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学设计
课
题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b、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c、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b、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维的严密性。
重
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
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启发式、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目
的
导学入境
【课前热身视频】课前播放2011地球一小时中文主题曲
《关一盏灯》【提问】今年夏天哈尔滨最火的词你能想到什么:
【过渡】今天老师想跟你一起充当文明的号召者,让我们大声喊出:争创建设文明城市,整座城市文明代表!【提问】马上我们就收到了热情网友的来信,打开看看,原来是一封提名信,要提名“文明号市民CO2”
观看思考并回答“文明”同老师一起喊出
用学生们熟悉的影片引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也可以舒缓课前的不适情绪。调动学生的活动性,为后面的活动铺垫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目
的
新知心授
【引导】请同学们帮忙完成提名信上缺失的内容【提问】我们这可是要给全国人民一起去看的,所以一定要有理有据,请大家设计实验去证明这些性质!【学生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温馨提示:马上拧紧瓶盖,用力震荡,观察【提问】塑料瓶变瘪除了有二氧化碳溶于水,你还有别的猜想吗?【提问】那你知道它是什么新物质?又如何来设计实验证明呢 教
师
活
动
思考,讨论并回答1.无色,无味,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4.能与水反应5.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6.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思考设计实验方案比如:学生展示设计理由如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在台面的;
前一节中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于是就能说出其无色无味气体
学生汇报:塑料瓶变瘪了,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中溶解性:将水装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正当并且观察,将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放在水中,观察等。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是碳酸学
生
活
动
学生讲述的答案有多种,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按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开。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让其顺乎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状态中。在快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许多学生都能够分析出原因。
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回答出来是碳酸设
计
目
的
新知心授
【引导】介绍石蕊【演示实验】将酸滴加在石蕊试纸上。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提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你可以将你手边的干燥的紫色的石蕊试纸加入到刚才震荡之后的瓶子中看看有什么新发现?【提问】那你知道它是什么新物质?又如何来设计实验证明呢 (利用老师进行改进之后的装置)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就是碳酸【总结】CO2+H2O=H2CO3但是碳酸不稳定,用吹风机吹一下变红的小花,马上又变回来了紫色的H2CO3=CO2
+H2O【过渡】填完了提名信,我们细数一下二氧化碳的社会贡献吧!你知道他有哪些贡献呢?教
师
活
动
部分学生如果实验失败,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失败的原因。思考并设计实验方案观察现象:试纸由紫色变成红色将试纸条扔进塑料瓶中,观察现象:试纸由紫色变成红色。设计方案:干燥小花+二氧化碳干燥小花+水湿润小花+二氧化碳总结出来:光合作用灭火化工原料如制碳酸饮料干冰的用途学
生
活
动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生活中的物质来做实验,大大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并且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对知识的掌握将更为深刻。从性质到用途的学习,是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方法的渗透。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的学以致用。设
计
意
图
【过渡】原来二氧化碳有这么多的用途呢!大家想不想选它当文明好市民呢?
又收到一封网友来信!这又是提名谁的呢?原来是检举信:鉴于二氧化碳的种种恶行,我们坚决反对!这又是为什么呢?
回答:挺想的或者不太想
本课的情感主旨就是让学生在了解环境问题,进一步去唤醒学生们的一些感悟和更加爱护环境的意愿!引导学生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物质世界!
学以致用
下图中的三项操作能否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请解释原因?
应补充:
举一反三,通过习题强化训练。
感悟提升
1.通过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启示?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3.请尝试评价你、其他同学或是老师的表现。
学生可以从问题的3个方面去评价和反思这节课的学习。
力求使更多的学生的学会评价和自我反思。
课后延伸
小家族的大贡献:写一篇关于二氧化碳的小文章,尽可能多的展示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和用途。选作实践:(1)从生活中寻找二氧化碳参考材料:碳酸型饮料、针筒、或用纯碱或鸡蛋壳加入醋……(2)检验二氧化碳参考材料:食品袋中生石灰干燥剂(溶于水制得石灰水)
有知识总结还有动手实践,将本节课的研究继续延伸到课下,并让他们你感受到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变化。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