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曲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春舞曲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1-02 19:3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春舞曲
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青春舞曲》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感受、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表现歌曲的多形式创作练习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目标:
舞知识与技能:能准确掌握维吾尔族民歌的情绪特点,并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青春曲》。
过程与方法:尝试在聆听、模唱、讨论、创新中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验、表现歌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及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喜欢并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d小调、4/4拍、单乐段的歌曲,短小精练,一气呵成,旋律活泼
流畅,节奏具有鲜明的舞蹈性。感受体验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以歌曲《新疆好》进行导入,通过聆听、模唱、讨论、演唱、舞蹈等活动体验和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维吾尔族音乐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听、唱、跳、等音乐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难点:掌握维吾尔族民歌特点,能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音画同步提高兴趣
三、讲授新课
四、知识拓展介绍作者及作品加深体验
五、歌曲小结
六、教学反思
听辨一首歌曲是属于我国什么少数民族的。大屏幕展示图片: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由于地域、语言、风俗习惯的差异,使人们在生活劳动中形成了自己浓厚的民族特色,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图片来了解一下新疆这个民族的特点。1、出示图片美丽的风景、服饰,小吃,土特产2、新疆的人们都能歌善舞,每逢喜庆、丰收时节,他们都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出示图片欣赏新疆舞)另外新疆这个民族有这独特的民族乐器(出示图片介绍新疆独特乐器)3、简介民族信仰信仰新疆的音乐这么动听,新疆的舞蹈这么优美,让我们乘着去新疆的列车,去学习一首新疆歌曲吧。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首少数民族的民歌,请同学们听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是怎样的?(多媒体播放音乐《青春舞曲》学生聆听)(情绪热烈、欢畅,速度较快,节奏鲜明,更具舞蹈性,它是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表现人们热情奔放的性格)2、大屏幕播放《青春舞曲》学生用“啦”哼唱旋律,感受音乐的欢快美感。3、随琴轻声唱(别的那呦呦)连贯,加重“别”的语气。4、随琴完整演唱歌曲。5、找一名同学有感情地读歌词,总结歌词中蕴含的道理。(时光易逝,青春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虚度光阴)6、带感情完整唱全曲。(速度快些,唱出积极、乐观、欢快的情绪)歌曲唱到这里,老师总觉得还缺少些什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使歌曲更加完美。7、小组讨论: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欣赏中山大学合唱唱团和玖月传奇演唱的《青春舞曲》。8、练一练:加入创意,集体展示。(大屏幕放《青春舞曲》师指挥)9、大屏幕展示作者图片及简介(我给大家介绍一位重要人物,他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乐家,一生经历坎坷,却执着热爱西部音乐,搜集整理并改编了很多西部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下面请欣赏几首他的著名作品:《半个月亮爬来》知识拓展欣赏新疆舞蹈并学做几个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动作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体验到优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欢快的新疆歌舞令我们陶醉,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
并且感悟到花有再开日,人无再少年。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吧。同时使我们真正体验到了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要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喜欢并多唱民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喜欢新疆民歌,了解新疆音乐。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了,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充分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另外我找到了不足之处,如果在学习完歌曲之后,能让学生利用铃鼓等一些打击乐器为自己的演唱陪伴奏就可是是课堂更加丰满。
利用大屏幕充分展示新疆的图片、景色、特产,进而提高兴趣,感受新疆民歌的风格,进一步了解风土人情及新疆舞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聆听模唱旋律,掌握情绪特点,解决难点,为歌曲创编做铺垫。
通过创编这一形式,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及合作能力。
用直观感受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中国民歌的魅力。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