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导学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02 10:3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7(《智取生辰纲》)
备课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2016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把握“智押”及“智取”情节。
2.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3.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4.引导学生走进古典文学名著,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知识链接】
本文选自《水浒》第十六回。作者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水浒》主题曲《好汉歌》导入新课。
2.请1—2位学生介绍《水浒传》。24
二、自主学习。3
1.给加点字注音。C
趱行zǎn
虞候yú
嗔怪chēn 这厮sī
朴刀pōY
恁地nèndì 兀的wùdì 怄òu
芥菜jiè 忒tuīI
舀酒yǎo 罗唣zào
聒噪guō
晁盖cháo
三阮ruǎn4
省得xǐng 勾当gòudàng 庵ān
喏喏连声nuò C
剜口割舌wān 逞辩chěngf
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e
(1)这干系须是俺的! 干系:责任o
(2)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吹嘘:嘴里嘘气V
(3)卖一桶与你不争 不争:不要紧E
(4)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计较:计策L
(5)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 理会:懂,知道k
3.根据你掌握的文学知识填空。g
《智取生辰纲》出自《水浒传》第十六回,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B
4.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V
(2)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P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上路——中计——失纲x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定计——施计——劫纲c
(3)矛盾冲突是推进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细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Q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三、合作探究。
1. 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画出描写“天气”的语句,试分析其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学生在课前完成,可以相互讨论)
自然环境:描写天气酷热,是为下文写众人行动困难,军士买酒解渴等埋下伏笔。描写黄泥冈上松树林内柳阴,是为了交代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代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2. 指出下列句子体现了杨志什么特点。
A.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精明能干、小心谨慎)
B.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粗暴蛮横)4587478
C.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粗暴蛮横)
D.正行之间,前面迎着那土冈子。一行十五人奔土冈子来,歇下担仗,十四人都去松林树下睡倒了。杨志说道:“苦也!这里是甚么去处,你们却在这里歇凉!起来快走!”(小心谨慎)
E.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小心谨慎、粗暴蛮横)4587478
——杨志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精明能干,知道社会环境,知道根据地形来安排行路时间;另一方面却又粗暴蛮横,不知道关心属下,不知道分担责任,不知道利用人心,这是他性格中的最大缺点。
3.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智变行辰: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智藏行踪:不多带兵。
(3)智选路径: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智察枣客: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小结:这些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军士、虞侯、老都管,无不怨恨。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他欠理智,失人和。攘外必先安内。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失败埋下了隐患。(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一招。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5.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4587478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四、延伸拓展。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水浒的故事情节,或者是自己对《水浒》的感想等等。
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本文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几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