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02 14:41:11

文档简介

第23、24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艺术
古昌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和艺术代表
知道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面第七位的人,比欧洲早1000年。
识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识记《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书法代表
能力与目标:
通过对王羲之《兰亭序》的认识,学会欣赏艺术作品
欣赏山西云冈石窟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先进的科技
从祖国先人所创造的科技与艺术成就中学会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科技与艺术成就表现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欣赏艺术品
教学手段:采用教师提问,学生看书,学生讨论等方式授课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教师提问,秦汉时期的科技与艺术代表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就此引入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科技
师:首先组织学生看书一分钟,要求学生通过这一分钟的时间,归纳本节课的科技主要体现为哪些方面?
生:看书,归纳科技的归类
生:回答科技归类情况:
第一:数学;第二,农学;第三,地理学
师:组织学生第二遍看书,完成对数学、农学、地理学相关重要知识的掌握。
计算者

时代

数值

地位
作者
时代
内容
地位
作者
时代
内容
地位
师:上述知识学生学完后了,教师要组织学生对祖冲之的圆周率进行识记。并且还要补充一点祖冲之的其他方面的成就。使学生受到爱国情怀的教育
艺术:
师:组织学生浏览教材,将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进行归类
生:看书并归类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
生:艺术成就主要表现为三类,即第一书法,第二绘画,第三雕塑
生:在教师问题引导下,进一步看书,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时代
地位
擅长
代表作
特点
时代
地位
代表作
擅长
A、
特点
B、

A、
代表作

B、

师:课堂小结
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小结
课堂练习:
生:完成课堂练习
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关于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的学习,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搜集中国的民间谚语,体会和理解其意义。
2.通过阅读课文,概括提炼本课的基本知识点,让学生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科技与文化成就简表》,使学生学习制作图表和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广泛搜集与王羲之、顾恺之有关的小故事,如“书成换白鹅”“羲之墨池”“眼睛一点,点来一百万”等,开展一次小型故事会,调动学生全面参与课前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1.民间谚语收集法。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农,验之行事”,意思是参考文献,收集谚语歌谣,访问农民,通过实践来验证。贾思勰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特别是重视农民的经验和注重实践的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可鼓励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搜集中国的民间谚语,并在一定的季节进行验证,以此体验积极学习前人经验的益处。例如: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满青粒硬,收成方可定;五月及泽,父子不相借;湿耕泽锄,不如归去;立春无后霜,插柳正相当等。
2.模拟体验法。每一项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和进步都离不开科学家的辛勤付出,在学习中可以亲身体验一下祖冲之利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的过程,感受先人艰苦、烦琐的推算过程,进而养成刻苦、认真的习惯。“圆周率=圆周长/圆直径”,其中“直径”是直的,好测量;难计算精确的是圆周长。所谓“割圆术”,就是通过圆内接正多边形细割圆周,并使正多边形的周长无限接近圆周长,进而来求得较为精确的圆周率。
3.图片赏析法。本课内容涉及图片较多,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有关插图和书法、绘画、石窟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还可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如:通过观察《兰亭集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体会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和顾恺之的绘画艺术特色,提高对书画作品的赏析能力;通过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来感受石窟艺术的魅力等。
复习导入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交融不断加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一时期,科技与文化领域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有些成就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指的是承接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启下”指的是下接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图片导入
出示祖冲之邮票及祖冲之环形山图片:
随着人类进入太空,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也越来越详细。如今,人们已经绘制出详细的“月图”。在月图上,你可以看到有一座山标着“祖冲之山”,这是以我国南北朝时的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与他同年代的科学成就又有哪些?本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这些知识。
谜语导入
出示谜面:
①爷爷当先锋。 (打一历史名人)
②三个大力士假装种田。(打一历史名人)
请同学们猜一猜谜底分别是哪位历史名人?
谜底:祖冲之、贾思勰。这些文化名人都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他们对历史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去了解这些知识。
知识点一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教材P90)
1.贾思勰的生平
贾思勰,山东人,北魏时期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做过高阳太守,曾先后到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考察农业生产情况,后来回到家乡,亲自参加农牧业生产。由于他刻苦钻研农业知识,经常向有经验的农民请教,并亲自参加生产实践,对农业科学有了精深的研究。在大约十多年的时间里,贾思勰将他积累的丰富的农业科学知识,认真地加以整理,在总结前人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
2.《齐民要术》
贾思勰在编撰《齐民要术》一书的过程中,坚持“采捃(拾取,搜集)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农,验之行事”的原则,参考前人的农学研究成果,收集民间的谚语、歌谣,访问有经验的农民,并亲自参加生产实践。他非常重视前人的研究成果,在《齐民要术》中,引证前人著作150多种,包括两汉时期的《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重要农书。这些珍贵的农书有些早已失传。因为贾思勰写作引用,一部分内容才得以保存下来,使人们可以了解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状况。
《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正如《自序》中所说:“起自农耕,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全书共分10卷,92篇。正文7万字,注释4万字,内容相当丰富。该书前五卷介绍粮食、油料、染料作物、蔬菜、果树、桑等的栽培技术;第六卷是关于禽畜和鱼类的养殖;第七卷到第九卷是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运,包括酿造、酶制储藏、果品加工、烹饪、制糖等内容;第十卷则介绍有实用价值的热带、亚热带植物。
在这部农业科学著作中,贾思勰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规律性的认识。他总结耕种时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其意是,种地要不误农时,要因地种植。他提出“初耕欲深,转地欲浅”“秋耕欲深,春夏欲浅”。对恢复土地肥力,提出实行轮作法,他说,谷子连种,“则莠多而收薄矣”;连种麻,则“有破叶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他还提出密植和套作法,重视种子品种和性能。他还特别提倡种植绿肥,以提高地力。直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才开始实行绿肥轮作制。
知识点二 科学家祖冲之(教材P91)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学习古代著作,但从不盲从古人。他独立思考,敢于大胆怀疑、提出问题。因此他在学习前人的同时,超越前人,登上了当时科学的顶峰。
祖冲之在学术上有很大的贡献。在数学方面,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在我国古代,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圆的周长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也就是圆的周长是圆直径的三倍多,但是多多少,意见不一。在祖冲之之前,中国数学家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用这种方法,刘徽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四位数字。 祖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并得出了圆周率分数形式的近似值。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查考。如果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来计算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000多边形,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圆周率π称为“祖率”。
知识点三 书法、绘画与雕塑(教材P92)
1.王羲之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时间长了,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了墨色。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后人评价他的书法艺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赵孟,明代的董其昌,这些书法名家都对王羲之心悦诚服。
与王羲之有关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
2.顾恺之
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才绝和痴绝。顾恺之作画,意
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流传至今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均为唐宋摹本。存世的《女史箴图》传是早期的摹本,内容绘写西晋张华所撰约束宫廷嫔妃的教诫。
《京师寺记》上记载:兴宁中年,瓦棺寺刚建成时,设置法会,请大家捐款赞助,当时的官员文士捐款没有超过十万钱的,唯有顾恺之承诺捐资百万钱。他家一向清贫,人们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到付款时,顾恺之对僧人说:“请贵寺选一面空白墙壁,我去到那里后,关好门户,不许他人进入。”顾恺之在寺里待了一月有余,在一面墙壁上绘了一幅巨大的维摩诘画像,将要画眼睛时,顾恺之对僧人说:“这幅画作好后,第一天来观看的人,请让他向寺里施钱十万,第二天来观看的施钱五万,第三天来看的随便施多少都可以了。”第一天许多人为了争睹顾恺之“开光点眼”,涌入瓦棺寺。顾恺之当众起笔点睛,说也神奇,只那么一点,整个画像便活灵活现。民众闻讯而来,一会儿工夫就集资上百万钱。
3.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北魏初期开凿的大型石窟,时间约在460年的北魏文成皇帝时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7千米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1千米,气势恢宏,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余尊。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在雕造技法上,云冈石窟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及波斯艺术的精华,创建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4.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前后,后来,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千米,今存窟龛20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锺繇楷书《宣示表》(链接教材P92)、《兰亭集序》(摹本·局部)(链接教材P93)、魏碑《比丘道匠造像题记》(链接教材P93)、魏碑《张猛龙碑》(链接教材P93)
四幅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向我们展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和成就。《宣示表》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可以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兰亭集序》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奇迹,其卓绝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块丰碑,也成了历代书法家临摹学习的范本,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比丘道匠造像题记》和《张猛龙碑》都是魏碑作品。魏碑作为楷书的一种,具有独特的魅力。
2.《女史箴图》(摹本·局部)(教材P94)、《洛神赋图》(摹本·局部)(教材P94)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取材于西晋诗人张华的《女史箴》著作画成。张华著作原为讥讽贾后专权,用韵文形式,以史家口气,写宫廷规箴,规劝教育妇女应遵循封建道德。顾恺之以此为题材,结合东晋时的现实生活,创作了12 幅历史故事画,现存的只有9幅,还是唐人摹本。画面描绘了封建时代宫廷妇女的生活,中间一位丰采奕奕的贵族妇女正在对镜梳妆,左边的侍女在为贵族妇女梳理发髻,铜镜为圆形,放在一特制的镜架上,镜子旁还有长、圆不同的梳妆盒。画面右边还有一贵族妇女,正左手持镜,右手整理并欣赏自己的发髻。整个画面生动形象,是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
《洛神赋》为曹植所著。曹植由京城返回封地时,途经洛水,忽然有感而发,并作此赋。《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东晋时,大画家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此图卷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等各方面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巧记圆周率π前一百位
众所周知,圆周率π是一个有名的无理数,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不好记,如果利用“谐音法”,把小数点后的前一百位编成如下顺口溜,用不了几分钟就可以记住。
首先设想一个好酒贪杯的酒徒在山寺中狂饮,醉“死”在山沟的过程(30位):
3.14159 26 535897 932 384
山巅一寺一壶酒。儿乐:“我三壶不够吃。”“酒杀尔,杀不死。”
626 43383 279
乐而乐,死三三巴三,儿弃酒。
接着设想“死”者的父亲得知后的感想(15位):
502 8841971 69399
吾疼儿:“白白死已够凄矣,留给山沟沟。”
再设想“死”者的父亲到山沟里三番五次寻找儿子的情景(15位):
37510 58209 74944
山拐我腰痛,我怕你冻久,凄事久思思。
再设想在一个山洞里找到“死”者并把他救活后的情景(40位):
592 307 816 406 286 20899
吾救儿,山洞拐,不宜留。四邻乐,儿不乐,儿疼爸久久。
86280 348 25 34211 70679
爸乐儿不懂,“三思吧!”儿悟,三思而依依,妻等乐其久。
以上顺口溜不免有点东拼西凑,牛头不对马嘴,但是却把抽象的数字串形象化了,非常有利于记忆。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教材P90)
[答案] 从对农业典籍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贾思勰认识到,气候有一年四季的变化,土壤有温、寒、燥、湿、肥、瘠之分,农作物的生长既有其自身的规律,又因时因地而各有所宜,要获得农业生产的好收成,就必须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所需的生长条件,顺应其生长的要求。
1.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想一想,北方的农林品种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这反映出了什么?(教材P95)
[提示] 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各种植物的种子。江南地区正在不断开发。
2.请你试着为这枚纪念币中的人物写一个简要的介绍。(教材P95)
[提示] 从人物生活的时代、主要成就、历史影响等方面组织材料。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即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楷书、行书、魏碑的发展概况,突出介绍了王羲之的艺术成就;大画家顾恺之和他的代表作;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家王羲之;大画家顾恺之;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通过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成就”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对书法、绘画及石窟艺术具体内容及其特点的介绍,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齐民要术》、圆周率和《水经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科技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在农学、数学、地理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在不少领域居世界先进地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光辉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归纳总结的结果中体会出这一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具有各民族的特色。同时使学生明白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本课涉及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内容比较多,因此,需要采取列表的方式,把这些知识点罗列起来,便于把握和理解。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推算、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圆周率的推算要结合“割圆术”实物进行操作,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要通过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会其艺术价值。对书法和绘画艺术,可以采用摹写的方式进行体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探究问题的欲望强,文化课的基础知识比较枯燥,迫切需要教师创设新情景、新问题,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如搜集《齐民要术》的内容,展览钟繇、王羲之等名家的作品等。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列表归纳法、讨论赏析法、实践体验法。
【教具】
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故事导入:王羲之的故事——贴对联。
问题导入:以本课前言导入新课。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教师讲述:贾思勰生平。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本目课文,看完之后,思考两个问题:
①“齐民”的含义是什么?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一书的?
②《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看出,《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把理论和实践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由此,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读书时一定要联系实际,不要死读书,要学以致用。经验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有更加强劲的指导意义。
课堂展示:学生对课下收集的农业谚语进行交流。教师点评。
教师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科技领域,除了农学以外,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祖冲之和他计算的圆周率的数值。
二、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师讲述:祖冲之生平。
教师引导:请思考他是谁?你知道关于他的小故事吗?他有哪些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材讲解:(1)祖冲之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比较,只差50秒。(2)教材上提到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指的是刘徽创造的割圆术。到祖冲之时,求出了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圆周率:3.1415926<π<3.1415927。(3)祖冲之还写了一部数学名著《缀术》。这部书在唐朝时被朝廷规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后来传到日本、朝鲜,也被用作学校的课本。(4)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教师引导: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学生设计并填写魏晋南北朝重大科技成果简表。
(课件展示设计的表格及内容)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贾思勰
北朝
(北魏和东魏)
著名农学家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祖冲之
南朝
著名数学家、
天文学家
《缀术》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1.书法艺术
课件展示教材上的四幅图片:锺繇楷书《宣示表》《兰亭集序》(摹本·局部)、魏碑《比丘道匠造像题记》、魏碑《张猛龙碑》。
教师提问:提问四幅图片分别是谁的作品?它们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述:王羲之的生平、书法特点、艺术价值、历史地位、代表作《兰亭序》及其艺术价值。引导学生欣赏王羲之像及《兰亭集序》(摹本·局部)的插图,引发学生对王羲之端秀清新书法的喜爱,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点。
自主体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用准备好的纸笔临摹两个“之”字,然后再任选其他两个,注意体味归纳王羲之的字有何特点?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或用古人的话说。
学生回答: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2.绘画艺术
课件展示:《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教师提问:这两幅绘画是谁的作品?请根据这两幅作品,归纳他的人物画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过渡: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统治者除建大量寺庙外,还令人劈山削崖,开凿石窟,塑造佛像,从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湛辉煌的石窟艺术。
3.辉煌的石窟艺术
课件展示:《云冈石窟第18窟中的菩萨及弟子像》《龙门石窟佛像》。
教师提问:这两幅图片中的石窟作品出自于哪里?它们的艺术风格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学生设计并填写魏晋南北朝重大文化成果简表。
(课件展示设计的表格及内容)
类别
代表人物
朝代
代表作品
艺术
书法
王羲之
东晋
《兰亭集序》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刻
南北朝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问题探究:当前旅游业兴旺,一方面带来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旅游景点的破坏也十分严重,我们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旅游者呢?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树立文明旅游的意识。
【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代科技:农学、数学等;主要文化成就:书法、绘画、雕刻等。贾思勰、祖冲之、王羲之、顾恺之、石窟艺术等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板书设计】
课件35张PPT。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个朝代名称的复合词。
「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
「晋」主要指的是司马氏所建立的西晋与 东晋(此时北方是「五胡十六国」时代)。
「南北朝」则指当时南北对峙的几个朝代, 南方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方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南北经济发展科技
文化
繁荣 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背景名人坊2:贾思勰一、名人小档案:农学家时代:职业:简历:任北魏高阳郡太守;
经营过农牧业生产。籍贯: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 主要成就:北朝二、入选名人坊的理由:名人坊2:贾思勰“农业百科全书”“贾学”三、走近名著:介绍了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1、齐民:平民百姓名人坊2:贾思勰总结了生产经验名人坊1:祖冲之一、名人小档案: 时代:职业:简历:早年因战乱迁居江南。
先后在南朝宋、齐任官职。籍贯: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南朝(公元429-500年)主要成就:数学家、天文学家圆周率一、什么叫做圆周率:圆周率=圆周:直径二、我国对圆周率的研究历史:西汉 刘 歆 3.1547东汉 张 衡 3.16曹魏 刘 徽 3.14南朝 祖冲之 3.1415926(7)圆周率三、古代研究圆周率的方法:曹魏 刘 徽 创造“割圆术”南朝 祖冲之 发展“割圆术”四、古代的运算工具:算筹正四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一百九十二边形 割圆术动手做一做万 千 百 十 个1,2343,78452,04936,150月球上以祖冲之命名的环形山以祖冲之命名的小行星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数 学 家
天文学家南朝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1000年。农学家北朝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理一理: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草书书圣王羲之看一看 书成换白鹅《兰亭序》摹本天下第一行书.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欣赏欣赏兰 亭 顾恺之,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今江苏无锡人,出身士族,多才艺,工诗赋,尤精绘画,长于人物肖像、山水,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女史箴图》局部 名画欣赏名画欣赏《洛神赋图》
以曹植《洛神赋》为脚本,绘曹植于洛水遇宓妃的浪漫故事,运笔细劲古朴,色彩艳丽厚重,人物刻画生动传神,山石、树木和人物的配置比例都反映了魏晋画风。《洛神赋图》局部《江南春》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杜牧四 百 八 十 寺北朝: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南朝:栖霞山千佛岩想一想录像欣赏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第 二 十 窟第 五 窟 第五窟后室主佛,释迦牟尼,佛高17米。一只脚近5米,中指长 约两米半,胸前双手能同时坐6人。占据洞窟主要空间,雄伟威严,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卢舍那佛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科学技术数学家祖冲之农学家贾思勰艺术书法王羲之《兰亭序》绘画顾恺之山西大同河南洛阳圆周率《齐民要术》1.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的数值领先世界多少年?A.五百多年 B.八百多年 C.近一千年 D.一千一百多年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A.数学书 B.地理书 C. 农书 D. 经书练一练:练习训练: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被后人称为“书圣”的是(   )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颜真卿  D、钟繇
3、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出色的画家是(   )
A、王羲之  B、陶渊明  C、钟繇  D、顾恺之
4、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的是(   )
A、《兰亭序》    B、《孔雀东南飞》         C、《十五从军征》    D、《洛神赋图》         
5、产宣传佛教,统治者命人在许多地方辟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开始于(   )                
A、南朝  B、北朝  C、西晋  D、东晋BADAC6、关于石窟艺术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吸收外来佛教艺术的特点  B、佛教盛行的产物
C、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D、是雕刻艺术的宝库
7、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___、___、转到___、草书和行___也逐渐流行。
8、东晋的顾恺之擅长画人物,他的一生创作很多,流传至今的有摹本《______》和《_______》。
9、简要说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哪些?C篆书隶书楷书行书洛神赋图女史箴图(1)书法艺术形成,书法家辈出。王羲之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书法家,楷、行、草等书体无不擅长,被尊为“书圣”,《兰亭序》是传世之作;北魏的“魏碑”对后世也颇有影响。
(2)绘画艺术进一步发展。顾恺之是其中最杰出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雕刻艺术为世界所瞩目,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宝库。课件22张PPT。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知识预习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贾思勰农自然规律商品生产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以民生为本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二、科学家祖冲之南朝七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历法 50大明历 水碓磨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三、书法、绘画与雕塑东汉胡昭隶书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外来佛教王羲之矫若惊龙兰亭集序书圣宗教画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图龙门石窟秦汉以来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新知小测 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  )
(2)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
(3)东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钟、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4)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  )
(5)三国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辟山削崖,开凿了许多石窟。(  )√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方法集锦 ·特别提示·
欧洲直到16世纪中期才由德国人奥托和荷兰人安托尼兹算出圆周率的相同数值,他们比祖冲之晚了近千年。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钻研和创新精神。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歌谣巧记·
南朝冲之爱科研,精确计算圆周率。北朝有个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他写。东晋羲之《兰亭集序》,行书天下数第一。顾恺之善画人物,女史箴图洛神赋。北朝劈山凿石窟,云冈龙门最杰出。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探究要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情境探究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重难点睛
1.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上取得成就的原因
(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多民族国家分裂、对峙的时代,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对科学技术相对重视。
(2)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3)科学家的刻苦钻研和注重实践等精神为其提供了条件。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4)在各民族的密切交往中,不同生产方式的融合,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5)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吸收异域文化的成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2.魏晋时期盛行石窟艺术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1)原因
①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战乱连连,人民渴望安宁,统治阶级也需要用佛教来麻痹人民,因而佛教盛行。
②随着佛教盛行,江南地区出现许多佛寺,北方工匠则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外来佛教造型艺术,创造出具有新的风格特色的石窟艺术。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③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在各地修建大量佛寺和石窟。
(2)启示:一定的社会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并为之服务。同样的道理,一定社会的文化特点也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所决定的。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
A.刘歆 B.刘徽 C.何承天 D.祖冲之
2.祖冲之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A.三国 B.东晋 C.北魏 D.南朝
3.生活在北朝的我国著名的农学家是:
A.王叔和 B.郦道元 C.贾思勰 D.葛洪
4.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是:
A.《归园田居》 B.《水经注》 C.《农桑辑要》 D.《齐民要术》
5.有关贾思勰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发明了播种用的工具耧车。
B.?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
C.?主张改革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D.?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
6.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的数值比欧洲早:
A.五百多年 B.八百多年 C.近一千年 D.一千一百多年
7.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
A.西汉末年 B.东汉以后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8.顾恺之生活在(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9.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
?10. 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A.敦煌莫高窟的飞天?? B.云冈石窟的浮雕
C.王羲之的书法?????? D.吴道子的绘画
11.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大书法家是:
A.钟繇? B.王羲之? C.王献之? D.柳公权
?12.南北朝时期开凿的最著名的石窟是①云冈石窟 ②龙门石窟? ③敦煌莫高窟 ④麦积山石窟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曾著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阅读材料回答:
①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位科学家的成就?
②这位科学家生活在什么朝代?此材料节选自他的什么著作?
③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
(三)、问答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各有什么贡献?
(四)、活动与探究
1. 动动手:
用小刀把方木头或铅笔削成圆柱体。想一想,怎样削最圆?然后判断下列示意图,哪一个圆形的周长最接近圆的周长?祖冲之计算圆周率,与这里的做法有何类似之处?
2.制表:
你能否围绕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制作一个简明扼要的表格吗?
综合能力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D 5.A 6.C 7.B 8.B 9.A 10.C 11.B 12.B
(二)、材料分析题
1. ①贾思勰②北朝《齐民要术》③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三)、问答题:
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著有数学论文集《缀术》;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四)、活动与探究
1. 在木头或铅笔剖面先画个内切正多边形,然后用小刀削去边外木头。边数愈多,就愈接近圆形。这就是古人所用的割圆术。
正一百九十二边形的周长最接近圆的周长。
祖冲之就是运用这种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的。
2.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祖冲之
南朝
数学家、天文学家
《缀术》
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贾思勰
北朝
农学家
《齐民要术》
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