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预习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右玉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预习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02 11:3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考纲解析】
1.
了解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2.
识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3.
了解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而表现出的不屈不挠斗争精神,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增强责任感。
【知识梳理并小组检测】
1.
说明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和影响。
2.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自主检测】
1.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详细规定。这表明


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2.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共有(

A.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准许华工出洋
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开放通商口岸
3.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
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考纲解析】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并利用《太平天国革命形势图》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
要过程;
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体会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
革命取胜的原因。
【知识梳理并小组检测】
1.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梳理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2.
结合《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说明其进步性。
【自主检测】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
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
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
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
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资政新篇》顺利实行
第12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考纲解析】
1.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
2.通过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3.了解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而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增强责任感。
【知识梳理并小组检测】
1.
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根据《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自主检测】
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
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
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
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2.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
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
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主要是以下哪种矛盾作用的
结果
(
)
A.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
D.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
一名意大利人在北京驻华使馆就职,专门居住在东交民巷并由外国军队保护,这一
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第13课
辛亥革命
【考纲解析】
1.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了解其过程;
2.阐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认识和评价其的意义。
【知识梳理并小组检测】
1.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归纳革命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2.
熟记三民主义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自主检测】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
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
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3.2011年是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有一幅为辛亥革命后庆祝胜利的漫画,右侧的文字为“恭祝中华民国万岁”,地图上文字为“中华民国”,但“国”字改为由大“口”
框中加一个“民”字组成。据此可说明中华民国
(
)
A.强调主权在民
B.推行全球战略
C.主张三权分立
D.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4.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
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
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考纲解析】
1.了解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
2.从性质、范围、作用、影响、地位等方面,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感悟五四爱国精神。
【知识梳理并小组检测】
1.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列举重大事件。
2.五四运动有何意义?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自主检测】
1.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
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3.我们通常所说的“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
)
A.民主和科学精神
B.勇于解放的精神
C.追求真理的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
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
【考纲解析】
1.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2.
了解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养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知识梳理并小组检测】
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总结南昌起义的背景、经过、意义。
2.
正确认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3.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自主检测】
1.
1931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中国政治形势的中心任务是革命与反革命的决死斗争。两个政权的尖锐对立,是目前中国政治生活的核心。推翻国民政府是胜利地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先决条件。”这表明
A.
当时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国共两党的对峙
B.
决议正确揭示了阶级斗争和民族革命的关系
C.
决议提出的“中心任务”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D.
此时中日民族矛盾尚未激化,处于缓和状态
2.中共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中得到的主要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中国革命应由城市转向农村
C、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第16课
抗日战争
【考纲解析】
列举日军侵华的罪行,掌握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l
理解全民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中的地位。
【知识梳理并小组检测】
1.
列举日军侵华罪行
2.
正确认识全民族抗战中两个战场各自地位
3.归纳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自主检测】
1.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国民政府无意改变农村生产关系
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全民族抗战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建立
第17课
解放战争
【考纲解析】
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史实。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知识梳理并小组检测】
1.分析内战爆发的背景
2.
重庆和谈与北平和谈有何异同
3.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自主检测】
1.1946年,当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时,周恩来说:“我们并不因为蒋介
石破坏了这些协定,就以为没有了收获。因为全国人民都承认了这样的
事实,认为中共的地位是不可抹杀的。”这表明( )
A.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赢得了民心
B.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共产党在战场上连连打败国民党
D.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2.1947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车轮,使它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毛泽东作出此判断,主要基于(
)
A.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B.人民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D.国民党的主力已基本上被消灭
第四单元
第10课
1.
A
2、D
3、B
第11课
1.
A
2、B
3、B
第12课
1.
B
2、B
3、D
4、D
第13课
1.
B
2、B
3、A
4、C
第14课
1.
B
2、B
3、D
4、A
第15课
1.
A
2、B
3、B
第16课
1.
D
2、C
第17课
1.
A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