愉悦。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学习难点
金属重要化学性质的应用。
一、金属的物理通性
状态、颜色、密度、硬度、导电、导热、延展性等。
金属的分类(颜色、密度、丰度)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在反应中显失去电子的能力,通常作还原剂。
考虑方向:
与非金属、水、酸、盐溶液、碱溶液等反应
实验3-1
:(分组)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擦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把一块钠分成两份,一份为原来体积的1/3,另一份为2/3),观察钠的表面光泽和颜色。注意:新切开的钠的表面在空气中是否会发生变化?
1、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以氧气为例)1)钠与氧气的反应
注意:取用一小块钠后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
滤纸吸干煤油—镊子夹取--小刀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切割。
金属钠的切割方法:
物理性质:取出的金属表面有一灰黄色层,钠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
实验现象: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金属光泽。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久置后表面还会形成溶液,最后变成白色粉末。为什么?)
结论:钠的氧化速度远比镁铝要快,金属性要强。4Na+O2=2Na2O
实验3-2
现象: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
结论:钠的熔点较低,钠与O2反应,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
2Na+O2===Na2O2

思考:过氧化钠会有什么性质呢?
回忆:H2O2的性质
过氧化钠的性质
演示实验:“滴水生火”、“吹气生火”
思考与交流:
1、为何棉花能燃烧起来?
2、钠起火能否用CO2灭火器灭火?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练习: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以上两个反应。
(放热、生成O2)
总结:
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
密度小、熔点低
4Na
+
O2
===
2Na2O
关于Na2O2的问题
淡黄色、供氧剂、强氧化性、漂白性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2)铝与氧气的反应:
2Al
+
3O2
===
2Al2O3
金属表面氧化膜的形成和作用
探究:
其它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情况
金属与其它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金属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所显的价态
1、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
2.与氧气反应条件的不同,说明金属
的化学活动性不同.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铁、铜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但很缓慢。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剧烈反应;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金最不活泼。
小结
2、金属与水的反应
实验3-3(P41)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3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钠(约绿豆大小)投入小烧杯,观察反应的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注意:盖上玻片,戴上防护镜,吸干煤油
注意观察:(
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a.将钠投入水中,钠浮在水上面还是沉没水下?可得出什么结论?
b.钠是否熔成一个小球?还有什么现象发生?
c.反应时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生成的是什么物质?
如何检验?
实验现象:
a.钠浮在水面上(浮)——钠密度比水小
b.立刻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有水雾,有时有火花或伴有爆鸣声
(熔)——钠熔点较低,钠与水反应放热
c.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最后完全消失(游,响)——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
d.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红)——钠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NaOH)
e.钠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结论:2Na+2H2O=2NaOH+H2↑
写出离子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
1、钠保存在哪里?能否用汽油或酒精?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存钠?为什么?
2、金属钠着火能否用水灭火,为什么呢?
保存在煤油里和石蜡油中,目的是防止钠被氧化成Na2O,钠被长时间氧化后,会生成Na2O2(
Na2O2比Na2O稳定);同时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
不能。因为钠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H2
,导致火势更大。
那铁呢?能否跟冷水反应?热水?通过预习你已经知道铁与水蒸气可以反应,试将此与
钠和水的反应比较,有何不同?为什么?
思考与交流:
钠能与水发生非常剧烈的反应,那么其它的金属又能不能与水反应呢?你是如何推断的?请大家思考、交流。
实验:P42科学探究
从水蒸气的产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物的检验分析
现象:加热时铁粉红热,烧瓶内产生水蒸气,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3Fe+4H2O(g)===Fe3O4+4H2↑

注意:将该反应与钠与水的反应进行比较异同点,以便记忆。
思考和交流:钠与水、铁与水的反应情况进行归纳:不同的金属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产物的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
规律:金属与水的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金属越活泼,越容易与水反应,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顺序中氢之前的金属能够跟水反应,之后的金属与水不反应。
思考和交流:
1、在厨房里使用铝制的锅、饭盒等容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2、由于铝易与酸反应,所以铝制容器不能蒸煮或长期盛放酸性食物。但食物除了有的呈酸性外,还有的食物是显碱性的,能否用铝制的容器盛放碱性食物呢?请大家思考、交流。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A组:在4只试管里分别放入两小块镁、锌、铁、铜,再分别加入约5
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
3、.金属与酸的反应
试管中的白色表示气泡
(A组:金属与盐酸反应)
产生气泡,形成浅绿色的溶液
没有明显变化
Fe+2HCl==FeCl2+H2↑
Zn+2HCl==ZnCl2+H2

Mg+2HCl==MgCl2+H2↑
产生大量的气泡,放出热量,形成无色的溶液
产生大量的气泡,放出热量,形成无色的溶液
+2
氯化亚铁
金属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Mg+H2SO4==MgSO4+H2↑
Zn+
H2SO4==ZnSO4+H2

Fe+
H2SO4
==FeSO4+H2

产生大量的气泡,放出热量,形成无色的溶液
产生气泡,放出热量,形成浅绿色的溶液
没有明显变化
产生大量的气泡,放出热量,形成无色的溶液
+2
硫酸亚铁
金属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讨论:观察此图,你有何看法?
God
Save
me!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我有点难受…

好高兴!
讨论:观察此图,填空:
1、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
2、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
3、镁、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
>
.
Mg
Zn
Fe
Cu
Mg
Zn
Fe
Cu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小结:
这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对于以上的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分类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何特点?
Mg
+
2HCl
==
MgCl2
+
H2

Zn
+
2HCl
==
Zn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思考:你知道哪些反应类型,请各写出一例?
化合反应:A
+
B
+


AB…(以多合一)
分解反应:AB
→A
+
B
+

(以一变多)
置换反应:A
+
BC

B
+
AC
(以一换一
)
说明:铁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这也是比较金属活动性的依据之一。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有何现象?
铁钉表面会有红色物质覆盖,若时间足够
长,则溶液会从蓝色变为浅绿色。
Fe
+
CuSO4
=
Cu
+
FeSO4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活动性:Fe﹥Cu
4、金属与某些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浸入溶液中的铝丝
表面覆盖一层紫红
色物质,溶液由蓝
色逐渐变为无色。
浸入溶液中的铜丝
表面覆盖一层银白
色物质,溶液由无
色逐渐变为蓝色。
不反应
2Al+3CuSO4==3Cu+Al2(SO4)3
Cu+2AgNO3==2Ag+Cu(NO3)2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1、以上反应类型都属于
反应。
2、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置换
Al
>
Cu
>Ag
5、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分析和讨论: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容易,越剧烈)
2、金属与水的反应
3、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反应)
(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容易,越剧烈)
4、金属能与含金属元素盐溶液反应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置换出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5、铝和碱的反应
二、置换反应(A+BC==B+AC)
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
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
盐酸、稀硫酸中的氢。(注:是氢元素,不是氢气)
3、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
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k、Ca、Na除外)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若能,
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1)银与稀盐酸
(2)锌与硫酸铜溶液
(3)铜与硫酸锌溶液
(4)铝与硝酸银溶液
(5)银与氯化铜溶液
(6)镁与硫酸亚铁溶液
解答:可发生反应的:(2)(4)(6)
化学方程式:
(2)Zn
+
CuSO4
=
Cu
+
ZnSO4
(4)Al
+3AgNO3
=
Al(NO3)3
+
3Ag
(6)Mg
+
FeSO4
=
MgSO4
+Fe
2.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
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
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的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
断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解答:
金属活动性顺序
X>Y>Z
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
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
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
抗腐蚀性能。
3.为什么出土文物中铜器比铁器多呢?
4.⑴为什么铁器易生锈,而铝制品不易锈蚀呢?
⑵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呢?
铜的活动性比铁弱,不易被氧化。
这样会把铝制品表面的氧化物保护膜清洗掉。
5.⑴请推测
K

O2
反应的条件是

⑵镁
(填:能、不能)制成锅。
6.⑴请推测
Zn

O2
反应的条件是

⑵“白铁皮”是铁锌合金,其制品为什么不易锈蚀呢?
7.⑴为什么说“真金不怕火炼”?
⑵铁矿与金矿有什么不同?
常温下
不能
常温下
8.
在一个用铝制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密封罐口。经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凹而瘪,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来。
(1)罐壁内凹而瘪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罐再鼓起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易拉罐内充入CO2后加入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3+H2O,而使罐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而变瘪;而后过量的NaOH溶液会与易拉罐的成分铝发生反应而生成H2,发生的反应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所以罐内压强会变大,所以易拉罐又会重新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