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资源20_广西-现场课教学设计-4.3水的组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资源20_广西-现场课教学设计-4.3水的组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1-03 09:4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3
水的组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重新认识水?学生对水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等已经有了较多的认识,对水参与的如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规律有了浅层次的认识。学生在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已经学过氧气的性质,学会了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在第三单元已经学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对分子、原子和元素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物质
”、“元素
”、“宏观
”与
“微观
”概念的理解还不到位。由此,制定了如下的教学思路。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第二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结合水的分解反应深化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有新物质生成,元素的种类不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
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了解人们对水的认识过程,是一段漫长而艰难过程。
带着故事,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水的组成的学习。
环节一
1、对氢气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的认识。2、对氢气的验纯。
聆听、观看微课。
让学生清楚认识氢气这种物质,并对后面的课堂做好铺垫。
环节二
1、请各个学习小组按要求完成拉瓦锡的电解水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并阐述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2、根据实验的结论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得到收获。初步体验学习的快乐。
环节三
请学生观看微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请各小组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观看微课,小组讨论。
通过观看微课,对水的分解有更直观的认识,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环节四
1、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分类。2、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定义。
认真的阅读课本内容,并集体朗读。
初步了解物质分类的一般方法,并知道对物质进行归类。
课堂小结
1、对照学案的课标要求,你达标了吗?2、本节课的知识网络,你能构建吗?3、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有关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反思,构建知识网络学生思考,领会
让学生概括出本课时的知识网络,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渗透学科学习方法的教育。
结束语
了解一段科学历史,学好一节课堂!
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再次被拓展
使学生了解到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激励学生不停探索,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课题3
水的组成
1.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
2.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①现象:出现气泡,V正极∶V负极=1∶2(体积比)
②产物检验:
a.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
b.负极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氢气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