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版)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教学课件 (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新版)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方民族的交融》教学课件 (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03 09:1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北方民族的交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导入新课找一找,鲜卑、匈奴,找找,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教学目标1.了解北方政局基本情况;
2.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民族大交融的概况。北魏宋、齐、梁西魏东魏梁北周北齐梁、陈隋陈一、北方政权的演变(鲜卑族拓跋部)政权分立、分裂混战、民族交融讲授新课二、孝文帝改革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于大兴安岭北段,汉魏以来逐步南迁,过着游牧生活。
386年,拓跋部首领建立魏国,史称北魏,后迁都平城,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寻源: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 1.北魏的建立大兴安岭建立北魏进入中原迁都平城统一北方北魏的情况:
★中央和地方官吏没有奉禄
★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具有游牧与农业
相结合的形态。
★地方富商大贾以权谋私,无所不为。
★两种不同的文化相撞,一直以来“以胡
治汉”、“胡汉分治”进行统治。民族分化
严重,不利于统治。
各抒已见如果你是北魏统治者,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冯太后改革政治上:经济上:(仿照汉制)集权中央实行“三长制”完善地方行政管理均田制2.冯太后改革3.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改官制
禁胡服
学汉语
通婚姻
改姓氏3.孝文帝改革洛阳平城孝文帝改革进程冯太后改革仿照汉治完善行政管理颁布均田制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改官制、禁胡服、
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促进了胡汉交融看图学史改易服饰汉族服饰佣鲜卑族服饰佣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刘贺陆穆元贺三、北方民族的交融1.特点:(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说一说:民族的大交融,在社会生活方面成果突出。 你能否举例说明? (3)北方交融、南方开发。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zhe 服饰交融汉妇在制作少
数民族传统食
品——蒸馍、
烙饼汉人饮食在“胡”化饮食上欣赏与思考: 请注意图中的服装、床榻、坐具等用品,看看民族交融引起了哪些变化?服装:“胡人汉服”,宽大飘逸的汉服成为一
种风尚,同时,胡人的窄袖紧身、圆领、
开叉也被不断吸收。
床榻:原来汉族床较矮,上面铺一层席子。
坐具:原来汉族席地而坐,现在胡床(交椅)流
行。胡床2.意义:(1)为重新统一创造条件;民族交融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1)生产、生活方式变化;(2)南北互使、南北互市;(3)北方交融、南方开发。(2)为大唐盛世奠定基础。游牧民族农耕民族 农业生产 定居 畜牧业“胡人汉服”、
“汉人胡服”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交融:文化教育汉正方: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反方: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进步。各族人民长期接触民族交融的趋势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迁都洛阳进一步改革民族交融课堂小结东汉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南朝北朝课堂小结1.从西晋灭亡到隋朝统一前的270年间,北方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民族政权相互争斗
B.民族大交融
C.南北长期对峙
D.经济重心南移B随堂训练2.有一位传奇太后因为在改革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交融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她是( )
A.马太后
B.萧太后
C.冯太后
D.吕太后C3.鲜卑人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是( )
A.商殃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唐蕃“和同为一家”
D.元朝的文化趋向B4.《魏书》记载:(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里的“北俗之语”是指( )
A.匈奴语
B.汉语
C.鲜卑语
D.胡语C5.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话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A谢谢观看