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课时分配1课时。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本课题的要求如下: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标准
活动探究与建议
身边的化学物质
金属与金属矿物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①交流有关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信息,或利用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收集有关新型合金的成分、特性和用途的资料。②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根据新课标,结合学生的能力,将本单元放在了下册的第一个单元,而课题内容编排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结合生产、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难度并不大,这样不仅学生在新学期中更好的接受,也使内容难度螺旋式上升,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以及合金与纯金属性质的不同,了解为什么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用途的原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
1、学校为教学改革创新建立了ipad网络教室,对于ipad的课堂使用,教师和学生接受了一定的培训,具有熟练的应用能力。
2、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
3、通过对化学上册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本课题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
(2)了解常见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收集、整合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的研究放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
(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用途,物质用途体现其性质”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2、难点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五、教学方法
采用网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利用ipad教学。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平板电脑。
学生实验用品:铁丝、铜丝、铝丝、干电池、小灯泡、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小刀、电池槽。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寻找人类的足迹
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了解人类经历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就是以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标志的。
在教师指导下观看图片。
设置背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环节二:课时活动活动一: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一些文物中所含有的金属材料。
越王勾践之剑: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等。金缕玉衣:主要是银、铜等。肉身坐佛:主要是金箔等。圆明园十二生肖:主要是铜。司母戊鼎:主要是铜、锡、铅等。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方法。
过渡:这些文物含有各种的金属,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呢?让我们通过第二个活动来研究一下金属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思考
活动二:以铁、铜、铝为例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①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③用小刀割一下;④用铁锤锤一下;⑤用酒精灯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的方法。
总结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导热性导电性具有光泽具有延展性..........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过渡:
我们了解的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在生活中如何应用呢?
活动三:做个小活动来体验体验,学生进行连连看游戏。完成之后选择一位学生的进行简单地讲解。
学生完成游戏
通过小游戏,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强化学生对金属物理性质的掌握。
活动四:小组讨论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提问: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
学生齐读课本第四页第一段。
思考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态度。
过渡: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活动五:提出合金,并让学生分组学习合金内容,教师指导,完成思维导图,并展示学习成果。
两组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分别向其他学生展示了合金的定义以及特性。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炼信息的能力。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合金的定义、合金与金属的区别等知识。
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
环节三:课堂检测抢答环节
学生分组进行抢答,累计加分,获胜组分发奖品。
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检测。
课后任务:
通过上网、进图书馆等渠道查找资料,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完成一篇300左右的小短文进行交流。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