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题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或者按老师要求答在规定位置。
1.中国近代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右图是1985年发行的《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
纪念邮票,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3.
曾经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在现在人看来只是残垣断壁,造成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是(
)
A.法俄联军
B.英美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4.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并抢战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5.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内部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力主收复并实现收复新疆的是(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林则徐
D.张之洞
6.
“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吴淞老将立国门;菜市横刀血溅笑;……”(引自丁芒《气节颂》)诗中“黄海波涛怒气冲”的人物指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海疆英魂(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陈化成
7.
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洋务运动中
8.
“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这段文字叙述的应是(
)
A.英军攻陷南京
B.太平军占领天津
C.义和团攻占南京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9.
《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一项规定(
)
A.赔款4.5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0.
抗击外来侵略、保家卫国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体现这一点的是
(
)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②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③左宗棠收复新疆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
面对外国入侵,李鸿章认识到:“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
)
A.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B.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
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
D.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12.
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C.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3.
面对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仁人志士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4.拉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一次轰动全国的事件是 (
)
A.公车上书
B.虎门销烟
C.兴办民用工业
D.创办海军
15.
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16.“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
)
A.洋务派“师夷长技”的主张
B.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
C.陈独秀“民主”“科学”的思想
D.邓世昌撞“吉野”号的气概
17.“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此段文字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8.
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 (
)
A.林则徐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19.
下列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符合的是(
)
A.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20.
近代某一时期,胡适、黄侃、鲁迅等学者曾就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孰优孰劣问题展开过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发生在哪次运动中(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1.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有(
)
①“自强”
②“民主”
③“求富”
④“科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2.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江南制造总局
“公车上书”
武昌起义
《青年杂志》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族主义革命的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
2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
)
A.上海
B.武汉
C.广州
D.北京
24.
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了党的奋斗目标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确立了三民主义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25.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开的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选择题表格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请考生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用答题卡的直接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作答。无答题卡的答案写在试卷上。
2.答卷前,请考生先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得分
评卷人
一、(19分)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国家、民族、个人的命运都与时代紧密相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他哀叹于国土的沦丧,先后写出了七子之歌之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九龙、旅大(旅顺-大连)。
下面是节选片段:
《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分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6.材料中我们的神圣领土香港、台湾分别是在哪个条约中被侵略者割占?(6分)
27.
两部不平等条约见证了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分别是什么?(6分)
材料二 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28.
这里的“联军”指的是哪国侵略者?(3分)?除“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请你用史实说明还有哪些惨重损失?(4分)
得分
评卷人
二、(19分)“冲击——反应”是史学界解释近代史的模式之一。“冲击”主要是指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古老国家的侵略;“反应”是指列强的侵略促使这些国家发生的剧烈变化。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29.
19世纪60年代,面对千年变局和强敌,中国为实现自强,做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
(3分)请列举出该“基本选择”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1个)(4分)
材料二 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30.
甲午战败惊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中国社会各阶级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试举两例说明。(6分)
材料三: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
31.
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运动?(3分)陈独秀认为“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对这场运动你怎么看?(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口号彰显民族气节,图片记载历史回忆。历史回忆在口号、图片的汇聚中五彩斑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反对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但不可以低头”
32.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3分)该事件将中国历史带入了一个新时期,新时期是指哪一时期?(3分)
材料二:“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33.
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3分)
34.
对于材料二历史事件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3分)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CDB
6-10CCDCD
11-15BCBAA
16-20BCBDC
21-25DBADA
二、材料题
26.香港:《南京条约》;台湾:《马关条约》
27.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8.(1)联军: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2)史实:《辛丑条约》中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辛丑条约》关于禁止中国人民反侵略和允许帝国主义在华驻军的规定,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言之成理即可)
29.(1)“基本选择”:洋务运动
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任选其一)
民用工业: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
任选其一)
30.
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组织“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从制度上进行变革;
各地民众进行反抗斗争(义和团掀起反帝爱国运动;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
31.(1)运动:新文化运动
(2)看法: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见
32.(1)运动:五四运动
(2)新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
33.
北伐战争
34.
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座号
《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