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大年陈中学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2.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隋律》
B.《唐律疏议》
C.《秦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唐朝时期,修建了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长安城.具体负责长安城工程建设的是六部中的( )
A.吏部
B.户部
C.刑部
D.工部
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5.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6.“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7.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郦道元
8.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纳谏
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
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
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西游记》中唐唐僧取得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10.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又名《飞天》)倾倒了无数观众。该舞蹈取材于下列哪一座艺术宝库中的壁画( )
A.云冈石窟
B.洛阳龙门石窟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甘肃敦煌莫高窟
11.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郭靖与杨康是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辽朝建立
D.靖康之变
13.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14.如图示意图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东汉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15.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海外贸易发达
B.手工业兴旺
C.农业繁荣
D.文化昌盛
16.如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其中的a、b、c、d指四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b的都城在上京
③与c并立的两个政权是由契丹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④d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7.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
A.女真人
B.契丹人
C.党项人
D.匈奴人
18.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
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③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
④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1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20.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器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1.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22.元朝为管辖辽阔疆域,建立行省制度.根据如图所示元疆域图(局部)判断,我们的家乡滨州当时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的辖地( )
A.四川行省
B.河南江北行省
C.中书省
D.陕西行省
23.“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
A.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造纸术
25.《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面的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A.A
B.B
C.C
D.D
26.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
C.繁荣开放的社会
D.盛世与危机并存
27.明朝的张武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一定要读的书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四书五经
28.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 )
A.设置军机处
B.大兴文字狱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锦衣卫
29.“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
30.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15分,33题11分)
3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如图一、二所示
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都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为了保障该政策的实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回答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四请写出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6)“南海一号”古沉船的重见天日,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如果这艘船从泉州港出航,船上可能装载着哪些货物?(至少列出两项)
32.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制度篇】
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概括这种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2)概括材料二,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经济篇】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3)如图1所示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他的名称和出现的时期。
【科技篇】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园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
(4)列举宋代两项重大科技发明,并举一例说明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艺术篇】
(5)如图2所示是哪一朝的壁画?出自何处?仔细观察这幅壁画,它向我们传达了哪些历史信息?
33.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进行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
【史料呈现】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如图1所示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如图2所示
材料四
如图3所示
【问题探究】
(1)材料一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3)材料三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联系?
(4)材料四体现了元朝怎样的历史趋势?
【活动总结】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大年陈中学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隋朝的建立;忽必烈建立元朝.
【分析】本题考查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的局面,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589年,隋灭陈,结束分裂局面,1276年,元灭南宋,结束了分裂局面.
故选B.
【点评】掌握秦汉、隋唐和元朝相关知识.
2.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隋律》
B.《唐律疏议》
C.《秦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律疏议》的认识.
【解答】《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为唐高宗时所做,长孙无忌等编《永徽律疏》,与《唐律》合称《唐律疏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3.唐朝时期,修建了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长安城.具体负责长安城工程建设的是六部中的( )
A.吏部
B.户部
C.刑部
D.工部
【考点】三省六部制.
【分析】本题考查六部的具体分工,对相关史实要理解记忆.
【解答】在唐代六部的职掌大致是:1、吏部,掌官吏的任免、铨叙、考绩、升降等.2、户部,掌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3、礼部,掌典礼、科举、学校等.4、兵部,掌全国军政.5、刑部,掌刑法、狱讼等.6、工部,掌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故选D.
【点评】属于识记内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改国号为周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考点】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武则天的史实.评论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首先要考虑他是否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有所促进.
【解答】武则天对唐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发展经济,励精图治,延续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大力吸取人才,为以后的开元盛世建设奠定了基础,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由此可知,选项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学生要了解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关键在哪里.
5.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考点】开元盛世;盛唐的社会气象;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解答这一题首先要知道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景象被人们称为什么.
【解答】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由此可见,C选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开元盛世.
6.“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多民族交往的史实.
【解答】唐太宗时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唐太宗任用突厥贵族为官,体现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7.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郦道元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属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材料中“西行取经”是解题关键.
【解答】A.释迦牟尼,印度人,佛教创始人.
B.鉴真,唐朝高僧,东渡日本,为中日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
C.玄奘,唐明高僧,为求取佛取佛义,西行天竺,是把印度佛教、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第一人,为中印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
D.郦道元,明朝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故选B.
【点评】由于对材料把握不准确,B选项鉴真是解答此题的最大干扰因素.
8.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纳谏
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
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
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贞观之治,注意识记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解答】唐太宗时期,重用人才,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同吐蕃和亲;题目中的李春设计赵州桥是隋朝;鉴真东渡是唐玄宗时期.
故选B.
【点评】注意区分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历史事迹.
9.《西游记》中唐唐僧取得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玄奘.
【解答】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是《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物原型.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
10.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又名《飞天》)倾倒了无数观众。该舞蹈取材于下列哪一座艺术宝库中的壁画( )
A.云冈石窟
B.洛阳龙门石窟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甘肃敦煌莫高窟
【考点】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了莫高窟的相关史实.
【解答】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佛教故事为主;同时也反映许多现实生活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特别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莫高窟的相关史实.
11.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南宋和金的对峙.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知识点,应把握两宋时期并立的政权名称.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两宋时期并立的民族政权.
12.郭靖与杨康是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辽朝建立
D.靖康之变
【考点】靖康之变和北宋的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了靖康之变.
【解答】1126年,金军乘大雪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宝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靖康之变的相关史实.
13.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解答】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江南地区开发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战乱较少、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南方的政权更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北方战乱频繁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故选A.
【点评】学会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4.如图示意图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东汉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
【解答】如图可知,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故选C.
【点评】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是在南宋,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
15.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海外贸易发达
B.手工业兴旺
C.农业繁荣
D.文化昌盛
【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海外贸易.
【解答】根据关键词“宋代”“海商”
“中外贸易”,可以看出反映,题干反映的是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宋代海外贸易的有关内容.
16.如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其中的a、b、c、d指四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b的都城在上京
③与c并立的两个政权是由契丹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④d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考点】史实辨析题;唐朝的建立;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忽必烈建立元朝.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北宋、南宋和元朝的相关知识.
【解答】①a唐朝历经618年﹣907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说法正确,②b和辽、西夏并立的北宋,它的都城是东京,不在上京,说法不正确,因而含有②的选项A和选项C不符合题意;③与c并立的两个政权是契丹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中,金是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说法不正确,因而含有③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④d元朝历时1271年﹣1368年,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说法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因而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
17.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
A.女真人
B.契丹人
C.党项人
D.匈奴人
【考点】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抗金的史实.
【解答】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中的“匈奴”是指建立金政权的女真统治者,故选A.契丹建立的辽,1125年被金所灭,南宋1127年建立,不可能与南宋共存,故排除B;党项建立的政权是西夏,故排除C;匈奴是秦汉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故排除D.
故选A.
【点评】关于岳飞抗金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取得大捷.岳飞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的掠夺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18.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
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③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
④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中心南移的表现.
【解答】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即将包含错误说法的组合排除,就能选出正确的答案.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发明于唐朝.故③说法错误.排除包含③的选项.
故选C.
【点评】在掌握扎实基础的同时,适当运用排除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的社会生活,识记宋代的传统节日.
【解答】宋代人们生活气象万千,丰富多彩.题目诗句描述宋代的春节,即元旦.
故选D.
【点评】识记宋代出现的传统节日.
20.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器不已.这种热闹的城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考点】宋代的社会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社会生活的知识点,应把握宋代社会生活的状况.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瓦舍勾栏,终日喧器不已”,结合所学知识:“瓦舍勾栏”指的是“瓦子”和“勾栏”.“瓦子”是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指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它们都出现于宋朝时期.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瓦子”和“勾栏”出现的时间.
21.西藏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藏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事务,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
故选C.
【点评】汉唐元明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具体措施应重点区分.
22.元朝为管辖辽阔疆域,建立行省制度.根据如图所示元疆域图(局部)判断,我们的家乡滨州当时属于哪一行政机构的辖地( )
A.四川行省
B.河南江北行省
C.中书省
D.陕西行省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行省制度设立的内容,应具体把握中书省所管辖的地理范围.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行省制度”、“滨州”和《元疆域图》(局部),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滨州今天隶属于山东省,在元朝时期,隶属于中书省的管辖范围.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
23.“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普遍使用指南针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宋代的科技成就.
【解答】根据课本所学,我国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故造纸术的改进不是出现在宋代.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广泛使用,是宋朝科技的重大成就.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不是宋朝的科技成就,故此题选择B.
【点评】此类题是基础知识,在历史课本上基本上每讲一个阶段就会有对应的科技文化成就,需要同学在识记的时候刻意的按时间、朝代比较区别加深记忆.
24.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
A.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造纸术
【考点】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
【解答】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主要用于航海上,火药主要用于军事上,印刷术、造纸术主要用于文化的传播上.通过分析材料可以知道,第三种东西是用于航海,所以指的应该是指南针.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的准确识记能力.
25.《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面的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A.A
B.B
C.C
D.D
【考点】司马迁与《史记》;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内容.
【解答】《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史实,《资治通鉴》记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的史实是从战国到汉武帝时期.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对比能力.难度中等.
26.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并立和民族融合
C.繁荣开放的社会
D.盛世与危机并存
【考点】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忽必烈建立元朝.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元时期的社会特征.
【解答】宋元时期两宋与辽、西夏、金、蒙古政权等民族政权并立,各政权之间时战时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元朝的统一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相关时代的社会特征,确定主题.
27.明朝的张武智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一定要读的书是( )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四书五经
【考点】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分析】八股取士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要求人们死读四书五经.
故选D.
【点评】本题掌握明朝的科举考试,重点考查四书五经.
28.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 )
A.设置军机处
B.大兴文字狱
C.实行八股取士
D.设立锦衣卫
【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相关内容,侧重基本史实的识记,难度不大.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意味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军机处负责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强化了君权.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军机处的有关内容.
29.“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
【考点】戚继光抗倭.
【分析】通过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便可知道作者戚继光;于是联系所学知识戚继光抗倭.
【解答】A.郑和在明朝为了宣扬国威率领船队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B.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
C.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倭寇,并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
D.康熙帝领导了雅克萨之战,打退了沙俄的进攻.
故选C.
【点评】不但要掌握历史名人的历史事迹,还要熟知他们留下的著名诗句及名言等.
30.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
A.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考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
【解答】戚继光抗击日本倭寇,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都保卫了民族主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故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
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15分,33题11分)
3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如图一、二所示
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都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的半壁江山。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
(1)请写出材料一中唐朝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两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为了保障该政策的实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回答两点即可)
(4)根据材料四请写出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是什么?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6)“南海一号”古沉船的重见天日,为我们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猜一猜:如果这艘船从泉州港出航,船上可能装载着哪些货物?(至少列出两项)
【考点】材料解析题;盛唐的社会气象;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分析】(1)本题考查曲辕犁和筒车.
(2)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原因.
(3)本题考查元朝发展农业的措施.
(4)本题考查市舶司.
(5)本题考查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6)本题考查宋代的出口货物.
【解答】(1)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都是唐朝农民创制的生产工具,都通过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据材料“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都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的半壁江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社会稳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3)据材料“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可知,元朝实行的是重农政策,为了保障该政策的实施又采取了重新恢复牧场为农田,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司农司”,编写农书《农桑辑要》等措施.
(4)据材料“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是市舶司.
(5)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政府重视和鼓励,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6)如果这艘船从泉州港出航,船上可能装载着茶叶、丝绸、瓷器、指南针、纸张、煤等等.
故答案为:
(1)曲辕犁;筒车.
(2)变化: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原因:南方社会稳定,北民南迁,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3)政策:推行重农政策;措施:重新恢复牧场为农田,设立专管农业的机构“司农司”,编写农书《农桑辑要》.
(4)市舶司.
(5)政府重视和鼓励;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6)茶叶、丝绸.
【点评】本题考查曲辕犁和筒车、经济重心南移及其原因、元朝发展农业的措施、宋代海外贸易,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制度篇】
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概括这种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2)概括材料二,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经济篇】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3)如图1所示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他的名称和出现的时期。
【科技篇】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尤其是公园1000年后的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
(4)列举宋代两项重大科技发明,并举一例说明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艺术篇】
(5)如图2所示是哪一朝的壁画?出自何处?仔细观察这幅壁画,它向我们传达了哪些历史信息?
【考点】材料解析题;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元巩固统一的措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科举制.
(2)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度.
(3)本题考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4)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及其影响.
(5)本题考查敦煌莫高窟.
【解答】(1)据材料“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可知,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2)据材料“(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可知,元朝疆域辽阔,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设立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3)图1所示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是商业繁荣的表现.
(4)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北宋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针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5)图2所示是唐朝的壁画,出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反映出唐朝社会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中外文化的结合,绘画艺术高超,宗教政策宽松等.
故答案为:
(1)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2)元朝疆域辽阔;行省制度.
(3)交子;北宋.
(4)活字印刷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唐朝;敦煌莫高窟;反映出唐朝社会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中外文化的结合,绘画艺术高超,宗教政策宽松等.
【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行省制度、宋代科技成就,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3.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进行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探究活动。
【史料呈现】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如图1所示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如图2所示
材料四
如图3所示
【问题探究】
(1)材料一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3)材料三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的主要事迹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联系?
(4)材料四体现了元朝怎样的历史趋势?
【活动总结】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考点】材料解析题;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南宋的建立和岳飞抗金;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宋政权的建立、金政权和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
(2)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政策.
(3)本题考查岳飞抗金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关系.
(4)本题考查回族的形成.
(5)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解答】(1)仔细观察图1《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可知,①政权是宋朝,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为东京,史称北宋;②政权是金政权,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在会宁称帝,建立金.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2)据材料“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统治者采取较为开明的政策,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3)据材料可知,材料三中的历史人物是岳飞,他所领导的抗金斗争,使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必要条件.
(4)据材料可知,材料四体现了元朝民族融合的趋势,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吾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体现了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历史发展趋势.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的交往与融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作答.
故答案为:
(1)赵匡胤,女真族;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2)开明的民族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岳飞;他所领导的抗金斗争,使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必要条件.
(4)民族融合的趋势或回族的形成.
(5)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的交往与融合;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时代特征、唐朝的民族关系、岳飞抗金、元朝民族融合和回族的形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