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二章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上第二章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1-07 10:24:5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正确理解人类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能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能正确理解气候与人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全球变暖的危害、措施。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归纳、图表、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图片:春节期间的哈尔滨冰雕、春节期间的海南省三亚、圣诞节瑞典的人们在滑雪、圣诞节悉尼的人们在海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提问:上面四幅图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
明确:气候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
气候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新课学习
活动探究:
出示历界奥运会举办城市分布图
提问:
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都分布在什么纬度带上?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几乎都在中、高纬度带上,原因是冬奥会有许多冰雪项目,首先就要保障一个较为寒冷的天气。
(一)气候与生产
1.气候对哪些生产部门产生影响?(学生回答)
明确:气候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有影响,其中对农业影响最为显著。
提问:你能举例说明气候对农业方面和影响吗?(学生发言)
明确:
热带地区的作物:咖啡、香蕉、芒果、榴莲
亚热带地区的作物:柑橘、茶
粮食作物:以秦岭——淮河为界,我国北方地区为小麦,小麦性喜温凉;南方地区为水稻,水稻喜湿热。
作物熟制:热带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亚热带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暖温带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中温带寒温带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www.21-cn-jy.com
活动1:结合地中海气候的特点,说出葡萄为什么适合在地中海地区种植?(学生回答)
明确:葡萄是喜光作物,对热量要求高,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充足。
活动2:说说水稻主要适宜在什么气候条件下种植?(学生回答)
提问:说说水稻主要适宜在什么气候条件下种植?(学生回答)
明确:水稻适宜在湿热的环境下种植。如: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的南方地区。
2.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介绍新疆坎儿井:坎儿井是吐鲁番、哈密等荒漠地区的重要灌溉水源。当地人利用地形的优势,将山麓地带富集的地下水通过暗渠引出,灌溉农田。21教育网
播放视频:坎儿井
提问:影响人类活动的气象灾害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洪涝、干旱、寒潮
拓展延伸:
想一想:人类有哪些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学生回答)
明确:
良性影响:人工造林、修建水库、灌溉工程
恶性影响:砍伐森林、排放温室气体
温室气候排放:工厂废气的排放、
温室效应后果:极地冰雪融化
过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开发利用新能源。
展示图片: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
(二)气候与生活
提问: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来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生回答)
明确:
衣: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气候严寒,毛皮可御寒;阿拉伯人生活在北非,气候炎热干燥。宽大的白袍可通风、反射阳光;青藏高原温差大,午热的时候可将一只袖子褪下来。
食:我国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我国南方地区以米饭为主;蒙古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
住:居住在加拿大北部寒冷地区的因纽特人,外出狩猎时用冰砖做成冰屋避寒;在气温高、雨水多的亚马孙地区,常能见到通风良好、能避潮湿的高架屋;秘鲁首都利马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由于终年高温少雨,年降水量只有29毫米,所以,利马居民建造了适应当地气候的土坯房,厚实的墙壁可以抵御高温。21cnjy.com
拓展延伸:
提问: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传统民居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明确:我国北方传统民居墙厚、窗小,屋顶坡度小,有利于防寒保暖;我国南方传统民居墙薄、窗大,有利于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21·cn·jy·com
行:爱斯基摩人的出行工具——狗拉雪橇;沙漠地区的“代步工具”——骆驼;我国江南水乡以舟低步。
活动:从大西洋沿岸到俄罗斯,居民的墙壁厚度有什么规律?产生这种气候规律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2·1·c·n·j·y
明确:墙壁越来越厚,原因是从大西洋沿岸到俄罗斯气候从温带海洋气候逐渐过渡到温带大陆性气候。
思考1: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房屋建在地桩上,不贴冰面;墙壁多采用“夹心饼干”式,即两侧是耐低温的薄钢板,中间是致密的保温材料。请你根据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试着解释为什么在该地区有这样的建房需求?(学生讨论回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明确:南极地区属于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多大风。南极地区房屋较矮,可以防止更多的大风灌入。墙体较厚,且采用“夹心式”的构造,是为了更好的保温。21·世纪*教育网
思考2:
1.南、北半球各有一条世界平均气温10℃~22℃范围带,基本平行于纬线,但又有波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带分布的原因?www-2-1-cnjy-com
2 .北半球冬季,放寒假的时候,如果想到比较温暖的地方避寒,你会选择哪个地区?此时南半球是夏季,那里的人们去比较凉爽的地方避暑,又该怎样选择?(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1. 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带基本平行于纬线,但又有波动,主要是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
2. 北半球的冬季想要避寒,应该选择纬度较低的热带或亚热带;南半球的人们想去比较凉爽的地方避暑,可以选择海拔较高的山上或海边避暑。2-1-c-n-j-y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气候在生产方面对农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人类生活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  21*cnjy*com
四、课堂练习
1.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其中最显著的是( A )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交通运输 D.旅游业
2.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水果生长,下列某超市水果区货架上的标签中,产地标注错误的是( D )
A.品名:葡萄 产地:新疆
B.品名:苹果 产地:山东
C.品名:梨 产地:山西
D.品名:菠萝 产地:河北
3.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区倾斜度很大,一般都是尖顶房子,这是因为( D )
A.欧洲人的审美情趣不一样,喜好尖顶建筑
B.欧洲风大,尖顶房子可以防风
C.欧洲人身材高大,尖顶房屋空间大
D.阿尔卑斯山区下雪多,倾斜度大的尖顶房屋,便于屋顶积雪下滑
4. 阿拉伯人喜欢佩戴白色头巾,这与当地气候有一定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主要起到保温的作用
B.主要起到防雨的作用
C.主要起到遮阳的作用
D. 主要起到防风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讨论深度不一,参与程度不一,因此小组的组织结构与调控应该改进,要增加教师对每个学生个性化形成性的评价。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是了为显著
气候对人类生产的影响
气候与人类活动
气候对人类衣、食、住、行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气候与人类活动》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小红寒假到海南的舅舅家,看见舅舅正在田里插秧,打电话到哈尔滨的姑姑家,姑姑说她正要出门去看冰雕展览。这说明( )21教育网
A.人类活动影响气候 B.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C.天气影响小红的心情 D.人类活动与气候无关
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领导人和全国军民,以延安为中心,进行了十几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据此回答2~3题:www-2-1-cnjy-com
2.在延安期间,毛泽东及中央其他领导人居住的是( )
A.四合院 B.窑洞 C.毡房 D.竹楼
3.三五九旅到南泥湾开荒种地,该地作物的熟制一般为( )
A.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B.两年一熟 C.一年两熟到三熟 D.一年三熟
“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春风拂面”是对清明节的真实写照。据此回答第4题:
4.下列清明节的民俗活动中与这个时期的气候相适应的是( )
A.荡秋千、扫墓 B. 放风筝、植树 C.拔河、荡秋千 D.扫墓、拔河
5.在古代,我国有“南船北马”的说法,这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是由( )条件引起的
A.技术 B. 气候 C.生产 D.生活
6.如图所示该地建筑物为平顶,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风力大 B.气温高 C.日照强 D.降水少
7.下列描述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正确的有( )
①因纽特人夏季种水稻 ②江南人冬季乘雪橇 ③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多高脚屋
④“江南水乡”以舟代步 ⑤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多高脚屋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8.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消极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人类使用冰箱、冰柜排放的废气导致“臭氧空洞” ②砍伐森林导致全球变暖
③燃烧煤炭、石油导致酸雨危害 ④植树造林导致洪涝灾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④
9.根据下列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推断四地中最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二、读图题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各城市中,杏花开放最早的是 ,约为 日;开放最晚的是 。
(2)图中的等值线反映了杏花开放盛期的地区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把这种规律总结出来:
,这说明同一时间,武汉气温 ,呼和浩特气温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是由 因素产生的。
(4)除杏花开放外,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现象具有类似的分布规律,请试举一例: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寒假期间,海南省的人们正在插秧,而哈尔滨正在进行冰雕展览。这说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故选B.21cnjy.com
2.B.
解析:延安的民居是窑洞,陕北的延安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但带有一定的大陆性,降水偏少,窑洞就地取材,黄土具有直立性,且冬暖夏凉。故选B.21·cn·jy·com
3.A.
解析:陕北的南泥湾从温度带来看属于暖温带,暖温带的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故选A.
4.B.
解析: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气温和降水数值,可以得出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B.www.21-cn-jy.com
5.B.
解析:我国古代有“南船北马”的说法,这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是由气候条件引起的,南方地区降水多,水网密集,人们出行多为小船,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人们出行多为马车。故选B.2·1·c·n·j·y
6.D.
解析:该图为平顶屋,反映这里降水少,平顶可用来晒粮食。故选D.
7.D.
解析: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气候寒冷,不可能种植水稻;我国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代步工具有可能是雪橇,雪橇是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交通工具;沙漠地区以骆驼代步是正确的,骆驼有“沙漠之舟”的称号;云南西双版纳气候湿热,房屋多为高脚屋。故选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8.D.
解析:D是错误的,人们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而不会导致洪涝灾害。故选D.
9.C.
解析: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B图,B图是热带季风气候,分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易发生洪涝灾害,旱季易发生旱灾。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二、读图题
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武汉 3月15日 呼和浩特
(2)杏花开放盛期由南向北推迟 高 低 纬度因素
(3)地形
(4)农作物播种、收获等
解析:图中各城市中,杏花开放最早的是武汉,时间约为3月15日,开放最晚的是呼和浩特,时间约为4月30日。从图中等值线的分布来看,杏花开放的地区规律是由南向北推迟。这说明这一时间,武汉气温高,呼和浩特气温低,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是由地形因素引起的。除此之外,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现象具有类似的分布规律,如:农作物的播种、收获,冰雪融化、动物冬眠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7张PPT)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气候与人类活动
圣诞节瑞典的人们在滑雪
圣诞节悉尼的人们在海边
春节期间的哈尔滨冰雕
春节期间的海南三亚
下面四幅图说明了什么?
气候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
情境导入
活 动
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都分布在什么纬度带上?
这是为什么?
新课学习
几乎都在中、高纬度带上,原因是冬奥会有许多冰雪项目,首先就要保障一个较为寒冷的天气。
气候对哪些生产部门产生影响?
农 业
工 业
交通运输业
其中对农业影响最显著
新课学习
(一)气候与生产




新课学习
热带地区的作物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新课学习
亚热带地区的作物
柑 橘

新课学习
秦岭——淮河
北方:小麦
南方:水稻
水稻喜湿热
小麦喜温凉干爽
气候对我国粮食作物的影响
0
500千米
一年一熟区
一年两熟区
二年三熟区
一年三熟区
中国农作物熟制
新课学习
作物熟制
新课学习
一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两年三熟或
一年两熟
一年一熟
新课学习
活动1
地中海气候
结合地中海气候的特点,说出葡萄为什么适合在地中海地区种植?
葡萄是喜光作物,对热量要求高,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充足。
新课学习
活动2
说说水稻主要适宜在什么气候条件下种植?
水稻适宜在湿热的环境下种植
中国南方的水稻田
新课学习
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坎儿井是吐鲁番、哈密等荒漠地区的重要灌溉水源。当地人利用地形的优势,将山麓地带富集的地下水通过暗渠引出,灌溉农田。
空中俯瞰坎儿井
竖井口
竖井口
竖井口
竖井口
坎儿井的暗渠
新课学习
视频:坎儿井
寒 潮
干 旱
新课学习
影响人类活动的气象灾害
洪 涝
拓展延伸
想一想
人类有哪些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
良性影响
恶性影响
人工造林
修建水库
灌溉工程
砍伐森林
排放温室气体
拓展延伸
温室气体排放
拓展延伸
温室效应后果
新课学习





太阳能
风能
水能
地热能
新课学习
(二)气候与生活

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气候严寒,毛皮可御寒。
阿拉伯人生活在北非,气候炎热干燥。宽大的白袍可通风、反射阳光。
青藏高原温差大,午热的时候可将一只袖子褪下来。
新课学习

我国北方地区以面食为主
我国南方地区以米饭为主
蒙古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
新课学习

居住在加拿大北部寒冷地区的因纽特人,外出狩猎时用冰砖做成冰屋避寒。
苔原气候
在气温高、雨水多的亚马孙地区,常能见到通风良好、能避潮湿的高架屋。
新课学习
热带雨林气候

新课学习

秘鲁首都利马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由于终年高温少雨,年降水量只有29毫米,所以,利马居民建造了适应当地气候的土坯房,厚实的墙壁可以抵御高温。
拓展延伸
我国北方传统民居墙厚、窗小,屋顶坡度小,有利于防寒保暖。
我国南方传统民居墙薄、窗大,有利于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传统民居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爱斯基摩人的出行工具——狗拉雪橇
沙漠地区的“代步工具”——骆驼
我国江南水乡以舟低步
新课学习
活动
从大西洋沿岸到俄罗斯,居民的墙壁厚度有什么规律?产生这种气候规律的原因是什么?
墙壁越来越厚,原因是从大西洋沿岸到俄罗斯气候从温带海洋气候逐渐过渡到温带大陆性气候。
新课学习
南极科学考察站
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房屋建在地桩上,不贴冰面;墙壁多采用“夹心饼干”式,即两侧是耐低温的薄钢板,中间是致密的保温材料。请你根据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试着解释为什么在该地区有这样的建房需求?
南极地区属于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多大风。南极地区房屋较矮,可以防止更多的大风灌入。墙体较厚,且采用“夹心式”的构造,是为了更好的保温。
思 考1
新课学习
思 考2
1:250000000
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0C范围带
1.南、北半球各有一条世界平均气温10℃~22℃范围带,基本平行于纬线,但又有波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带分布的原因?
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带基本平行于纬线,但又有波动,主要是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
思 考2
1:250000000
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0C范围带
2.北半球冬季,放寒假的时候,如果想到比较温暖的地方避寒,你会选择哪个地区?此时南半球是夏季,那里的人们去比较凉爽的地方避暑,又该怎样选择?
北半球的冬季想要避寒,应该选择纬度较低的热带或亚热带;南半球的人们想去比较凉爽的地方避暑,可以选择海拔较高的山上或海边避暑。
新课学习
本节课学习了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气候在生产方面对农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人类生活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
课堂小结
1.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其中最显著的是( )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交通运输 D.旅游业

A
课堂练习
2.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水果生长,下列某超市水果区货架上的标签中,产地标注错误的是( )
A.品名:葡萄 产地:新疆
B.品名:苹果 产地:山东
C.品名:梨 产地:山西
D.品名:菠萝 产地:河北

D
课堂练习
3.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区倾斜度很大,一般都是尖顶房子,这是因为( )
A.欧洲人的审美情趣不一样,喜好尖顶建筑B.欧洲风大,尖顶房子可以防风
C.欧洲人身材高大,尖顶房屋空间大
D.阿尔卑斯山区下雪多,倾斜度大的尖顶房
屋,便于屋顶积雪下滑
D
课堂练习
4. 阿拉伯人喜欢佩戴白色头巾,这与当地气候有一定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起到保温的作用
B.主要起到防雨的作用
C.主要起到遮阳的作用
D. 主要起到防风的作用
C
课堂练习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作业布置
气候与人类活动
气候对人类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气候对人类衣、食、住、行的影响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堂练习
谢谢观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