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替示意图
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政权,
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王与马,共天下
元帝(司马睿)正会,引王丞相(王导)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元帝)引之弥苦。王公曰:“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
——《世说新语 · 宠礼第二十二》
晋元帝登基的那天,王导和文武官员都进宫来朝见。晋元帝见到王导,从御座站了起来,把王导拉住,要他一起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 这个意外的举动,使王导大为吃惊。因为在封建时代,是绝对不允许有这样的事的。王导忙不迭推辞,他说:“这怎么行。如果太阳跟普通的生物在一起,生物还怎么能得到阳光的照耀呢?”
环节二:深入理解
探究一:淝水之战
分析苻坚不能同意江南的原因。
从前秦方面看,苻坚骄傲自大,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建立前秦的氐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
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条件。
探究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浙江卫视《江南经济的开发》报道组特派四组记者为大家就东晋南朝时的经济做现场报道:采访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展示形式:采访、表演、独白等)
情境一:公元前1世纪以前的农民。
情境二:南朝宋时的农民。
情境三:南朝宋时的手工业者。
情境四:如果你是宋时从北方来南方游玩,回去准备给家人带礼物,你会带什么礼物,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因素有那些呢?
三、分析江南经济开发的意义:
为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学习本课内容,要注意结合前两课中“孙吴开发江东”“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等相关知识分析,运用历史的连贯性形成完整的时空概念。
2.关于南朝的政治,可通过列表的方式,归纳南北朝的朝代更替,理解什么是南北朝,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历史空间概念。
3.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要善于结合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地区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能有直观的印象,同时注意对问题的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识图学习法。通过观察《南朝牛车画像砖》,了解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通过观察《南朝青瓷莲花尊》《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了解江南地区手工业的发展。
2.重点突破法。本课虽然头绪较多,但是着重要掌握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可以指导学生集中精力掌握好“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问题。对此,主要是认清江南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开发的成就以及江南开发的深远影响。
3.构建知识框架法。本课内容比较复杂,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是学好本课的关键。可以通过以下的图示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线索:
史料导入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同学们阅读史料,看一看《史记》描写的江南与《宋书》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说导入
“开发”是一个在我们日常交流中比较常用的词语。今天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的大脑中储存了多少个带“开发” 的词语或短语?(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知道的含有“开发”的词语或短语)大家说了这么多含“开发” 的词语和短语,可什么是“开发” 呢?“开发”就是发掘、挖掘、利用各种资源或条件,有目的地进行发展的行动。因此开发的重点在发展,开发意味着发展。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的开发行动——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诗歌导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句诗,大家一定还记得,这里的“王”指的是琅琊王氏,“谢”指的是陈郡谢氏。西晋末年,北方动乱,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南迁。因王谢两家的王导、谢安及其后继者在东晋南朝时期权倾朝野,文采风流,所以“王谢”成为世家望族的代称。其中,王家的王导在东晋建立过程中厥功至伟。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来更多地了解那段历史。
知识点一 东晋的兴亡(教材P82)
东晋(317—420年),是西晋司马氏政权的延续。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起兵,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重建晋朝,史称东晋。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司马氏本身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个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导,其后又有陈郡谢氏的谢安、谢玄等。在世家大族中,代表有南下的王、谢、袁、萧等侨姓和本身居于江南的朱、张、顾、陆等吴姓。王导主持大局时,一方面拉拢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顿从中原南下的士族,并以司马家族作为共同拥戴的对象。
但世家大族本身并不真正忠于司马氏,尤其是他们本身都拥有大量田地,以至拥有自家部队,有足够实力抗衡司马氏政权。最初有王导主持大局,东晋政权得以稳定,故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但晋元帝以降则内乱频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后期又有孙恩、卢循之乱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宋政权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迎敌并在淝水之战中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
420年,刘裕灭晋建宋。
知识点二 南朝的政治(教材P83)
南朝(420—589年):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420年东晋灭亡,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它们的存在时间都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59年(刘宋),最短的仅23年(萧齐)。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治时期,南朝与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并称南北朝。
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是东晋末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力量。他在与东晋四大家族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于420年废掉晋帝,自立为帝,国号宋。为区别于后世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史学家称之为“刘宋”。由于刘裕出身贫寒,又看到了东晋因大族屡屡兴兵反抗而灭亡的教训,故在登基后不再重用名门大族,兵权则主要交于自己的皇子。然而,皇子们相互间争权夺利,以至相互残杀,这是刘裕始料未及的。
422年,宋武帝刘裕卒,宋少帝、宋文帝相继即位。其中,宋文帝刘义隆在位的30年间,是宋朝最繁荣的一段时期。450年至451年,宋与北魏交战虽各有胜负,但都损失惨重,使南北方无力再发生大战。从此,南北方相对稳定下来。宋文帝死后,宋孝武帝、宋明帝先后继位,但他们俩都是有名的暴君,不仅对诸将疑忌,而且兄弟间相互残杀。479年,萧道成灭宋,建立齐。
梁武帝萧衍夺取帝位后,政治日益败坏。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知识点三 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材P84)
“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广义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狭义是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魏晋以来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较为落后,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开发,江南地区渐成为富庶之地。
江南地区的开发具备以下优越的条件:①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②北方人民的大量迁徙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动力(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不同的生活方式)。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战乱较少,南朝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④江南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①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例如,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植,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谷物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②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③商业与城市: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健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1.南朝牛车画像砖(教材P84)
南朝的画像砖,代表性的作品一是南京江宁、丹阳出土的《竹林七贤图》,再就是1958年出土于河南邓县的画像砖。邓县画像砖墓位于南北朝交通的要道上,南北双方在此地交相统治,因此这一地区的艺术带有南北双方的特点,得各方共同习惯而融于一体。
2.南朝青瓷莲花尊(教材P84)
莲花尊,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种以莲花装饰为主题、并与造型融为一体的青釉瓷器。其器体为一仰一覆,形似碗钵的莲花构成尊的主体。有的莲花尊自腹部至底座,由达7层之多的仰覆莲花瓣构成,尊肩有系穿,尊颈略细长,饰有花鸟云龙。器物造型优美,端庄俊秀。代表作有出土于河北省景县、今藏故宫博物院的莲花尊。其上下仰覆两朵莲花相对而成的造型,周身高凸而丰腴的莲花瓣纹饰,给人以奇特、雄伟、厚重之感,体现了北方青瓷的特色。中国以前的经济中心一直是黄河中下游。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获得很大的发展。青瓷莲花尊——南方工匠以莲花这种当时最受崇敬的佛教象征物赋予青瓷,而且制作得如此精美,说明南方已经能以最先进的生产力来适应统治阶级的精神需要了。
南朝领土
南朝疆域方面,南朝宋继承东晋疆域,基本上为22州上下。河南地于太初四年(422年)之后逐渐被北魏并吞,南朝宋改以淮水为界。南朝齐基本上同南朝宋一样为20州上下,可是相继失去雍州沔北及淮南豫州之地。南朝梁时州郡设置和疆域变化很大,因北伐获得淮北之地,一度达河南地,又开拓闽、越等地,到539年共有大小不一的107个州。“侯景之乱”后,北齐占领江北淮南之地,西魏占领汉中巴蜀。西魏又受萧詧(chá)之托,率军夺下南朝梁江陵以北之地,建立附庸国西梁。南朝陈成立后国土不多,至569年开始陆续收复淮南及部分淮北之地,并且一度夺下北齐长江以北之地。陈到后期因受北周入侵国土减少,仅剩长江以南地区。
北朝领土
北朝疆域方面,北魏自代北之地崛起,至439年统一华北而结束十六国时期。北魏屡次入侵南朝宋,占领山东、河南与淮北地,又取南朝齐淮南地及南朝梁汉中、剑阁一带。至此,北魏疆域北至漠南草原,西抵西域东部,东达辽西,南达江汉流域。在扩充领土期间,州郡多因时制宜,到487年开始整顿。北魏孝明帝之后领土减少,州郡滥置。魏分东西后东魏有80州,西魏有33州。北齐建立后,开始整顿政区规划,废除3州、153郡及589县。北齐江淮之地后被南朝陈占领。西魏屡次攻占南朝梁巴蜀之地与江汉之地。北周武帝灭北齐,取南朝陈江淮之地,领土大大扩充。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想一想,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教材P85)
[答案] 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教材P85)
[答案] 《史记》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地区尚未开发,魏晋以来的江南地区已逐渐得到开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部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关于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要结合前两课“孙吴开发江东”“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等内容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晋兴亡的概况;知道南朝政权的更迭;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将纷繁复杂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整理成清晰的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历史信息,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是认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条件、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以及江南地区开发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供的一些古籍记载的资料,将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加以阐释,尽可能让学生能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辅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化解他们学习中的困难。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难点是学生对西晋与东晋、南朝朝代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在此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形成直观的概念。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要通过展示地图,帮助学生形成时空概念。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归纳法、材料研读法。
【教具】
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师生齐声朗读。然后教师讲述这首诗歌颂了我国江南地区的美景。江南地区的美丽是我国人民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如今的江南地区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你知道东晋是怎样建立的吗?东晋和西晋相比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用,当时流传着“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东晋初年的政治状况。
教师提问:东晋是怎样灭亡的?
学生回答:420年东晋灭亡,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讨论交流:东晋的政治统治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①东晋是大地主支持下建立的。②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③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二、南朝的政治
学生阅读本目内容,然后教师提问。
教师提问:南朝包括哪四个朝代?定都在哪里?
学生回答:宋、齐、梁、陈。建康。
教师提问: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哪一个?
学生回答:宋。
教师提问:在南北的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回答:南朝处于劣势。
通过上述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基本掌握南朝的发展概况。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是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为什么?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经济发展的条件如社会安定、劳动力、劳动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
教师总结归纳:①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在南方相对安定时发生的。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促进了民族交融。④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2.表现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出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例如,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植,这是水稻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谷物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商业: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结合课后的“知识拓展”分析)
【板书设计】
课件18张PPT。魏蜀吴鼎立,西晋来统一;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对峙。结合下表,说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时序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课时 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东晋。一、东晋南朝政局1.东晋的建立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2.前秦政权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权。 前秦皇帝符坚重视人才,励精图治,基本统一了北方地区。3.淝水之战时间:公元383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淝 水 之 战公元383年前秦和东晋以少胜多东晋胜利对南方:使江南地区免遭战争摧残,为江南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对北方: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想一想:淝水之战与在此之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非常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20年,东晋被其大将刘裕建立的宋取代。此后160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历史上总称南朝。4.南朝政权的更替南朝
(建康)
420-589宋
420-479齐
479-502梁
502-557陈
557-589同桌合作探究汉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地位重要。1. 原因: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最主要原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二、江南地区的开发2.表现:(1)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大量良田
(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
(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粪肥)
(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
(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农业方面:龙骨翻车水 碓2.表现:(1)养蚕缫丝技术提升。
(丝织品产量激增)
(2)冶铸技术进一步改进。
(灌钢法)
(3)制瓷业发展迅速。
(青瓷烧制)手工业方面:3.区域:4.影响: 长江中下游一带(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和洞庭湖流域)迅速发展,福建、广东和广西一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魏西
晋蜀 十六国 北 朝淝
水
之
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江 南 地 区 的 开 发前秦东 晋 吴(原因、表现、影响)课堂小结1.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风声鹤唳 D.破釜沉舟
2.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学以致用
3.下列战役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4.图1中两种人口迁移分别产生的影响是( )
A.北方战乱,江南开发
B.北方民族融合,南方混乱
C.北方民族融合,江南得到开发
D.南北方同时战乱课件16张PPT。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预习一、东晋的兴亡匈奴人司马睿王导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420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二、南朝的政治建康宋萧衍南朝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三、江南地区的开发黄河流域北方人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建康南下移民耕地面积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新知小测 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
(1)316年,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
(2)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洛阳定都,统称“南朝”。( )
(3)陈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4)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
(5)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方法集锦 ·特别提示·
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主要着眼于该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三国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黄河流域,自魏晋南北朝时开始逐渐南移。
·歌谣巧记·
东晋建康司马睿,达成王马共天下。淝水之战晋军胜,解除北方的威胁。宋齐梁陈南朝建,人口南迁促开发。农业犁耕精细作,选择育苗施粪肥。兼作麦稻搞移栽,种桑养蚕多经营。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探究要点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境探究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重难点睛1.南朝有何历史作用?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由汉族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四个王朝的统称。虽然南朝的四个政权各自存在都只有几十年,但作为汉族政权在南方的统治,为汉族文化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传播作出了贡献,同时在南方兴起了建康、江陵、扬州、成都等大城市,南方工商业也得到发展。所以,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影响
(1)原因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南方战乱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③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辛勤劳动。
(2)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选择题
1、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 )
A匈奴B鲜卑C羯D氐
2、西晋从统一到灭亡持续了多少年 ( )
A14年B36年C50年D37年
3、西晋时,一位商人想到都城做生意,他应该去 ( )
A洛阳B长安C建业D成都
4、下列哪些内容能体现出西晋的历史状况 ( )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 )
A东吴B西晋C东晋D东汉
6、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 )
A司马懿和司马昭B司马昭和司马炎C司马炎和司马睿D司马炎和司马昭
7、在4世纪后期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 ( )
A匈奴B鲜卑C氐D羌
8、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
A东晋和北魏B东晋和前秦C西晋和前秦D西晋和北魏
9、淝水之战同下列历史上几次战役相似的有 ( )
①围魏救赵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②草木皆兵—— ( )
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11、下列对淝水之战后的局面表述错误的是 ( )
A前秦统治迅速瓦解B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局面
C立即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
12、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13、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 ( )
A春秋、战国B三国、南朝C三国、两晋、南朝D春秋、战国、魏晋
14、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 ( )
A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B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
C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D福建、广东等地还未得到开发
二、组合列举题
15、写出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
(1)西晋建立和灭亡:
(2)东晋建立:
16、写出与下列事件相关的地点。
(1)西晋的都城:
(2)东晋的都城:
三、材料解析题
17、读右图,回答以下问题
(1)这是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请你列举出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哪一支在什么时间灭亡了西晋政权?
(3)请你写出西晋建立与灭亡的时间。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请你说出出现这样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四、分析探究题
19、我国现在的南方经济发达程度要强于北方,而五代以前我国一直是北方经济发达程度强于南方。开始发生这种变化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大的开发。请你回答: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2)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具体都有哪些表现?请你举例说明。
(3)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何影响?
答案
一、选择题:
1~5:ABAAC 6~10:CCBDC 11~:4:CCCD
二、组合列举题
15、(1)266年、316年 (2)317年
16、洛阳;建康
三、材料解析题
17、(1)匈奴、鲜卑、羯、氐、羌(2)316年,匈奴。(3)建立:266年。灭亡:316年。
18、(1)司马迁描写的江南生产力发展很落后。《宋书》的江南非常富饶。(2)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而魏晋南朝时,江南逐渐得到了开发。
四、分析探究题
19.(1)原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2)表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
(3)影响或作用: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