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本节课依据《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的思想设置教学目标,通过对水的净化方法的探究,引导学生理解化学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习水的净化知识),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净水的实际问题)的涵义。
基本知识:①
了解水净化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②
了解纯水和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③
知道沉淀、吸附的概念。
④
理解过滤和蒸馏的概念。
基本技能:①
熟练掌握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方法。
②
会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基本经验:①
自然水经过净化达标后才可饮用。
②
硬水会对生活和生产有影响。
③
沉淀、吸附和过滤是除去水中的不溶物,煮沸是除去可溶性的杂质,杀菌消毒
是去除有毒物质和病原微生物。
④蒸馏是最彻底的净化。
二
课堂逻辑
识记
理解
运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概念性知识
基本知识目标②③
基本知识目标④学生活动2、4
学生活动5
事实性知识
基本知识目标①学生活动1、3
基本技能②
基本经验①②③
基本经验④学生活动7
程序性知识
基本技能①
学生活动6、8
元认知知识
基本思想
学生活动9
三
课堂流程
体验水质检测引入新课
→
学生自学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归纳总结
→
交流反馈
四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课件、视频等资源。
水质监测笔、小区直饮水图片、滤纸放大图、筛子、过滤装置、蒸馏装置、简易过滤装置、海水淡化简易装置。
五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活动1,用水质监测笔对常见的水进行检测。投影现代化小区的直饮水设备。
活动1,通过检测结果,体验饮用水和自然水是有区别的。学习饮用水标准。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化学。
自学提问
活动2,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学水净化的相关知识。
活动2,结合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展开自学,提出不懂的问题。
引导学生完成基本的概念识记目标,并为更高目标突破奠定基础。
互动延伸
活动3,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预设解决的方案:(先后顺序可随课堂调整)问题①,我们饮用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看视频和解说)
问题②,沉淀的过程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完成明矾净水实验)问题③,吸附是怎样的过程?木炭为什么能够吸附?⑦⑧⑨⑩问题④,过滤的过程是怎样的?滤纸为什么能过滤?问题⑤,硬水和软水有什么区别?问题⑥,蒸馏是怎么操作的?蒸馏的原理如何?┄┄老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先后顺序进行回应和引导,选择性地解决重要的问题。
活动3,看自来水厂的视频,了解自来水生产的各个环节。活动4,观看老师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明矾净水的原理。活动5,观看老师演示实验和投影,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吸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活动6,通过听讲解、看演示和投影等活动,运用类比分析的方法,明白滤纸过滤的原理,掌握过滤的基本操作方法,分析过滤失败的原因,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简单的过滤器。活动7,观看演示实验、实物和视频,体验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分析煮沸为什么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活动8,观看实验展示,分析实验原理,明白蒸馏水才是真正的“纯水”。创设海水淡化情景,并设计制作简易的海水淡化设备┄┄
引导学生对自来水生产的整体了解。介绍原来农村的饮水状况,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化学。学会类比的学习方法,掌握基本原理,学会创造。体验生活中的科学。体验水对生命的意义,明白学习可以改变生存状态。
交流反馈
活动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引导回看小区直饮水装置所用净水原理。
活动9,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方法在净水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会归纳和总结。
板书设计
水的净化自然水一般需要净化达标后才能引用。问题1,
问题2,问题3,
问题4,问题5,
问题6,沉淀、吸附、过滤是去除水中不溶物,煮沸是减少水中可溶性杂质并消毒杀菌,蒸馏是最有效的净化。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