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4.4《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案(2)(沪教版高三上)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14.4《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案(2)(沪教版高三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5-17 12: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4.4(2)空间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上海南洋中学 王轶群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空间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平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位置关系.空间中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与性质学生之前已经掌握,本节课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证明).通过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反证法的思想,加强用反证法证明某些简单命题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论证能力;通过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应用的教学,使学生体会转化思想(空间向平面;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关系的相互转化)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
掌握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推导,能用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判定(证明)两个平面平行.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新课引入
问题1:空间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问题2:空间平面位置关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问题3:对于两个平面平行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定义(没有公共点)来判断,但很难操作,除此之外,能否用简便的方法来判断呢?
二、学习新课
(一)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
1.平面内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能否判断?
2.平面内两条直线与平面平行,能否判断?
3.平面内无数条直线与平面平行,能否判断?
[说明]通过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动手实验,探索出结论.
(二)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例1设、是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且,,求证:.
[说明]①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描述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②小结反证法的证题步骤.
(三)例题分析
例2 如图,在正方体中,求证:平面平面.
[说明]进一步使学生明白运用定理时一定要注意寻求的是两相交直线,而后证明这两条直线分别平行与另一个平面,在论证及书写的过程中要力求规范.
例3 已知、是异面直线,求证:过直线且平行于的平面与过直线且平行于的平面平行.
证明:过作平面,使
∵∥, ,,∴∥
又∵ , ,∴∥且∥
又、异面,∴与必相交,∴∥.
[说明]灵活地实现“线线”、“线面”、“面面”平行间的相互转换
(四)问题拓展
例4 有一块木料如图,已知棱BC平行于面A′C′.要经过木料表面A′B′C′D′ 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所画的线和面AC有什么关系?
解:(1)∵BC∥面A′C′,
面BC′经过BC和面A′C′交于B′C′,
∴BC∥B′C′.
经过点P,在面A′C′上画线段EF∥B′C′,
得:EF∥BC.
∴EF面BF,B面BF.连结BE和CF. BE,CF和EF就是所要画的线.
(2)∵EF∥BC,根据判定定理,则EF∥面AC;BE、CF显然都和面AC相交.
三、巩固练习
1.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若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分别与平面平行,则与平行.( )
(2)若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行.( )
(3)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 )
(4)过已知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
(5)过已知平面外一条直线,必能作出与已知平面平行的平面.( )
2.如图,设E,F,E1,F1分别是长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B,CD,A1B1,C1D1的中点.求证:平面ED1∥平面BF1.
四、课堂小结
1.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2.两个平行平面的判定定理.
五、作业布置
1.课本P19练习14.4(2)
2.如图,设G、H、E、F分别是长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1D1、A1B1、B1C1、C1D1的中点.求证:平面AGH∥平面DBEF.
七、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判定定理证明两个平面平行,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复习回顾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引导发现
定理证明
解决问题
探索研究
解决问题
例题选讲
定理应用
巩固练习
小结方法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C
D
B
A
β
α
E1
F1
F
E
B
B1
A
D
C
D1
C1
A1
E
G
F
H
B
B1
A
D
C
D1
C1
A1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