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 课件+教案+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采花 课件+教案+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1-02 20:38:16

文档简介

采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对四川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旋律特点、进行节奏与听音练习的方式学习歌曲,了解民歌风格。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歌曲的旋律进行特点与节奏特点。 (2)了解民族调式以及四川民歌风格。 (3)学习了解之后能进行简单的编创。
2新设计
增加编创活动,这一项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能观察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学习条件比较简陋,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配备的教学设备较少,导致孩子的见识也较少。
2、孩子自己的学习兴趣也较为的不积极。
3、农村音乐教育重视倾向较薄落。
4重点难点
正确演唱歌曲《采花》,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进行简单的编创。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一、导入
(课件展示出四川地区相关图片和中国地图)
师:利用地理知识观察一下图片中的地方属于我国的哪个地方?
生:回答(四川、西南)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西南地区,聆听来自西南地区的声音。
师:播放一些四川的民歌风格的曲子(带有方言的)让学生体会不同地区不一样的民风民俗思考曲风如何?思考:曲风是怎么样?
生:回答
师:简单介绍民歌
活动2【讲授】学唱歌曲
学唱歌曲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川的一首民歌《采花》,听听歌曲中出现了几种花。
生:回答
节奏练习(教师出示几个节奏让学生说出是什么节奏型)
① ② ③
生:回答
师:这三种节奏出现一些简单的变化,但是他都是根据①来变化的,那么接下来跟老师唱一唱。(要求学生跟着拍节奏)我们乐曲哪几个地方是跟这几个节奏是一样的?
生:回答
3、再次听乐曲,并找出这种节奏有出现在歌曲的哪些地方,同时感受音乐情绪和全曲只出现了哪几个音?
生:回答(do、re、mi、sol、la)
师:乐曲只出现这五个音的就是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那我们大家一起把它唱一唱并记住它。
复听歌曲,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思考歌中讲述了什么内容?情绪又是怎么样的?
生:回答
5、教师范唱,学生先按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把字词咬清楚,接着再逐句学唱歌曲。(教师的范唱和按句教唱更能让学生把握好歌曲节奏的准确性)
6、通过演唱之后,思考:歌曲可分为几个乐句?前一句与后一句又有什么联系呢?这种创作手法叫什么?
生:回答
7、跟琴或跟伴奏演唱歌曲,分组表演。(用不同的表演形式例如:齐唱、对唱、一领众和等)
活动3【活动】拓展
1、用我国的民族调式中的五个音符编创带有切分音的简短乐句(四小节即可)。(检查前面所学的切分节奏,并激发创作能力) 2、分小组进行编创的旋律。
活动4【练习】小结
1、分小组完整演唱歌曲或请代表演唱,注意节奏,咬字要清晰。 2、跟伴奏欢快的演唱。
课件26张PPT。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对四川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旋律特点、进行节奏与听音练习的方式
来学习歌曲。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歌曲的旋律进行特点与节奏特点。
(2)了解民族调式以及四川民歌风格。
(3)学习了解之后能进行简单的编创。 思考:小图片属于中国地图哪个地方?走进四川,听听他们的民歌 民歌有三个特点: 第一、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民歌的作者是人民 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
第二、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民歌分为三大类:号子(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小曲)。 歌曲《采花》初步感受音乐桃花葡萄芍药石榴牡丹谷米桂花菊花松柏梅花切分节奏后十六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节奏拍拍拍这是什么节奏型?你会读吗?这两个节奏各有什么变化?考考你观察这三个小乐句跟我们刚才做过的练习有什么联系?切分节奏 观察全曲只出现了几个音符?do、re、mi、sol、la学习歌曲1、全曲可分为几个乐句?
2、前一句的结束音与后一句的起始音有什么关系?
3、这是哪个地方旳民歌?
4、这首歌有哪些特点?合作探究四川民歌的特点1、音调高亢明亮,歌词密集。
2、衬词松散,高音区真假混合时真声成分多。
3、演唱时大多节奏明快,腔少词多,吐字简单明了。完整演唱歌曲 《采花》活动!!!用我国的民族调式中的五个音符编创带有切分音的简短乐句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采花》,进一步感受、体会了四川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