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初中教育集团化联盟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南昌市初中教育集团化联盟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02 08:0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昌市初中教育集团化联盟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
说明:1本卷共有四大题.28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一)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1.
,把酒话桑麻。
2.曲径通幽处,

3.
,志在千里。
4.三军可夺帅,

5.人不知而不愠,

6.
,洪波涌起。
7.几处早莺争暖树,

8.《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学习和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9.《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二)语言知识积累与应用。(12分)
10.读一读,下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黄晕(yùn)
瘫痪(tān
huàn)
倏(shū)忽
恍(huǎnɡ)然大悟
B.攥(zuàn)着
尴尬(ɡān
ɡà)
菡萏(hàn
dàn)
随声附和(hé

C.贮(zhù)

须臾(yú
)
攲(qī)斜
竦(sǒnɡ)
峙(shì)
D.树杈(chá)
曲肱(ɡōnɡ)
抖擞(shǒu)
镶(xiānɡ)嵌(qiàn)
11.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笃志
一箪食
顷向
威慑
B.搓捻
疲倦不堪
感慨
波光粼粼
C.繁杂
阴蔽
祷告
寒战
D.占据
绽开
郎润
酝酿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经过老师的教育,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B.科代表向语文老师报告说,班上的作业本基本全部收齐了。
C.一进校运会现场,就看见人头攒动、彩旗飘展、喊声震天!
D.
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3.选出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使用的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2分)
A.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B.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C.八月钱塘江潮来之时,潮头高企,好像要吞没天地,冲荡太阳。
D.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似雪。
14.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

)(2分)
A、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B、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怎样一身土气
C、北京时间1990年3月3日20时10分,我们终于准时到达本次探险的终点——苏联和平站。
D、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工艺品……等。
15.根据语境,利用所学过的知识续写一个句子。
(2分)
美无处不在,觉得世界缺少美的人只是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就在戴望舒笔下那默默徘徊在雨巷中的女郎的眼中;美就在朱自清笔下那静默在细雨中的农民的身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文阅读(8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徐文贞宽厚
徐文贞归里,遍召亲故。一人取席间金杯藏之帽,公适见之。席将罢,主者①检器,亡其一,亟索之。公曰:“杯在,勿觅也。”此人酒酣潦倒,杯帽俱堕,公亟②转背,命人仍置其帽中。只此一端,想见前辈之厚。
①主者:管家。②亟:同急,急忙。
16.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一处)。(1分)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2分)
A.
待君久不至,已去
。(

B.
席将罢,主者检器,亡其一,亟索之。(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
19.面对别人的错误,两篇文章中的人物对待的方式是否相同?请结合课文进行简要分析。(3分)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一)、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下面各题。(8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时,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0、从整篇课文来看,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3分)
2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22、本文是在文章中所记叙的事件发生多年后,作者为纪念母亲而写作的。这时作者已经对生活有了深刻的认识,此时他用了“艰难”一词来概述母亲的一生。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谈谈母亲的艰难体现在何处?(2分)
(二)阅读《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完成下面各题。(11分)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们
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
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
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kuī见她在流泪。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2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④段)。kuī见
(1分)
  24.结合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在第①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最恰当的词,这个词应是:(
)(2分)
A.温和
B.温柔
C.
委婉
D.委屈
  25.比较一下第②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③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是否相同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认识谈谈为什么会这样
(3分)
  26.当“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这个场景描写主要突出的对象是“我”还是“取笑过我的孩子”?这个场景描写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3分)
  27.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表达什么情感呢?
(2分)
  四、写作(50分)
28.亲爱的同学们,语文课本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带给我们各种不同的感受。从《散步》中我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从《羚羊木雕》中我们感受到友谊的珍贵以及生活中的无奈;从《我的老师》中我们感受到了师生情谊的美好......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也给你带来过独特的感受呢?请补充完下面的题目,并完成作文。
那件事,真让我觉得
(幸福、无奈、高兴、激动......)
要求:①记叙文,有具体的事件。
②语句通顺,中心明确,情感表达真挚、自然。
③字数不少于500
初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一)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1、开轩面场圃
2、禅房花木深
3、老骥伏枥
4、匹夫不可夺志也
5、不亦君子乎
6、秋风萧瑟
7、谁家新燕啄春泥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语言知识积累与应用。
10.A
11.B
12.
D
13.
B
14.
D
15.略
二、古文阅读(8分)
16.此
人/



倒(1分)
17.A.离开
(1分)
B.丢失(1分)
18.你和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2分)
19.不同(1分)。第一篇短文中元方对待父亲友人的无理是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在友人用行动来承认错误后还是入门不顾,符合一个小孩子的特点。(1分)而在第二篇短文中,陈文贞见到别人偷自家的东西,不但不予追究,还帮忙掩饰。突出了陈文贞的厚道!(1分)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一)、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下面各题。(8分)
20.答:①对人生极度失望(自暴自弃、绝望),看到美好的事物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不肯去看花、捶打自己的腿。。。)(1分)②对人生还有信心(有希望),答应母亲去看花。(1分)③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分)
21.答: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1分)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逍遥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1分)从而展现了一位细心呵护儿子的母亲形象。(1分)
22.答:①母亲身体不好,得于病魔作斗争;(1分)②我因瘫痪经常向母亲发脾气,作为母亲还得坚强面对儿子的瘫痪,以及女儿未成年的压力,顶住儿子和自己厄运的双重打击(1分)
(二)阅读《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完成下面各题。(11分)
23.窥(1分)
24.C(2分)
25.前者因信任我能独立完成,所以放手;(1分)后者难度较大,除鼓励外还具体帮助我,体现母亲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1分)
26.主要突出的是”我”,
(1分)描写别的孩子是侧面描写,(1分)通过描写别的孩子看见我那么灵活的运动时吃惊的表情来突出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取得的成功!(1分)
27.短文告诉了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挫折和困难,只要我们努力去面对,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1分)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赞美、敬佩以及怀念之情!(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