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第二单元
商 鞅 变 法总体把握 宏观在胸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背景内容影响商鞅变法一、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变法的背景东周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时代特征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和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1)、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3)、军事: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动力。4)、文化: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2、 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
(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2)、战国时期 (1)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平籴法”《法经》
(2)楚国吴起变法:收爵禄 迁贵族 裁冗官 禁私门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李悝变法邹忌变法公仲连变法乐毅邹衍剧辛变法商鞅变法列国
变法3、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3、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
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
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尚武风尚
4)、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活跃
5)、现实刺激: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3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
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
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尚武风尚
4、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活跃
5、现实刺激: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6、人才条件:商鞅入秦商鞅入秦——变法的内容二、“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统治(二 )变法目的怎样实现“富国强兵”呢?1、富国之举(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提高生产积极性,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增强国家实力(三 )变法措施 材料一: 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通典 食货志》(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 稳定财政收入 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3)统一度量衡“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 便利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材料三:(商鞅)平斗桶权衡仗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1、富国之举(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三 )变法措施——以农富国商鞅变法为了强兵和加强集权的措施有哪些?2、强兵、集权之举(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1公士,2上造,3簪枭,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提高军队战斗力(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指本人没有实施犯罪行为,但因与犯罪者有某种关系而受牵连而入罪,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制度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强化对地方的统治(4)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商鞅认为儒家学说于国有害,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六虱成俗,兵必大败”(《商君书·靳令》)。认为是富国强兵及以法治国的大敌,是亡国之俗,应该统统毁灭。 秦代法律的总称。基础是李悝的《法经》,主要刑罚有:
1、死刑——弃市和磔;
2、肉刑——斩足、宫、劓、黥等肢体刑; 3、徒刑——将犯人拘禁起来,并使服苦役; 4、迁刑——将犯人流放边地。 5、笞刑——鞭笞之刑; 6、赀罚——罪人向官府交纳财物或提供劳役以达到惩罚目的。加强思想统治
使改革合法化(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商鞅认为儒家学说于国有害,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六虱成俗,兵必大败”(《商君书·靳令》)。认为是富国强兵及以法治国的大敌,是亡国之俗,应该统统毁灭。 加强思想统治
使改革合法化(6)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增加财政收入1、富国之举(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三 )变法措施——以农富国2、强兵、加强集权之举(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4)推行县制
(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6)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商鞅变法实行了哪些措施? 旁白(高兴地):八年后的一农户家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主人忙着迎接客人,邻里纷纷道贺,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吗…… 张三:祝贺你啊,同魏国这一仗,你立了大功,国君赏了你二级爵位,还有9亩田宅,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真羡慕你啊。 主人(一脸喜庆):同贺同贺!去年你向国库上缴了那么多的粮食,不也受到奖励了吗! 李四:诸位,自新法以来,咱老百姓安心务农,家给人足,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生活改善很多呀!今年,我又买了几亩良田,粮食多得吃不完。 主人:秦国不仅富了,而且在七国中,还是强国。我打了十年仗,只有这几年才真正扬眉吐气,次次凯旋而归啊!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商鞅变法实行了哪些措施?措施: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变法的影响三、富国强兵的秦国商鞅惨遭车裂(一 )商鞅之死1、原因(1)守旧势力对新法的抵制、破坏与反扑
(2)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 (BC338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作法自毙
商鞅变法规定,告发奸人可以得到奖赏,不告发的则处以腰斩。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的人住宿,否则店主连坐。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这些人煽起了秦惠王(即太子驷)的仇恨情绪,唆使他发布了逮捕商鞅的命令。商鞅听到消息,带着手下和老母逃跑。他们一直逃出京城,想找个客栈投宿。客栈的主人不敢收留商鞅,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又逃往魏国避难,但是因为他曾带领秦兵攻打过魏国,所以也被拒之城外。无奈之下,商鞅只得重返商地,最后遭擒,被车裂而死。后人就用“作法自毙”来形容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的。 商鞅被车裂,变法失败了吗?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改革者的命运如何,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惨死,只是说明改革过程中充满残酷的斗争。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2、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败”体会:商鞅变法的效果 “山东之士被甲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以趋敌,左携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
“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2)秦国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君权较集中,秦孝公大力支持(政治保障)
(3)法家思想在秦国的传播,商鞅与旧贵族的论战,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4)改革措施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实际,改革手腕强硬。
(5)商鞅的个人才能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和变法的概况管仲
改革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
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初税亩经济:“履亩而税”(594BC)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李悝
变法经济:① 实行“尽地力”; ②推行
“平籴法”,政治:制定《法经》吴起
变法政治: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三代以后的爵禄;②强令旧贵族迁居,变相没收其土地;③裁撤冗员,削减俸禄,奖励军功;④严格吏治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
韩国申不害改革(前356--前338)商鞅变法1.积极性
(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二 )商鞅变法的作用与影响(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县制、什伍制、连坐法等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1.积极性
(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二 )商鞅变法的作用与影响(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2)经济: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增强国力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1.积极性
(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二) 商鞅变法的作用与影响(1)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2)经济: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增强国力(3)军事: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奖励军功、禁止私斗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剥削与压迫;
(3)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4)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秦朝也有
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1、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基本要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2、西汉时,著名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3、朱熹:秦国“风俗凋薄,号为虎狼”。
“他俗致富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4、有些人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根子或许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已经种下了。“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一位学者:“我要把商鞅商鞅推为民族英雄,并记中华
民族首功,肯定有人反对。但我还是要说,中华民族
的统一,商鞅功不可磨。”(三 )变法的特点从推行的措施和结果中你能总结出变法的哪些特点?(1)核心内容:“农战”和“法治”
(2)变法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3)改革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建立县制
(4)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5)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
(6)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大声宣读变法法令: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回答:(1)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的看法如何?体验变法(1)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承认土地私有权,保证了我对土地的占有;
奖励军功使我能得到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有的爵位、官职;
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稳定。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条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地损害了我的利益。 (3)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的看法如何?(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 对改革表示欢迎。
因为国家重视农业,奖励耕织,调动了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安定,能让我安定地生产生活。
1.改革会遭遇阻力,充满曲折,
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
2.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3.要顺应潮流,勇于改革,与时
俱进。 由此,你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