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对燃烧还是比较熟悉。本课题重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和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将理论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2.教材主要内容:本课题内容包括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等内容,分两课时完成。因为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把燃烧定义,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做为第一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等内容作为第二课时。
二.教学设计思想
1、通过学生和老师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思维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去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行改进的能力等。让学生学会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新闻联播》有关“天津大爆炸”的片段视频报道,让学生体会到燃烧利用不当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威胁,同时利用视频中涉及到的灭火方法引入学习灭火的原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后再通过电影《奇幻森林》、《紫日》片段视频,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灭火的原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便于掌握和运用。
3、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尝试熄灭蜡烛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尝试灭火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燃烧与灭火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化学原理来为自身服务,历史悠久。燃烧与灭火也是今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现象的本质认识比较缺乏。
2、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初三的学生正是处在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年龄,所以本次课力求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将在思维的引领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分析生活事例和实验中的现象,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能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2.渗透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3.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教学难点:
(1)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2)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六、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充分利用视频素材等。
七、教学用品
1、学生分组实验仪器:(每4人一小组)
打火机、剪刀、大烧杯(250mL)3个、稀盐酸、碳酸钠粉末、蜡烛(短)1支、
小烧杯(100mL)2个(一个装50mL水,另一个装半烧杯细沙子,并分别贴上标签)
2、教师实验仪器:(准备一套)
打火机、酒精灯、药匙、镊子、三脚架、石棉网、大烧杯(500mL)2个、大烧杯(250mL)2个、红磷、白磷、5%双氧水、二氧化锰、一套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一个抬高仪器装置的展示台。
八、教学过程
一、引入:图片、小魔术及背景音乐
展示“钻木取火”的图片。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它给我们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欢乐。今天老师就利用火给大家带来一段欢乐。给学生表演“水中生火”,并配上背景音乐。
二、利用生活实例体会燃烧的对生活的重要性。(图片展示)
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燃烧?”
学生展开讨论。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三、由两个问题:1.可燃物是不是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燃烧?2.可燃物是不是点火就可以燃烧?导出教材P128页探究实验7-1.
实验改进
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的定义(图片展示)
由学生根据图片和生活经验,小组讨论燃烧的共同特征,并给燃烧下定义。
播放视频《新闻联播》片段,有关“天津大爆炸”报道。(承上启下)
1.由事故现场报道,让学生体会燃烧使用不当的危害,同时报道中提及到“用沙土填埋”的方法灭火,得出一种灭火的原理:隔绝氧气(或空气)。
2.由电影《奇幻森林》片段,让学生总结出另一种灭火的原理: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3.让学生谈电影《紫日》片段的观后感,总结出第三种灭火的原理:隔离可燃物。
4.探究活动:尝试灭火的方法
①提供的用品:
打火机、剪刀、大烧杯1个、小烧杯1个(装少量水,贴上标签)、稀盐酸、碳酸钠粉末、细沙、蜡烛3支(其中两支分别固定在两个大烧杯内)。
②实验记录:
熄灭蜡烛的方法
所利用的灭火原理
③提示:
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能快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每个学习小组利用实验篮中所提供的用品,尽可能多的想办法熄灭蜡烛;
用时5分钟。
播放动画。让学生感受采用不恰当灭火的方法所导致的安全隐患。提醒未成年人不能参与救火!
小结:学生谈这一节课的收获,老师加以点评和总结。
布置课后任务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破坏
二、灭火原理
同
1.可燃物
只
1.
清除可燃物
时
2.氧气(或空气)
需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具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其
3.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备
一
探究活动报告单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告时间: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尝试灭火的方法
1.提供的用品:
打火机、剪刀、大烧杯1个、小烧杯1个(装少量水,贴上标签)、稀盐酸、碳酸钠粉末、细沙、蜡烛3支(其中两支分别固定在两个大烧杯内)。
2.实验记录:
熄灭蜡烛的方法
所利用的灭火原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3.提示:
①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能快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②每个学习小组利用实验篮中所提供的用品,尽可能多的想办法熄灭蜡烛;
③用时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