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资源15_山东-现场课教学设计-第三章 运动的水分子及水的天然循环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资源15_山东-现场课教学设计-第三章 运动的水分子及水的天然循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1-03 09:2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展示与观摩活动
《运动的水分子及水的天然循环》
教学设计
《运动的水分子及水的天然循环》教学设计24
一、教学目标C
【知识与技能】Y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认识分子的特征;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理解水的天然循环现象,并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I
【过程与方法】4
通过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学习运用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认识物质及其变化。C
【情感态度价值观】f
通过分子的特征,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感知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量变会引发质变。e
二、教学重点
o
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运动;感知分子的存在和分子的特征V
三、教学难点
E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L
四、教学思路k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主线,分为四个模块:探秘水分子-解密分子特征-走进水的天然循环-盘点收获,一条是德育主线,德育主线穿插在知识主线当中,通过分子的特征,水分子的运动及水的天然循环,在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同时,感知微小的物质、微小的能量以及微小的变化的大量积累都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大结果,体会量变会引发质变,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关注自身的作用,关注细节,注意积累。g
五、教学过程B
【板块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有关水的图片以及教师寄语。/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问题V
主要意图:在这个环节首先展示自然界中有关水的图片,暗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然后通过老子《道德经》中名句在进行德育宣教的同时引入新课。P
【板块二】探秘水分子x
活动1:体会水分子的微小c
[教师活动]已知18g水中含有6.02ⅹ1023个水分子,请计算水分子的质量并用小数表示结果。Q
[学生活动]思考、计算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一滴水里大约有10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2:探究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的变化
[教师活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四种猜想,让学生猜想那种可能正确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收集证据。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课本,收集证据。
[教师活动]展示水的三态变化示意图,描述每种状态的水分子排列情况与运动情形。
[学生活动]
倾听,思考,感悟。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从能量角度看水的状态变化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水的三态变化是中,水分子本身没改变,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属于物理变化。
活动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①雨后初晴,路边的水渍为什么变得无影无踪?4587478
②烧开水掀开锅盖会有水滴滴下?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水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造成的
主要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活动,一是通过计算和类比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水分子的微小,二是通过探究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在理解该变化实质的过程中,了解水分子自身有能量,不断运动,有间隔和相互作用力等其他特征,三是通过解释现象加深对分子特征的认识,检测学生能否真正理解水分子的特征。在进行这三个活动中通过微小水分子可以构成奔腾的江河和浩瀚的海洋,体会感知微小的物质不可忽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质,让学生体会感知微小的能量和微小的变化的也不可忽视,初步感知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体会量变可能会引发质变。
【板块三】解密分子特征
活动1:学生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①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静置后观察现象。
②两只小烧杯,一只加入半杯热水,另一只加入等量的半杯冷水,然后同时加入少量品红,仔细观察现象有何不同?
[教师活动]第一个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酒精和水混合时体积变化的模拟图并小结
[教师活动]第二个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活动:2:小结分子的特征并进行练习
主要意图:本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活动,一是通过学生进行两个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现象来体会所有分子都具有水分子的特征,二是小结水分子的特征并进行巩固性练习。在进行这两个活动中引导学生意识到世界万事万物都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粒子组成的,生活中的很多常见变化也都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粒子来完成的,体会细小的变化不可忽视,进一步感知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体会量变会引发质变。
【板块四】认识水的天然循环
活动1:了解水的天然循环过程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水的天然循环。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图开展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①每个环节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②水分子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③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水分子的能量变化?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分组展示。
活动2:明确水的天然循环意义
[教师活动]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4587478
[教师活动]小结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
[教师活动]水分子的运动、水的三态变化与水的天然循环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主要意图:本环节从微观世界重新回到宏观世界,还是以水为例,认识水的天然循环,明确循环的微观实质,了解水天然循环的意义。本模块也是分为两个活动,一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了解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二是了解水天然循环的意义。通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了解水的天然循环过程和了解水天然循环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水润泽万物竟然由小小水分子的运动来完成,再次体会感知微小的物质不可忽视,微小的能量不可忽视,微小的变化不可忽视,第三次感知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体会量变会引发质变。
【板块五】盘点收获
活动1: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活动]
用填空的形式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完善知识结构。4587478
活动2:畅谈感悟
[教师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微小的物质,微小的能量以及微小的变化都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大结果,对于以上事实,你有何感想?有何启示?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
主要意图:主要目的是进行课堂小结,在总结核心知识的同时,通过相关问题将本节课的德育主线也呈现出来。
【板块六】结束语
[教师活动]今天大家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明白了道理。我们的课从大善开始,上善若水,好比江河湖海滋润万物;江河湖海是由一个个微小的水分子构成的,每一个运动的水分子就是小善,我们的课就以小善结束,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学生活动]倾听,感悟。
主要意图:结束语是为了点名主题,并实现前后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