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古诗二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6 古诗二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03 15:3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古诗二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题意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作者简介
问题小站王维在诗中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什么要说“倍思亲”呢?诗中的“九月九日”是指现在的九月九号吗?诗中的“忆”字是指回忆吗?[注释] ???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逢:遇。 倍:格外。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 yú ):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译诗] ???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插在头上,却只只少我一人。重阳节的故事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
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
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
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
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积累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yi)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生字生词异倍茱萸(撇是一笔写成的)生字生词异乡异客作为遥远加倍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李白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通古诗;
(2)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考一考生字;
(3)四人小组试读古诗。 赠  汪 伦
舟 踏   

潭   欲从这行诗看,“闻”应该选哪个?
忽闻岸上踏歌声
A、用鼻子闻?? B、有名望的??? C、听见说明李白和汪伦情谊 很深的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综合练习]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重。
阳节指农历( ),这一天,人们( )。 这首诗中( )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寂寞,思念亲人的心情。( )想象了今年重阳节亲人登高远眺的情景。
2、将节日与传统食品联系起来。
水饺 重阳
元宵 春节
粽子 元宵节
月饼 端午节
千人糕 中秋节
知识巩固:
1、多音字组词。

xíng ( ) tà ( )
行 háng ( ) 踏 tā ( )
2、《赠汪伦》是一首( )诗,是( )代诗人( )专门写来送给( )
3、解释加横的字的意思。
(1)、不及汪伦送我情。( )
(2)、忽闻岸上踏歌声。( )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